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蔬菜产业(青海最大农业区海东)(1)

图为海东民众种植的黑色西红柿。(资料图) 马芳 摄

图为海东民众种植的黑色西红柿。(资料图) 马芳 摄

中新网西宁4月14日电 (李隽)14日,记者从青海省海东市政府获悉,作为该省东部农业区,海东市十年来,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作物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312万亩以上,特色作物比重保持在86%以上,让全省“菜篮子”里装进了更多海东果蔬。

地处黄河、湟水谷地的海东市是青海省“东大门”,是青海最大的农业区,承担着全省近一半的蔬菜供给任务。

2021年,海东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0.66亿元,较2012年的44.29亿元增加36.37亿元,粮食、蔬菜产量分别达到51.65万吨、71.51万吨,占全省47.4%、47.6%。

“十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呈现新气象。”海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华杰此前介绍。

青海高原蔬菜产业(青海最大农业区海东)(2)

图为特色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资料图) 石延寿 摄

海东市着力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黄河彩篮”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连续5届成功举办高原农产品展交会,“高原、绿色、富硒、有机”农业品牌优势彰显,先后有互助八眉猪、乐都紫皮大蒜等18个产品入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列。累计发展各类合作社40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9家。

探索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标准化体系,形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引进实用技术450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科技推广成果奖9项,建立百亩以上科技示范点7个。

此前,海东市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0%、30%、34%。是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国家六盘山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青海高原蔬菜产业(青海最大农业区海东)(3)

图为海东市试种的羊肚菌收获。(资料图) 石延寿 摄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各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王华杰介绍,2021年海东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13元,较2012年的11231.5元,增长10581.5元;城乡收入比为2.6,较2012年下降0.47。

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全市各族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海东市于2020年4月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市4.84万户17.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六县区全部摘帽,海东市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高原“土乡”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荣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