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牲”,故又称“宰牲节”、“献牲节”,或“忠孝节”。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举行,以举行会礼、宰杀牛羊、聚餐为主要内容。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
伊斯兰教在非常早的时候就传入了埃塞俄比亚。在615年,先知的妻子和表弟,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早期追随者们(以下简称“Assabs”)在阿克苏姆寻找避难所。这些人民是从麦加统治的部落逃离出来的,反动派的Kuraysh,派出了使者,想要带他们回到阿拉伯半岛,但Negus Armah保护了他们。
他们被阿克苏姆国王所接受,并且可以在阿克苏姆国王的保护下蓬勃发展。值得欣赏的一点是,默罕默德先知,统治了他的随从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埃塞俄比亚人民。
往年照片
有古兰经里,有明显的禁令反对穆斯林的任何的在埃塞俄比亚的直接冲突。因此,在默罕默德先知的期间,有一辈子都信奉穆斯林教的埃塞俄比亚人民。绝大多数的埃塞俄比亚的穆斯林人民是逊尼派教徒,这个是穆斯林派底下最大的教派。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和商人从阿曼和也门来到这里,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穆斯林教徒的数量也是增加了很多。
在海岸地区,伊斯兰教法逐渐扎下了根,到了14世纪,这个叫法甚至成为了很多地区的司法判定的基础。这一现象发映出,在东部的绝大多数居民,都是穆斯林了。这些教派和基督教能够共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当时的统治埃塞俄比亚地区的统治者还是公开和基督教国王发生过公开冲突。
往年照片
然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在埃塞俄比亚的穆斯林领导者还是容忍了在他们地盘上的的基督教活动,很少去强迫他们转信新教。
1668年,一个皇帝颁发的圣旨宣布,穆斯林(Jabarti)和Gonder的犹太人(Felasha)今后将不得不和基督徒们保持距离,但是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地区自由的从事和自己宗教有关的事情。宗教之间的争论并没有结束,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宗教信仰不同最终被放到居民的和平安定生活环境之后。
在当地的信奉穆斯林教的阿拉伯人的数量一直都没有很多过,但是埃塞俄比亚在历史上曾经和也门还有沙特阿拉伯的阿西尔地区的紧密联系过。
大多在这些国家的埃塞俄比亚人都是穆斯林教徒。大概估计来看的话,穆斯林教徒占整个埃塞俄比亚人口的40%-50%。
往年照片
古尔邦节起源于《古兰经》启示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父亲把刀架在儿子喉头时。易卜拉欣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然而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脖子上留下了一道白印,第二刀下去仅刮破一层皮。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能下决心顺从真主的命令了。”易卜拉欣听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再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依勒送来一只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下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即将“献牲”的羊
于是后来过古尔邦节时,穆斯林都要宰杀一只羊以示纪念。
古尔邦为阿拉伯语词汇,意为“牺牲”、“献牲”,因此中国穆斯林学者将其直译为宰牲节,也有受儒家文化影响意译为“忠孝节”的。
现代都市穆斯林没有宰牲的条件,只好在市场上购买宰杀好的牛羊肉代替。节日期间大家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一盘清炖羊肉,客人即使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的羊肉,以示尊重。
在边疆牧区,亲朋好友相聚时,歌舞是饭食之外的重要内容,弹琴,唱歌,跳舞,到处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往年的家畜市场生意繁忙
据埃塞俄比亚官方媒体法纳广播公司的报道,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向所有穆斯林表示最良好的祝愿,祝他们有一个快乐的宰牲节。
总理说,宰牲节是一个奉献的节日,他指出,这个节日标志着先知易卜拉欣愿意牺牲自己的儿子作为遵从上帝命令的行为。
他说:“遵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毅力和勇气。这就是为什么先知易卜拉欣的事迹在伊斯兰教义中有着特殊的含义”。
总理还说,今年的宰牲节对埃塞俄比亚人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埃塞俄比亚克服各种挑战并完成了复兴大坝项目第二轮蓄水。
他还敦促穆斯林的信徒对穷人表现出善意,探访难民营中的流离失所者和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共同庆祝宰牲节。
阅读更多关于埃塞俄比亚的文章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