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一字,最难琢磨: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因事而改。
心理学家说世界上至少有几万人适合做你的伴侣,但是也有那么多人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孤独终老。
爱情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爱情能达到怎样的状态?也许陈寅恪“五等爱情论”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第一等,也就是情之最上者,陈寅恪说“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
《牡丹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官宦之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一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郁郁而终。临死前把自己的画像埋在花园。三年后男主柳梦梅登场,无意间发现杜丽娘的画像,并在杜丽娘鬼魂的引导下掘坟开棺,复活了女主。一番波折后,男主和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总结这个爱情故事,它的特质就在于杜丽娘在还没有见过柳梦梅真人时,就已经爱上了他,甚至因为相思之苦而死。这事儿搁现在看,不就是网恋谈出真感情,最后还奔了现嘛?只是人家奔现的波折大了点,横跨了阴阳两界。
再看第二等,“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等,及中国未嫁之贞女是也。”
宝玉和黛玉从小青梅竹马,更是互为知己,但陈寅恪强调的却是两个人从来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但仍然感情深厚。用带点小资情调的话来说,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事实上,世界上选择无性婚姻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也许完全出于自愿,也许是因为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障碍。有爱无性的关系能否长久或许因人而异,但是能坚持下去的都不容易。
当然从这里也能看到,陈寅恪似乎认为性和爱之间似乎是有一些对立的。
我们再看看第三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贞洁寡妇是也。”
为夫守寡的女子是第三等爱情,这个观点不一定是对的,毕竟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女子受到的封建压迫远比爱情滋润多得多。但是若真有一人,曾与你立下偕老之言,又匆匆离去,从青丝到白发,所有的幸福都在回忆里打转,那大概是世上最心酸的爱情了吧。
第四等是“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
年少时第一次看到觉得这个要求很低了,后来才觉得当时太过天真。
看看这几年网友多少次“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王宝强和马蓉,贾乃亮和李小璐,陈思成和佟丽娅,陈羽凡和白百何,林丹和谢杏芳.....
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这个就不必解释了吧,听说现在有很多这种爱情的发射基站,比如陌陌啊微信摇一摇啊什么的。小硕只在这里提醒一句:注意安全!
你同意陈寅恪的“五等爱情论”吗?或者有什么想虐狗的爱情故事想说说吗?欢迎评论留言哦~小硕都会回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