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童年美食
作者/徐春红
再苦的岁月也有甜蜜的时光,再差的食物也有美食的影子。
做为70,我们的童年时代物资还很匮乏,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美食”似乎无从谈起。
其实不然。任何一个年代都有相对来说的美食,只要它能让你开心,让你幸福,它就是你的美食。
70后的童年美食有哪些呢?
“糖稀”应该是60后和70后的童年时代最常见也最廉价的一种美食吧。
“糖稀”是“吹糖猴”的原料,我们这儿都把它叫做“糖稀”。“吹糖猴”的人被叫做“卖糖稀的”。
“吹糖猴”,北京人叫做“吹糖人”,是一门传统的手艺,现在这门手艺几乎失传。现在的孩子们只有在电视上或北京知名的庙会上才可以一睹“吹糖人”手艺的风采。
“糖稀”甜中带着一点焦糊味,吃起来有种唇齿生津的感觉。
印象中“卖糖稀的”多是一些老年男子,现在想来,大概那时就意味着“糖稀”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失。
卖“糖稀的”骑着老式的“三八大杠”自行车,后座上驮着一个可以提的木箱。木箱提手上插着各种吹好的“糖人”、“糖猴”、“糖狗”等等一些成品吸引我们的眼球,勾出我们的馋虫。
他们不吆喝,只敲铜锣。一听铜锣响我就从父母那里软磨硬泡来一两分钱,急不可奈地跑出去,为的是能吃上一口“糖稀”。
“卖糖稀的”大叔大爷用牙签一样长短,但比牙签粗的小木棒戳一小团“糖稀”,我就像现在孩子吃棒棒糖一样含地嘴里慢慢吮,仔细品。
很多孩子和我一样只买“糖稀”,不买“糖猴”,只有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孩子才舍得买个“糖猴”。不过,他们也只是为了欣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一直等到它们颜色都变暗了才又得已得吃掉。
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美食———“甜树节”。长大后才知道它是甘蔗的一种,生长在北方,被叫做“甜树节”。它有青皮的和紫红皮的两种,我小时候吃的是紫红皮的“甜树节”
因为产于当地,所以它要比甘蔗便宜得多。一到冬天,几乎家家都买上几梱“甜树节”让孩子们吃个够。就像我娘对我大大说的那样:“给五妮,六妮买一大梱,让她俩咯喳去吧。”
上学的路上折一大股截,破了皮,咬一口,嚼呀嚼,这一大股截能嚼一路。娘还总是叮嘱,嚼过的“渣”放兜里带回家。那“渣”晒干喽烧锅特别好用。
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上学路上一个个冻得鼻子通红。加上嚼凉“甜树节”,更是冻得好像嘴巴都张不开了。就这样还是挡不住“甜树节”的诱惑,咬一口它就像咬一口冰疙瘩。不怕,那冰疙瘩是甜的,一化,甜汁不光流进肚里还顺嘴角流呢。吃得那叫个畅酣淋漓,仿佛那甘甜的汁水可以稀释所有的苦涩。
再就是另一种经典美食———爆米花。
它不光活跃存70后的童年里,往上,它还是60后甚至更早一代人的美好记忆,往下,直到如今仍是好多孩子的最爱。
不过,我觉得如今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爆米花在当时是怎样带给我们快乐的。
那个时候崩爆米花的人都是拉着板车,像“卖糖稀的”一样走街串巷地崩爆米花。
烧辟柴或烧煤碳的炉子架上爆米花机,边烧边摇。觉得火候到了,就架下来爆米花机。之后对着一个大点的破桶,一扳机子的扳子,“嘭”的一声,一股白烟腾空而起,爆米花淌进破筒后面拖着的布袋子里,香味却飘出来,飘出很远。
那时我们对爆米花的喜爱,吃倒还在其次,主要在乎崩爆米花时的那份快乐。
一听到哪儿传来一声“嘭”响,伴随着闻到一股香味,好多孩子就立马到粮食囤里舀一缸子玉米,从抽屉里抽一两张毛票跑过去了。一帮小闺女儿、小小子儿围在崩爆米花的周围,一看爆米花机从炉子被架下来赶紧躲远点,捂住耳朵。一看白烟起又赶紧跑回来围到布袋子周围,不管是谁家的先抓一把过过瘾。
那种原汁原味的快乐只有那个年代崩爆米花才能崩出来,如今的孩子用空气炸锅炸爆米花是炸不出那种感觉的。
还有好多美食都是带甜味的。比如,冰棍,汽水,也与“糖稀”一样是廉价的美食。再比如,麻酥糖,大白兔奶糖,麦乳精,桃酥等。这些是稍贵点的,很多家庭买不起它们,我家更是如此。到了可以买得起它们的时候我的童年已翻篇了,所以,它们虽然是那个时代的美食,但与我言谈算不得美食了。
也并非所有的美食都与“甜”有关,“知了猴”虽然不甜但也是我们童年的一种美食。
夏日的傍晚,天还未全黑,摸“知了猴”的大军就开始行动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反正只要有树的地方就有摸“知了猴”的人。
刚开始是在地面上寻,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上去土层薄薄的小孔。一旦发现,就用手一抠,十之八九就能摸到一只。也有经验不丰富的人,见个小孔就抠,结果抠出个吓人的小动物,把他吓得惊叫不已。接下来好几天他都会成为我们的谈资。
天黑下来了,“知了猴”该爬树了,于是到处是晃动的手电筒的微光,。有些男孩子整宿不睡,到天亮时能摸一百多个。
把“知了猴”用盐水泡上半晌,午饭时父母就用大铁锅给煎着吃。煎得两面都有点变色就行,煎得过老的话吃起来虽然“焦”,但味道就不鲜了。也没放多少油,可我们吃起来都觉得倍香。
有时候我们也喜欢一种很简单的吃法:直接把“知了猴”放在煤球炉盖上子上“熥”。“熥”熟后撒一点盐就可以吃了。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常想,如今夜市摊点上的铁板鱿鱼,也许是受了我们小时候熥“知了猴”的启发才做出来的。
时代下同了,美食也不同了。我们70后的童年的美食都很简单,甚至很原始,可它们能让我们喜笑颜开。
当“糖稀”转型为棒棒糖,当冰棍蜕变为雪糕,当汽水升级为“奶茶”,当爆米花荣升为开心小甜品之后,我们70后的童年早就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童年流逝的还有那些美食。尽管它们越走越远,可它们的美味依然在我们的记忆里久久飘荡。
壹点号 五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