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用RTS游戏作为沙盘复盘古代战役,让战争过程更加直观,方便大家一起探讨历史战争战术和故事的文章!

本期我们要讲的是苏格兰的立国战,发生在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

依然按照老规则,我们先介绍两军的人数,阵型图等信息,之后再来说这一战的前后始末。

班诺克本战役:

日期:1314年6月24日

双方战役人数以及配置:

英格兰:

主将:爱德华二世

士兵:2000名以上职业重骑士,3000名精锐长弓手,20000名征召步兵(其中的10000还在河的另一边)

苏格兰:

主将:罗伯特·布鲁斯(后来的苏格兰国王布鲁斯一世)

士兵:6000名高地职业步兵,500名临时拼凑的骑兵,几百名临时拼凑的弓箭手。

双方军阵如下: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

英格兰军队

英格兰部队前来远征,如果要继续前进则必须通过此路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2)

苏格兰军队

苏格兰部队要阻止英格兰的远征,但是惧怕长弓恐怖的火力不敢直接列阵,现在列阵于侧面的丘陵上固守。

-------------------------------------------------------------------------------------------------------------------------

从纸面数据来说,这一战苏格兰的胜算是0。

英格兰本身的体量就要比苏格兰大得多。而且此时精锐部队倾巢而出。理论上,英格兰的3000长弓手和2000重骑士就足够在正面轻松击溃苏格兰粗制滥造的军队,更别提后方还有20000多半匪半兵的征召大军了。

但是苏格兰主将,民族英雄罗伯特·布鲁斯十分明白,他绝对不能让英格兰大军突破这里。如果让英格兰大军长驱直入,苏格兰就会化作人间炼狱。

因为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国家战争,也不是一般我们想的那种典型的欧洲“贵族内战”,而是灭族之战。

这是怎么回事,还要在故事的这场战役的背景说起来:

13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在爱德华一世的励精图治下,逐步发展成大不列颠群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实体。而英格兰的北邻苏格兰则江河日下,陷入内战和无政府的危机边缘。

在1290年前后,英格兰大军在爱德华一世的带领下入侵苏格兰,对当地实行了非常严酷的压迫和剥削,其烈度远远超过了正常的中世纪佃户能接受的程度。

准确地说就是压根没有把苏格兰人当作人看待!就连奴隶都不算!

因此到了1296年,苏格兰境内义军四起,著名的威廉华莱士起义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最后我们都知道,叛徒约翰·曼提斯在1305年出卖了威廉华莱士。这位苏格兰民族英雄在被英军活捉后杀害于伦敦,头颅则是砍掉后悬挂在伦敦桥上数年之久。

但是杀了此一个,还有后来人,这个后来人就是罗伯特。

罗伯特的家族是苏格兰本地的贵族,在英格兰入侵的时候投靠了爱德华一世,因此也获得了一块土地成了英格兰的“伪政权”帮凶。说的直白一点,老布鲁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苏奸。

但是1304年,老布鲁斯去世,罗伯特成为了家族长。

1306年,罗伯特在教堂中暴怒地杀死了无条件顺从英格兰要求,彻底抛弃苏格兰人尊严的苏格兰国王候选人约翰科明,随后自立为王起兵反英。

但是因为罗伯特这个小领主与英格兰的国力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最开始的一年里罗伯特被英格兰军队追杀的只能躲进森林中打游击战。而且又因为苏格兰叛徒罗斯伯爵的出卖,布鲁斯的弟弟战死,妻子被俘虏后悬挂在英格兰国王城堡外的笼子里示众。

这些办法都是为了羞辱罗伯特,并且让其他人知道反抗英格兰的后果。

更糟糕的是,因为罗伯特在教堂中激情杀人(教堂中不允许见血),加上英格兰王室有意地施压,教会最终宣布开除了罗伯特布鲁斯本人的教籍。

在当时的中世纪,被开除教会籍贯就意味着“非人”,他的生命不再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杀死此人被视为合法,此人已经成为“人类公敌",社会性质已经死亡,政治层面不再属于任何国家。

简而言之,布鲁斯这时候已经是社会性死亡了。

但是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307年,1307年,能征善战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去世,接任的是他的儿子,昏庸无能的爱德华二世

这个爱德华二世是个离大谱的国王,论昏庸能在世界昏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对于苏格兰人的压榨比他父亲更甚。

