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渺渺入荒陂,相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工已觉十年迟。

这是苏轼和王安石诗词唱和的一首诗。当时,苏轼还在继续他的漂流之旅,从黄州前往汝州上任,途经金陵,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王安石。此时,王安石已经是第二次罢相,闲居金陵。苏轼的这首诗,首句“骑驴渺渺入荒陂”,指的就是王安石的生活状态,他钟爱游玩,常常骑驴去金陵钟山游玩。王安石厌倦了勾心斗角的官场,他见到苏轼还在官徘徊场,于是劝他买地建宅,及时杖屦从游。

王安石古松全文(王安石定林真乐非无寄)(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安石也是旷达之人,早年虽然留恋官场,一心变法强国,但隐退之后,便终日流连山水之间。钟山,早在他的《泊船瓜洲》里就出现过,“钟山只隔数重山”,那是他钟爱的游玩之地。等到他归隐后,更是多次到钟山游览。他写了许多关于钟山的诗,如之前我们读到的《登宝公塔》,宝公塔就建在钟山上。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一首《定林》,定林即定林寺,在钟山之上。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ju),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用山中的泉水漱口,病齿觉得很凉,坐在空阔的地方休息,烦躁的心情瞬间就宁静了。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靠在上面。只留白云对宿,又恰逢明月寻来。真正的快乐并非没能寄托,悲鸣的虫声也是悦耳的声音。

王安石古松全文(王安石定林真乐非无寄)(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诗写的是王安石在定林寺休息的情形。山水的泉水是很清凉的,用泉水漱口,本身就感到凉快,而王安石在诗中说了“病齿”,牙齿有问题,更是感觉到凉。据说王安石身体毛病很多,在他自己的诗词中提到他患有眼疾、腰疾等等,还有这首诗中提到的病齿。文章开头是苏轼的诗中也提到“相见先生未病时”,可见王安石此时确实身上是有些疾病。“坐旷息烦襟”,在空阔的地方坐下,烦躁的心马上就安定了下来,可见周围环境是非常怡人的。

颔联描写了两个细节,脱靴铺褥,原本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宰相,如今在山林之间,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躺在上面,这是多么的不拘小节,多么逍遥自在。“枕石漱流”,可见王安石此时物我两忘的游憩之乐和旷达的襟怀。

王安石古松全文(王安石定林真乐非无寄)(3)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颈联写景,王安石铺好被褥后,本想留白云对宿,而明月又相寻,非常巧妙的设计,“宿”和“寻”都是动作,王安石将云和月拟人化,写出了自然美景,表现他内心的愉悦之情。

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真乐”出自《列子 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王安石被罢官后,寄情山水,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可以说是超越了凡尘,因此随处都能得到快乐。即使是虫子的悲鸣声,他也觉得是美妙的音乐。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王安石退居后,写的玩游时中最好的一首,因为它展现了王安石退隐后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同时抒写了他旷达的胸怀。《载酒园诗话》中称赞这首诗是“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