上海遇见博物馆的“遇见古埃及”展览值得一看,受疫情影响,大家只能与其失之交臂了。

此次“遇见古埃及”展览为全球巡展,此前在北京展示,下一站将会去到成都,是比较典型的商业展览,现场49元的自助语音导览着实不菲。

原本这一展览在上个月8号就已结束,但受疫情影响,延期了两次,近两个月时间的暂停营业,藏品蒙尘,对展览馆和艺术爱好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损失。现在不少博物馆、展览馆都会推出线上展厅,不过大部分都是免费展览,商业性质的展览在这方面确实顾虑较多。

我也是过年的时候去看展的,虽然大家无法到现场领略古埃及的绚烂与神秘,但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所见所闻。

我曾一度非常好奇于古埃及的神话体系和神话故事,那片神秘而古老的大地上,诞生了大量动物和人形象的神,各自掌管着世间的一部分,同时这些神还极具人性,爱恨情仇样样不缺,其间还充斥着原始的生殖崇拜元素和过去血亲婚姻的痕迹。受地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野生动植物繁多,人们崇拜于这些未知而又特别的自然造物。有胡狼头男性形象的死神阿努比斯,鳄鱼头人身的索贝克,鹰头人身的荷鲁斯等等。拥有如此丰富的神灵形象和神话传说,你也许会觉得他们的艺术作品一定也光怪陆离,创新无限,然而,古埃及的艺术作品通常都有严格的模式,从审美到技巧刻画,程式化程度很高,却也灿烂辉煌。

由于古埃及很长时间都处于高度集权的社会状态,法老集军政、司法、宗教权力于一身,其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方式和内容都受其影响。展厅中的“帕沃石碑”,其上刻有翅膀和埃及众神,下方刻有通俗文字和象形文字,其中的埃及众神形象就非常典型。看过古埃及艺术作品的朋友,一定非常好奇他们描绘神、人的特殊透视:侧面的头部,正面的眼睛,正面的肩膀及腰部以上,以及侧面的腰部以下,让人觉得扭曲却又合理,这种特殊的描绘方式被称为“正面律”。概念貌似很复杂,但如果你看过“小猪佩奇”,就不难理解,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吹风机”的形象,侧面的猪脸蛋却总能看到两只完整眼睛,正向的身体配上始终朝向同侧的双脚,正是运用了古埃及的“正面律”。毕加索的部分立体主义画作,也运用了这一方法,像是《哭泣的女人》《格尔尼卡》等作品,一张脸上既有正面又有侧面,不知是否受到古埃及的启发。

古埃及不解之谜(差点失之交臂的)(1)

这种正面律,大量地运用在绘画和雕塑之中,也和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有关,尽可能展现出人的完整性,确保灵魂的回归足够完整。“埃及人画他们知道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画他们看见的东西……”有人补充,中国人画他们心中所想的东西。

无论如何,古埃及人遵循着既有的规则展现艺术,程式化却又在历史上独树一帜。这点同样也体现在木乃伊面具和肖像之中。

此次展览的一大卖点——黄金木乃伊,在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不同于先前只有法老才能享有黄金面具,普通富人也会为自己打造黄金木乃伊面具。

在展品“伊索斯女性木乃伊”中,棺椁头胸部和脚部覆有石膏镀金面具,身体部位彩绘着古埃及时期的众神图案及象形文字,但是这些黄金面具并非按照亡者生前的形象描绘,而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形象展现。受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同化和影响,可能也是成本的缩减,其后肖像画逐渐取代了面具,在埃及法尤姆地区有大量出土。肖像画直接覆盖于木乃伊头胸位置,同时也深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不再是平面而具有装饰性的古埃及特征,而是符合明暗、结构关系的写实性希腊罗马绘画方式,栩栩如生。

展品“年轻男性木乃伊”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木乃伊,身体部分用大量的亚麻布包裹出菱形的图案,在头部位置绘有一位年轻而瘦削的男子肖像。但通过现代扫描,人们发现其腹部、腿部有许多弯曲的皮皱,以此可见,他其实是一位胖子。类似的肖像画很多已从木乃伊上掉落,他们展现出了不同的样貌风格,很是生动。但是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其实这也不是按照亡者的样貌写实绘画,而是具有一定的模板,批量绘制而成的。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正面律的运用,还是希腊罗马时期埃及的面具和肖像画,虽有其程式化的特点,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神秘感却分毫不减,令人着迷。

今天,我们把这些古埃及珍品郑重地展览,但在其发现初期,却远不是这样的待遇。古埃及人上至法老,下至平民,都有制作木乃伊的习俗,在出土的几千上万具木乃伊中,其中只有个位数的有肖像画和面具,今天所能被我们看见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藏品。

当时,欧洲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大量木乃伊出土,特殊的得以高价售卖或是带去各国,而更多普通的木乃伊,或是靠在路边被随意贩卖,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火车的燃料,更离谱的还有将木乃伊磨成粉末,号称包治百病,或是加到食物中增加风味,被过多赋予了神秘的功效。欧洲有一种棕色颜料叫Mummy Brown, Mummy就是木乃伊,读起来和中文的谐音“妈咪”差不多,全称为木乃伊棕,16世纪时开始流行,也是由木乃伊磨成粉末加工而成的,据记载比较细腻和通透,当时的很多画作都使用了这款颜色,这个颜料名保存至今,不过已经由化工材料所代替。

古埃及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神秘而有趣的埃及神话,有其强大而怪诞的部分,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造就高度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历史的遗憾和无知也早已无法挽回这些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希望人类不要再重蹈覆辙。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作者 供图

文中图片为作者供图

来源:作者:高望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