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脱口秀舞台捧红了一位别致的选手——58岁的黄大妈。

可爱、豁达、有梗的黄大妈让看了节目的年轻人,纷纷“拜倒”在她的绿花裙下。新周刊记者也对其做了专访《58岁大妈讲脱口秀,一开口就赢了》,让黄大妈以自述形式讲出自己更多的精彩故事。

然而在文章评论区,有个问句十分扎眼——“别叫人家大妈行吗”?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1)

“大妈”是黄大妈送给自己的称呼,她都能毫无芥蒂地这样介绍自己,为什么旁人看到反而有所不满?

仔细想想,这位网友其实是好心,因为在大多数语境下,“大妈”这一称呼都带有贬义。

比如我们在吐槽衣服难看时会说“穿上跟大妈似的”;嫌弃人八卦时会说“怎么跟大妈一样”;就连一个人说话声音大一点也会被吐槽像“聒噪的大妈”……

“大妈”所代表的人群实在不够美好,因此,当黄大妈这样的优质大龄女性出现时,就有人认为不该以“大妈”来称呼她。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2)

喊“黄大妈”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用刻板印象去看大妈群体的人。/《脱口秀大会第五季》

从什么时候起,“大妈”被污名化了?

被嫌弃的“大妈”

“大妈”一词原本没有褒贬之意,只是人们对大龄(中老年)女性的一个称谓。

但是现在提起“大妈”,许多人脑海中自然而然就浮现了一个体态臃肿、喋喋不休、土味老气的女性形象。更有甚者,还会把自私、斤斤计较、脸皮厚、素质差等可以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缺点,直接扣在“大妈”的头上。

而“大叔”“大爷”等代表大龄的男性群体的称谓,则没什么负面含义,甚至还带有褒义。

比如在许多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学中,都曾引导过大家对“叔系男友”的崇拜;“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等网络用语,也在肯定着这些中老年男性有阅历、能从容应对情况等优势。

在新闻资讯中分别以“大爷”和“大妈”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发现,有关“大爷”的新闻大多比较中性,而“大妈”的出现却较多地伴随着负面新闻。但如果把“大妈”换成“阿姨”或“阿婆”,情况又会好很多。

每个人身边都有“大妈”。放在亲属关系网络中,大妈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大姑八大姨”。当然,这群人也同样常作为我们年轻人的吐槽对象而出现。

在B站“如何回怼烦人的亲戚”的搜索词条下,网页排名前30的视频里,被调侃对象明显为女性亲戚长辈的视频数量高达24个。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3)

在网络上玩梗嘲笑大妈的,与被吐槽的大妈有何分别?/哔哩哔哩截图

一些男性UP主甚至还会戴上卷毛假发、围着丝巾、涂着红嘴唇,男扮女装地吐槽大妈。而且这些被扮演的“大妈”比一般大妈更加忸怩作态,简直是对大妈形象的一种丑化。

而大家对大妈的吐槽点,则总是集中在她们喜欢八卦、嫉妒、炫耀、攀比、嘲笑……

大妈如此“招骂”有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毫不在意他人看法。

小红书博主@爱读书的圆圆 表示自己观察到,相比于年轻女性,大妈更有可能在公共场合大大咧咧、完全以自己舒服的姿态坐着;她们更喜欢留方便打理的短发;她们不喜欢穿过于修身的衣服……

除了外在形象不符合大多数人对女性的期待,大妈待人接物的准则也很少履行《论语》中倡导的“温良恭俭让”。

比如广场舞刚流行起来的那几年,很多人对广场舞大妈深恶痛绝,因为她们会随时随地把公园、广场甚至球场等任何一片空地占领,就地打开音响,跟着音乐扭动起来,丝毫不顾及其他。

又比如最近一位网友爆料,在超市买菜时发现一大妈自带小刀切香菇头、剥洋葱皮……就是为了称菜时减轻点重量。

从外形管理到行为举止,大妈似乎与人们印象里的糟糕毫无二致。但对于大妈来说,这样的活法却不乏潇洒自在。

“大妈”为何这样?

我们所说的“大妈”,到底是哪一群人?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4)

2013年,“大妈”(Dama)作为一个新词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那年,“中国大妈”在美国华尔街抢购黄金,导致国际金价创下2013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的一支广场舞团队,打破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健身舞吉尼斯纪录。

以上,只是“大妈”创造出的国际性新闻中的两项,也是国内外诸多年轻人对“大妈”这一特别群体,形成印象的开始。

如果“大妈”是指50岁—70岁的女性,那从2010年之后火起来的“大妈”,其实就是40后、50后和60后这三代女性。她们经历的时代,理所当然地造就了她们现在的样子。

