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两叶抱一芽”,外形扁平而且挺拔,魁伟壮实,色泽苍绿云润,遍身白毫,含而不露。取干茶入杯冲泡之后,杯中茶如话旗枪傲然独立,满杯葱绿,茶汤杏绿清亮,兰香四溢,沁人心脾,鲜爽甘美,余味无穷。

猴魁绿茶与太平猴魁一样吗(绿茶中经典代表)(1)

古人称赞太平猴魁为“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而它独特的茶韵滋味醇厚,让人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幽情雅意便自然从杯底油然而生了,而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猴韵”。猴韵取决于茶叶的品质,要做出上好的太平猴魁,必须要做到“四拣”,一拣山,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为宜;二拣丛,树木茂盛的“柿大茶”茶丛为宜;三拣枝,粗壮,挺直的嫩枝为宜;四拣尖,鲜叶必须要不断精选为宜。如此繁复的要求和工序,也难怪做出一斤特级的太平猴魁需要八个人忙碌一天了。

采摘太平猴魁的鲜叶,需要清晨蒙雾上山,雾退就要收工。在四月中旬前后,当茶园的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的时候,就是开采的信号。采摘的标准为一芽三叶,开园之后每隔三四天采摘一次,一共可以采摘四次,到了立夏时候就要停止采摘。每一批采摘下来的鲜叶要求嫩度,匀净度都基本相当。

猴魁绿茶与太平猴魁一样吗(绿茶中经典代表)(2)

第一批采摘的鲜叶可以用来制作极品猴魁,而立夏之后采摘的茶叶则不能用来制作猴魁茶,只能改制成尖茶。采摘的时候还要遵守“八不要”原则,也就是:无芽不采,叶片过大不采,叶片过小不采,瘦弱不采,弯曲不采,色淡不采,紫芽叶不采,病虫叶不采。采摘时,要求采用提手采的方法,不能用手指来掐采,更不能一把捋,要保证芽叶的完整,采下来的鲜叶自然散入在竹篓里,不能闷,更不能压,收工之后运送下山,要尽快拣尖摊放。拣尖是太平猴魁制作工艺中一道特殊的工序,茶农要将一芽两叶的尖头折下,留下末端1厘米的柄,作为制作猴魁茶的原料。一般来说,拣下来的尖头长度可以达到5-7厘米,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而且芽尖和叶尖的长度要相齐。这样才可以保证成茶做到“二叶抱一芽”的完美外形。完成拣尖之后,就要将原料摊放在清洁卫生,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但要求空气流通,用透气的竹编盘盛放,摊开的厚度一般在10-15厘米。经过4-6小时的摊放,鲜叶失去了表面的水分,叶质开始变软,失去了光泽,此时才可以进行加工。

猴魁绿茶与太平猴魁一样吗(绿茶中经典代表)(3)

传统的制茶工艺程序复杂,而且技巧要求高超,对于温度的控制完全通过经验来积累,制作工艺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所以目前只有极品太平猴魁才会采用这种工艺,其他品级的太平猴魁都采用经过改良的手工制作工艺,既可以保证猴魁的固有品质,又提高了效率。改良之后的猴魁茶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理条成形和烘干三道工序,杀青程序和传统工艺一样,需要高温去除鲜叶的湿度,然后茶工会一根一根用手捋真茶叶,整齐地铺在特制的铁纱网盒上,也就是当地茶农俗称的牵茶,然后用成形机来压制茶条,让叶片平伏挺直。经过成形机液压之后的茶叶看上去更加符合“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传统外形要求,而且液压还改变了茶叶表皮细胞组织结果,让茶多酚等内含物质成分转化,减轻了茶叶的苦涩,让口感更佳。

经过理条成形之后,现代猴魁茶会采用烘干设备来完成第三道工序。特质的半自动烘箱可以一次完成毛烘,足焙和复焙工序。按照加工程序,每次理条后的烘屉都放进最底层,逐层翻烘,到最顶层时茶叶就可以下摊凉了。

猴魁绿茶与太平猴魁一样吗(绿茶中经典代表)(4)

“两刀一枪三尖平,扁平挺直不卷翘,叶厚魁壮色深绿,兰香汤清回味甜。”每年到了谷雨前后,太平猴魁的追随者就会来到太平县追寻最好的猴魁茶,而最好的猴魁茶当然是产于猴坑。作为国礼,太平猴魁清正,鲜活,回甘,悠长,和西湖龙井的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一起,构成了中国名茶的风采。想喝猴坑产的猴魁茶,体味到真正的“猴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当地茶农之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猴坑茶叶不下山”,意思是说猴坑所产的猴魁茶不用出门,更不用到市场上就会被抢购一空。这个小小的村落只有20多户人家,他们的茶园面积加起来不过2000亩,平均每户每年可以做500斤茶叶,猴坑一年的茶 产量仅有一万多斤,而茶人爱护品牌,不愿意贸然扩大产量,更不愿接受外来的鲜叶或者干茶到猴坑制作,自然也就让它变得一茶难求了。

猴魁绿茶与太平猴魁一样吗(绿茶中经典代表)(5)

如果说太平猴魁是绿茶之中最为独特的一款,那么猴坑就是太平猴魁个性最集中和突出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的绿茶来说,人们对于太平猴魁的认识似乎不够多,对于它的原产地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也让它显得更加神秘。“猴韵”对于茶人的吸引力,茶人对于味道的追寻,让人们不断去探索,发现,太平猴魁茶文化精神的审美转化,也必将逐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