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树花开

——读陈慰妃散文集《天地间》

陈 健

最值得读的个人传记(陈健生命是一树花开)(1)

近期,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霞浦籍作家陈慰妃自传体散文集《天地间》,书写了作者六十余年人生的省思与感悟。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客观、真实、钟情地叙述了自己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描述了故乡风貌、乡土人情、家族史况、军旅生涯、旅外见闻等。她用女性特有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感情,勾画出各个年代的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关怀,对朋友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投入,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探究。作者自言:“我在霞浦东关出生,在左邻右舍的看护下,在小伙伴的陪伴下,幸福地成长。当兵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左邻右舍和小伙伴们都来看望我,他们欢笑愉悦的脸,让我非常高兴,希望以后每次回来都能再见到他们,但,他们都相继走了。尽管我不知道东关那个捡字纸的老人真实姓名,也不知道水利上金台闸那个驻守蓄泄的人叫啥,但他们在我心中抹不去地矗立着。我要他们活在我的书中,永远不死”。“在寻找爷爷的过程中,我在陈氏祠堂看到了千年的祖先,英灵再现。我找到了生命的源头,找到了根,还有什么比知道‘我是谁’更让人兴奋的?”

陈慰妃《天地间》是一本关乎生活的、如诗一般的散文集。某种意义上,此作像作家领悟生活而成的一组哲理小诗,作家以哲理性的笔调去刻画那些时常被忽视,却总能予人感动、给人思考的日常,这些琐碎的世俗与事务既是作家所怀疑的、又是作家所怜爱的。散文集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感悟都体现出作家对漫漫人生的思考、对茫茫生活里真谛的追寻:“生命,是一树花开,每一朵花都热烈地绽放过。敬畏生命吧,每一个生命,都不可复制”(《凤歧聚秀》)。诚如作家赵麟斌在给《天地间》所作的序中曾言及:“作者取书名《天地间》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颇有底蕴的家族,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都尽情地揽入文中"。她跳脱了常规思维的叙写模式,将观照点聚焦于生活及日常,在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中发现生活的智慧,展现出属于作家自我的独特哲理,而这些哲理正是源于作家以笔书心的经历和智慧。

最值得读的个人传记(陈健生命是一树花开)(2)

陈慰妃以平实的语调道尽其对生活的见解:这是一种久久回味的微甜、是反复咀嚼之后的甘甜。而散文集《天地间》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是平淡的,是朴实的,却也是最平易近人的。不同于哲学家对客观规律的揭示,作家从生活出发,到生活中去,在对庸常生活的审视中去体验生活、揭示生活,这很难不让人与之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与共振。正如《化俗为美》一文,作家以寻常的视角,揭露“生活像流淌的水,亦歌亦舞”,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家洞察生活本质的写作初心。纵观全书,作家看似将这些生活琐事随意铺陈,看似并无关联,实则却有一根无形的线将这些琐事加以串联、编织,这根线便是作家始终如一着意强调的四个字——“敬畏生命”。作家曾写过这样的文字:“活着,真好!太阳照样每日升起。”读者们也从《活着》这篇散文中发现,这恰是《天地间》这部散文集体现更为深层的生活哲理,当然这也是贯穿始终的表达逻辑。

不同于汪曾祺、贾平凹等对生活闲适、趣味的揭示,作家对生活的见解离心灵更近、更为纯粹,更能抓住万千读者激越的心。首先,其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充满生活趣味的生活琐事:作家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些被认为是世俗的琐事,却被作家巧妙地彼此衔接,而后如同剥开层层洋葱一般发现其中蕴藏的深刻奥秘:“爱情是怎么来临的,是像灿烂的阳光,是像纷飞的花瓣,还是祈祷上苍?爱情像暴风雨一样,你我都无法抗拒(《恋上先生》)”。她回忆刻骨铭心早逝的父亲:“父亲给我留下了一张红色的小板凳,凳面上有一朵黑色的菊花,花朵活泼可爱,好像在跳舞,在欢笑,在调皮,此生我再也未见过如此绽放的菊花(《天哭》)”。追念爷爷陈善臣(近代教育家,黄寿褀、游寿之师,1926年《霞浦县志》)主撰之一):“爷爷并不满足于皓首穷经,在国势阽危时刻,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多灾多难的祖门主发一声叹息,要为国家为家乡行动起来(《柘洋夫子》)”。其次,文中所揭示的哲理犹如一杯沁人心脾的甘茗,由东关往事、从军经历、左邻右舍的琐事等看到背后蕴含的人生常理,“别人的生活,实在就成了你的生活”。发现作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而这些“哲理”既是作者投射于生活的智慧、更是作者以文记流年的最好凭证:“马齿苋耐旱耐涝,生命力顽强,田间地头都能看见,既是野菜又是中药,吃什么味道酸溜溜的,可是孩子们吃得很开心,连笑都是酸溜溜的甜(《饥饿中的豆蔻年华》)”。

与其他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陈慰妃散文集《天地间》更是作家为自己而写的散文。阅读陈慰妃的散文,并不能以常规的散文观念,比如“形散而神不散”等标准去评论、去看待,因为细读其作品,更像是一种书海拾贝的历程,一种如寻觅启明星一般的过程:”清晨的阳光已经失去了快活的诗意,我向屋望去,小丽家的屋瓦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白霜,静静地闪耀着冷冷的光斑,是冰凉冰凉的,我的手脚都长冻疮了,对这冰凉的世界,我既无好感,也不热爱,我使劲跺着冻得发麻的双脚(《竹生米》)”。“日本的北方,冰天雪地,从酒店向窗外望去,就像是墨泼出的八卦北极阁,黑中含白,白里藏黑,出神入化的空灵世界,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东瀛探子》”。当然,《天地间》同样还有两方面的创作特点:一是文章的平实中蕴藉着生活中的浪漫:“晚霞满天,五彩夺目,红红的落日像红灯笼一样挂在西天,盛开的桃花沐浴着金辉,烂漫的花海金波荡漾,远处是连绵无尽的原野,山下是炊烟四起的村庄,军人们站在坑道口前的平台上,情不自禁地赞叹欣赏,从未想到此处会有如此浪漫瑰丽的落日景象”(《桃花行深》)。二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满含温情、饱蘸人间烟火。《化俗为美》可以说是全书最具温情的一篇,作家以平实的文字刻画了万般辛劳中爱美的母亲,没有华丽的辞藻、万变的修辞,却真挚动人:“母亲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在家庭离散中,在饥荒年代,在糟糕的环境下,她比别人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困苦无望,即使是这样,母亲也依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安静少语,喜爱读书,追求美好的事物,让生活留住一点儿本该有的诗意”。“勇气是母亲生命中的执念,在逆境中绽放着光芒,我想这就是坚强,这就是最美,这就是高贵”。陈慰妃散文集《天地间》中还引用了不少霞浦历史典故与歇后语如“暴死坝头田,饿死单丁哥(单身汉)”、“教场头的麻雀一―不怕铳打”等,颇具地方文化特色。

正如作者《后记》所道:“把柴米油盐写出诗意,把沧桑纪事写成诗歌,这是我深深地心愿——永远歌唱美好”。《天地间》意味深长,祝福陈慰妃!

最值得读的个人传记(陈健生命是一树花开)(3)

§§

来源: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