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系列:蒙氏老师,您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蒙氏2-3主题课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蒙氏2-3主题课程(第三系列第六辑)

蒙氏2-3主题课程

第三系列:蒙氏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第六辑:蒙氏环境概述及Nido环境的创设

大家好,我是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王继鸿,很高兴在此能为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学和蒙氏教学经验。我们上一辑分享了蒙氏老师须具备的主要特质。当蒙氏老师准备好了自己,就需要开始准备蒙氏的环境了。

什么才是一个蒙氏的完备环境呢?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从出生到24岁之间分成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0~6岁,可分为两个子阶段:0~3岁和3~6岁;

第二发展阶段:6~12岁,可分为两个子阶段:6~9岁和9~12岁;

第三发展阶段:12~18岁,可分为两个子阶段:12~15岁和15~18岁;

第四发展阶段:18~24岁,可分为两个子阶段:18~21岁和21~24岁。

在蒙氏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会把第一发展阶段的前六年分成四个不同的环境,分别是家庭环境(0~12个月)、Nido环境(出生后8周~16个月走道是很稳)、婴幼儿群体环境-IC环境(16个月走得很稳~2.5/3岁)、儿童之家-Casa环境(2.5/3~6岁)。

第二发展阶段为小学阶段,为期6年,从6~12岁的混龄,也可以分成6~9岁的小学低年级及9~12岁的小学高年级两个班。如果分成两个班,则每个班的环境都需要是完备的。

第三发展阶我们称之为“大地之子”。第一副阶段是12~15岁的初中阶段,孩子们在农场工作。“大地之子”有更多的机会耕种他们自己的食物。他们会获得农业相关的经验,也会涉及到农产品销售的商业知识。他们的学术部分都与农场有关,青少年有这些经验,可以了解对文明有所贡献是一种什么体验。在农场工作,让青少年更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并且这一些身体力行的工作也带来了目的,基本上,这些属于比较高层次的日常生活工作。

第二副阶段是15~18岁的高中阶段。这个学校可以是农场的延伸,有更高层次的研究。这样的学校会比较多样性。我们需要提供机会让青少年选择,希望提供的科目能满足青少年探索的兴趣。他们可以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和自己的优劣势。

在农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智能发展相关课程的学习对文明的进展都非常重要。蒙特梭利博士想象借由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让青少年有更多的独立和自信,能实现他们所想的,由青少年自己负起自己更多的责任。他们每天有日常要做的任务,如照顾动物、清洁廊道、灌溉、给动物喂食等等,智能发展方面则研究如何种植玉米、照顾好玉米等农作物,它会吸引哪些害虫并如何作管理等等。

第四发展阶段,从18岁~24岁的青少年渐趋成熟,依其选择环境的不同,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其价值体现也不所不同。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要考虑如何回馈给社会。他们对于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有自信,他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人性有相当地尊重,包含了对街上的流浪汉。这种尊重来自于每个生命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提供给社会最好的自己。他们能评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会找他们自己的方法贡献给社会。

环境的目标:

1.为未来的成人做准备 ,在人生经验中他们会接触到喜欢和不喜欢的,学习如何贡献,在哪儿贡献。他们有自主选择的能力。

2.在社会上给予一个角色,他们需要满足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这是非常个人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着重讲解一下第一发展阶段的环境创设。我在第一系列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讲解了从出生到12个之间的环境创设以及调整。今天主要分享Nido环境的创设。

一.Nido

“Nido”是意大利语鸟巢的意思,共生期8周之后,我们就可以提供群体照顾环境,一直到14~16个月孩子能走得很稳。婴儿群体照顾环境是孩子家以外的家。所以Nido是家庭环境无法完备的前提下的第二选择。对于Nido环境中工作的人,一定要支持家长。因为他们会感到有罪恶感,孩子这么小就离开妈妈,会让妈妈焦虑。所以对于我们提供照顾的人,很重要的是需要去理解这些家长,他们把孩子放在这个群体中是真的有这个需要。