大部分人都亲身经历过大妈的唠叨,或是看到影视作品、短视频里对大妈“机关枪”一样说话的演绎,现实也的确如此。

在年轻人人均社恐、缄默的环境下,大妈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异常强,不仅张口就来,还声音洪亮。

这是因为在她们成长的年代,沟通基本都是靠最原始的“工具”——嘴巴。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讲的,面对面的语言永远比文绉绉的字更直接、丰富。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5)

一个群体呈现出的显著特征,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裸婚时代》

至于大妈为什么碎嘴、爱八卦,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八卦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天性。

其实,八卦是获取信息的方式。现代年轻人在互联网世界里如鱼得水,每天都能获取海量资讯。对于大妈来说,她们或许还延续着过去的习惯,以面对面交流获取信息。

而面对面交流,属于熟人社交领域的范畴,因此她们的话题就总离不开家长里短。

同时代的人,为什么那些中老年男性就不会被年轻人拎出来嫌弃?的确,印象里的大爷似乎不会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们的事情。

这或许是因为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男性做家务的比例较低、对子女关心也较少。当然,他们也需要获知子女的情况,只不过他们会“偷偷”问已经收获“情报”的大妈。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6)

男性长辈和女性长辈对年轻人的关心方式不同。/《都挺好》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形象管理失调,也会成为大妈“N宗罪”中的一项。

在小红书上曾看到过这样一条评论:“这些女人年龄一大就变懒了,以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稍微打理一下怎么会变成大妈?”

正如前文提到,“大妈”已经成为老气、不自律、不修边幅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我们站在男性审美视角下得出的结论。对于大妈而言,能够摆脱这种传统审美的凝视,不必再去迎合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气质,无疑是种自由。

她们可以为了取悦自己而梳妆,成为精致的“上海阿已”,也可以怎么舒服怎么来,随时隐入菜市场的市井风里。

与其说大妈是放弃形象管理,不如说大妈是跳出了为大众审美服务的角色,拥有了更加真切的自由。

谁不想成为“大妈”?

排除代沟因素外,不否认有许多“大妈”的确素质堪忧,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但以偏概全终究是不对的,无论哪个群体都包含着个体的优劣。

比较有趣的是,如今一部分年轻人已经从“吐槽”大妈转向了“崇拜”大妈,因为“大妈”的日常生活,的确精彩得让人羡慕。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7)

对退休后精彩生活的想象,都是大妈给的。/《请回答1988》

需要了解的是,我们口中的“大妈”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母亲。她们经历了家庭结构的变迁——从原来的几代同堂、十余人的大家庭,变成了三口之家。

而在这三口之家里,“大妈”们也可能因为丈夫外出务工、孩子外出上学而成为被留下的那个人。她们突然就有了最大的自由和最小的责任,这也是她们能“放飞自我”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或去到老年大学进修。

新周刊记者正好住在广州老年大学附近的小区,每天早上上班时,就能看到许多“大妈”结伴骑着车子来上学,她们一路说说笑笑,精神饱满。

这样的心态,是现今很多起床困难、不想上班的年轻人难以拥有的。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8)

上学、工作,也能成为乐事。/记者摄图

在网络上,虽然我们会嘲笑着“大妈旅游团”拍照不是扶着花、扬丝巾,就是摆成一个五角星,但这种从集体中获得的快乐,也正是我们整天喊着“社恐”的年轻人,最缺乏的东西。

我的母亲,是55后,她和她的姐妹们,就是典型的“大妈”群体——唠叨、强势,有时还有点不讲理……

但在看到许多被占了便宜还唯唯诺诺、受到伤害只会独自emo、整天跟自己情绪过不去的年轻人后,我发现,“大妈”才是最强大的女性呀。

当我排队买奶茶被插队时,妈妈会用“自带麦克风”的声音让插队者“后面排队去”;当我想着如何跟合租室友“破冰”时,妈妈已经带着一堆好吃的送给室友,并且把人家的个人信息和社会关系都了解了个遍……

跟大妈们聊天(跟大妈似的不丢人)(9)

面对任何困难事,“大妈”好像都有办法去破它。/《加油!妈妈》

小红书博主@800个心眼子 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大妈”:

“年轻时的她们,跟男人干同样的活,上山下乡,扛泥挑粪;改革开放后,又前往生意场‘厮杀’,有勇有谋。

“人到中年的她们,只要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就当仁不让。就算只是商场优惠、饮茶排号、柴米油盐……她们可以嬉皮笑脸,可以打破规矩,可以无视任何人的眼光,也可以盲目自信。”

在专访中,黄大妈说“希望我的出现可以打破老年人在年轻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吧,让年轻人也知道,我们不光会跳舞、带娃,也会讲段子”。

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越来越多精彩的、强悍的大妈出现,打破“大妈”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

如果要为“大妈”一词赋予新含义,我希望是有阅历、不在乎外人目光的、活得自在潇洒的女性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