他的老爸好歹是把苏格兰人当牛马用定期收取高额赋税,但是还会注意一下可持续增长。这位爱德华二世直接把苏格兰人当作耗材了。

爱德华二世缺钱了就去远征苏格兰,到了苏格兰城市根本不收税,直接原地开启屠城模式,杀完了就将全城的财富洗劫一空后满载而归。

几个月就来噶一次韭菜,完全是打猎的模式,还是不留种的。

在他的”英明“指挥下,苏格兰人里最弱懦最能忍的那一批终于也活不下去了,纷纷逃进丛林投靠了当时正在跟英格兰打游击战的罗伯特。

罗伯特利用这个机会于1308年2月再次领导大规模的独立运动,并且连续不断在游击战中获得成功。到了后来,就连英格兰占据的哨所乃至城堡都被起义军攻陷。

1309年3月罗伯特第1次组织召开了自己的国会,正式自立为国王,史称法外之王(因为它不受教会庇护,中世纪国王加冕要教会承认,他的王位是非法的)。

1310年苏格兰教士阶层决定承认罗伯特为苏格兰国王,他们也被这位同族英雄感动,决心背弃教廷的决定。

1314年,爱德华二世又缺钱了,所以号召全国军队集结准备远征苏格兰再去割韭菜。受到”随意洗劫“,”自由抢夺“等福利诱惑的20000匪军和5000摩拳擦掌的正规军就这样杀进了苏格兰准备洗劫全境。

而罗伯特布鲁斯则是紧急召集了各地的正规军,乡勇等前往班诺克本迎击英格兰大军,决心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班诺克本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在这一战真正开始之前还有一段插曲,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主将单挑的情景,这在历史上其实是很罕见的。但是在班诺克本战役即将打响之前还真的出现了这一幕。

在大战开始之前,英军先锋骑兵队骑士长亨利·德·波鸿(Henry de Bohun)爵士远远的看到了一个头盔上镶嵌了金边的苏格兰骑士,因此大喊着向其挑衅要求比武。

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人就是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

布鲁斯接受了对方的挑战,然后只一个照面就用战斧把对面劈下了马。常年在密林里打游击身先士卒的布鲁斯早就练出了超凡的武艺。

这就是西方非常著名的一斧斩波鸿的故事,就跟我们的温酒斩华雄差不多,而且这件事是记录在正史里的,并不是杜撰。

这件事极大地振奋了苏格兰军的士气。

那么现在回到这场战役的具体执行过程

-------------------------------------------------------------------------------------------------------------------------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3)

英军长弓手向侧翼移动

英格兰使用的是他们一贯的长弓 重骑士组合。也就是先用长弓强悍的火力远程压制对手,等到对手被射的受不了了尝试拉过来近战的时候,再用重骑兵击溃冲锋路上的敌军,最后征召步兵压过去解决战斗。

为对抗这个战争手段,苏格兰将领特意在高于平地的山地丘陵上建造工事,希望靠着植被,高低差和工事解决英格兰长弓手的火力压制问题。

而没有什么军事素养的爱德华二世认为对方不敢出来不足为惧,不仅背水列阵,还直接派出了长弓手前进抛射箭雨而没有给他们配备步兵援护侧翼。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4)

苏格兰弓箭手被压制

事实证明,虽然爱德华二世很蠢,但是他的父亲给他留下的军队是真正的强兵。苏格兰弓箭手们在植被地形工事的三重优势下依然对射不过英格兰,在几波箭雨对射后就损失惨重,而英格兰的长弓手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损。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5)

苏格兰骑兵绕侧击溃英格兰长弓手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苏格兰的骑兵们沿着山边的小路绕了出来侧翼袭击了长弓手,爱德华二世没有为其配备步兵援护的恶果开始显现。一瞬间金贵的长弓手就损失了一大半之多。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6)

苏格兰骑兵靠近英格兰战阵

在追击的过程中,苏格兰骑兵越追越深,最后竟然追到了英格兰骑士们的脸上。

之前就有说过,爱德华二世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君主,所以他的威望很低而且与贵族的关系很差。加上这支军队本身就是为了金钱而来的”匪军“,所以指挥的混乱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支部队打一开始就不具备听从指挥的基本要求。

看到战功送上门来了,英格兰的骑士们根本无法压抑内心的狂喜,立马就一窝蜂地冲出去追赶苏格兰骑兵。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7)

英格兰骑士全军自发的追击苏格兰人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罗伯特·布鲁斯设下的计谋。

苏格兰骑兵们根本不是冒进轻敌导致追入过深,而是故意孤军深入引诱英格兰人追击。

罗伯特在战前就预料到,爱德华二世的治军方法必然会导致全军指挥混乱号令不一,这种部队是最容易不听指挥胡乱追击的,因此命令骑兵队诱敌深入。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8)

苏格兰人设下的陷阱

而在前方的路上,早就有苏格兰人设下的木刺陷阱,专门等着这些失控的骑士冲上来一网打尽。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9)

英格兰骑士踩进陷阱

结果这些骑士一头扎进了陷阱坑里,相当数量的人直接就被摔成或者扎成重伤。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0)