在Nido环境里,需要保持一致的淡的颜色装饰,可以让我们内心沉稳。

Nido的环境成人与孩子的比例是1:3。是因为孩子必须要有一个产生链接的人,所以人数需要有控制。一个Nido环境最大的容量是9-10位婴儿。

这个环境仍然是一个混龄的状态,希望小的孩子能观察到大的孩子的动作发展,从而促进小的孩子的发展。

在Nido环境里最重要的教具是成人。婴儿会与成人建立一个依附关系。成人是动作、语言以及作为人类的一个模范。环境里的家具帮助孩子动作的发展,它包含了大肢体的发展、精细动作、手眼协调以及语言的发展。

我们的环境有各个不同的区域。有睡眠区、饮食区、生理照顾区、活动区、语言区、日常工作区和户外环境。

Ø 睡眠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地板床或是床垫,需要与工作区分开。

Ø 饮食区:

1. 在这个区域,有一个群体用餐桌和板条椅,孩子们会在这个区域集体用餐。板条椅对于有行动能力的孩子使用,方便孩子进出。另外还有一张离乳餐桌,让各别离乳期的孩子可以使用,还需要离乳椅,这都是个别使用的。

2. 成人哺乳椅,方便母亲进来哺乳。这个哺乳椅的位置也需要固定在某个位置。

Ø 生理照顾区:

1. 有一张换尿布台,换尿布所需的物品都放于此,墙上挂袋会存放换尿布所需的所有物品,如纸巾、乳液、消毒棉签等等。

2. 需要一个板凳,让已经学会坐的孩子可以坐着换尿布。

3. 如果可以,还可以放一个训练马桶。帮助孩子练习如厕的能力。

因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差异,生理照顾区可以是一个柜台,也可以是一个垫子直接铺地上。

Ø 活动区:

在这个活动区里,有不同的教具支持孩子发展大肢体动作及精细动作。有桌子、板条椅子、推车、学步梯等等教具,帮助孩子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发展。

Ø 语言区:

语言区有真实物品、语言图片卡、书籍。成人是最重要的口语教具。虽然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口语,但成人还是要持续跟孩子说话。当我们需要为孩子做什么时,一定要先和孩子说要做的事,再去进行,这样孩子会感到安全。

Ø 日常生活区:

当孩子的动作能力发展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一些工作,如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等。

在日常生活领域,其中一部分是优雅和礼仪,成人在所有的环境都必须要有优雅和礼仪。我们平时礼貌用语,说话多用“请”,态度是温和的,说话时眼睛是看着对方的。成人在进行每一个部分的工作时都保持优雅和礼仪。孩子会在环境中吸收我们的一言一行。

Ø 户外环境:

户外环境要求尽量是自然的,最好有一些树。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喜欢把东西放嘴里,所以我们需要小心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外在的事物,保证孩子的安全性。在户外也可以有日常生活工作,可以清洁,可以扫地,还可以做大肢体活动,如学习走路的孩子可以玩推车。还可以观察自然。

我们可以准备一张野餐毯,孩子们可以坐在上面观察和休息。

如果家庭环境条件允许,我们更希望家长能在家里照顾孩子。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形来看,大部分家庭是不具备这样的环境创设的。那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思路,有教育机构提供环境,然后由家长陪同下,到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探索。蒙氏老师在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家长如何去陪伴和协助孩子。通过观察,判断家长的一些行为和言语是否需要调整,或者如何与孩子沟通更合理,何时可以放手不要去伸手帮助,让孩子自己探索。何时需要提供帮助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起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衔接,通过每天固定来校一段时间,让孩子获得与环境互动的机会,同时家长也能因老师的引导而有所成长,能在家庭环境中发挥更长久的作用。

Nido的环境创设先简单介绍到此,下一辑将进一步为大家介绍IC和Casa环境的创设,感恩大家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