苏格兰将英国骑士包围

这时候,丘陵上的6000苏格兰步兵迅速出击将骑士围在中间,并且把他们当成了掩体阻止长弓手抛射箭雨。

此时,英勇无畏的骑士因为陷阱和空间无法冲锋,久负盛名的长弓因为惧怕误伤友军停止射箭,英格兰的长弓 骑士战法组合的两只翅膀都被苏格兰折断了。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1)

英格兰骑士被围攻

随后苏格兰人与英国骑士进行了惨烈的肉搏战。苏格兰步兵不仅携带了四米长的大长矛,其中还有很多人混装了斧头,战锤,钉头锤这些破甲武器。这是苏格兰游击队在跟英格兰侵略者长年的作战中理解到的作战模式。

唯有与英格兰甲士贴在一起,才能规避英格兰长弓的威胁,所以一定要携带近身破甲武器。

因此这些苏格兰步兵的肉搏能力绝对不在骑士之下,英格兰骑士很多都是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在马上欺负瘦小的民兵还可以,真的在平地上与这些凶悍的步兵肉搏就完全没了气势。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2)

英格兰部队的步兵无法移动

但是此刻,英格兰尚且有20000步兵正在赶到,只要能到位置,那么里外合围,苏格兰人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英格兰有20000正在赶来的步兵么?

答案是没有。

英格兰的20000步兵目前挤成一团动弹不得,就连行军都没办法维持了。因为这20000人本身就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而那些受过训练的骑士都已经冲出去了无法带领各自的手下前进,至于爱德华二世本人就更不懂什么叫军事了。

以上全部的要素加起来,这20000个兵变成了20000个大麻烦,别说战斗了,就连行军都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目前挤在河边动弹不得,只能看着前方的骑士被人家围殴。

而长弓手们久经沙场反应迅速,立刻尝试侧面援护骑士,但是马上就被苏格兰绕回来的骑兵们追杀殆尽了。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3)

英格兰骑士溃败逃走

结果因为前方战损太高,后方支援太慢,在步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骑士们已经被打的大败而归。很多骑士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了自家的步兵队里造成了更严重的踩踏事故。

事情到这里已经不可挽回了,原本还能辅助指挥20000匪徒的骑士们现在自己也变成了惊弓之鸟到处乱窜。长弓手几乎损失殆尽,爱德华二世的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指挥系统。

而且因为骑士们哭爹喊娘的逃跑,导致后方本就是为了抢钱才来的杂牌军士气彻底崩溃。

就这样,爱德华二世的两万大军互相践踏着向身后逃跑。

然而他们的身后,是一条湍急的河流。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4)

苏格兰军队追击英格兰人

两万英格兰人扎进了河里,重甲士被困在泥浆里,没有盔甲的直接被冲走淹死,人群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而苏格兰人则保持着整齐的军阵在河岸边追上了对手,随后对着这群已经吓破胆的侵略者迎头痛击。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5)

苏格兰全歼英格兰部队

最终,英格兰军队以骑士,长弓手几乎团灭,还损失了几十个贵族为代价才在烂泥地里逃了出去。爱德华二世逃走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几个随从。罗伯特·布鲁斯依靠地形,指挥技巧和对于敌军情况的准确把控,完成了这场看起来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在打退英格兰人的大军后,布鲁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苏格兰国王,尽管没有官方教廷的合法认证,但是民心所向,认不认证证有什么意义呢?

更出色的是,他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马上天子,而是一位真的人王。

布鲁斯在位期间,苏格兰政体开明司法公正,经济上轻徭薄赋。在他与其手下大臣的治理下,虽然外部还因为国王本人被绝罚而收到经济封锁,但是苏格兰的粮食产量蓬勃发展自给自足,内循环经济强盛。

随着时间推移,苏格兰的国力也日益雄厚,逐渐地成为了英伦三岛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凡涉及到英伦三岛的事情,苏格兰的布鲁斯不同意是绝对推不下去的,这件事在后来已经成了共识。

到了1320年,班诺克本之战的6年后,教廷灰溜溜地收回了对于布鲁斯本人的除籍绝罚,承认他是苏格兰王国的唯一王,享有合法的国王权力,欢迎他重新进入基督教大家庭的怀抱。

1329年,罗伯特·布鲁斯病逝,享年55岁,他死后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苏格兰历代君王都葬在此处。

苏格兰人将其视为永远的英雄,他去世的时候留给苏格兰人的是一个强盛的王国和一套开明的政治体系。

爱德华一世与苏格兰(建国何须神仙令)(16)

布鲁斯半身像

这个一开始没有教廷承认,出身于山野绿林的法外之王,成为了苏格兰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的王权并非来自于教会或者血脉,而是来源于百姓与民心。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孟子·离娄上》

昏君的昏庸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是明君的优点却都是那么的如出一辙。其实归根到底,无非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八个字,但是却鲜有人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