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1 06:57 | 掌上衢州客户端
编者按:舞龙是衢州的传统民俗文化,而在开化县的苏庄、杨林、马金等18个乡镇均有中秋节舞香火草龙的习俗。其中,又以苏庄镇的香火草龙名气最大,传说其始于朱元璋征战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开化香火草龙于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海宁观潮、西湖赏月并称为我国中秋节的标志。
插上香火,敲响锣鼓,每年中秋将至,月亮渐圆,香火草龙便在众人的期盼下横空出世。所到之处,皆送出团圆、平安的祝福。
中秋节舞香火草龙是开化县农村流传甚广的一种民间习俗,全县18个乡镇都有舞香火草龙的风俗。其中,苏庄镇富户村的香火草龙为最讲究,场面也最壮观。
这个世界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开化,就像很多人不知道苏庄,但应该没有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
香火草龙,是朱元璋的梦。
老篾匠正在编织草龙。
开化苏庄群山环绕,碧水潺潺,毗邻江西。
相传,兵败九江的朱元璋曾在开化苏庄屯兵休整,欲东山再起。
时值中秋,苏庄人热情相待,酒足饭饱的朱元璋求得了片刻神怡,欣赏周遭美景。忽见,林壑深处,一条火龙腾跃空中, 四野高呼“龙来了”。刘伯温见势附言,此乃天命将至。朱元璋大喜,赋诗一首:“岁到中秋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满天星斗拱明月,拂地笙歌赛火龙。”
朱元璋称帝后,忆想在浙西得神龙护佑,于是将原先的上塘村改名为富户村,许以銮驾陪侍草龙。
时光的撮合,仪式和情愫的交融,舞龙习俗便应运而生。此后,开化香火草龙声名大噪,全县范围皆以舞之。
一根根稻草,精挑细选,取自每家每户,在每个人的手中游走,纳入龙身。龙身成形,抬至祠堂,老篾匠在祠堂正中,抛开万事,潜心编龙。稻草的柔韧和张力,变幻出龙头的威严。
龙扎成后,放于祠堂门前,在中秋节前,被陆续地插上香火,男女老幼,各怀心愿,只待华灯初上,与朱元璋求得超越时空的对话。
中秋月满,香火附龙身,銮驾开大道,鸟兽虫鱼登场,魑魅魍魉潜伏。龙身蔓延,孩童尾随,人龙合体,和谐共生。夜色渐深,龙游作息,行至水处,寻归大海,幻化成源头的梦,或风调雨顺,或国泰民安,或千里婵娟,或天伦之乐。这是属于开化的沸腾。从“起山月”到“满山月”到“落山月”,月光如水,人群如潮。“世和堂”内摆起猪头香案,祭拜天地,迎龙入村,此曰“呼龙”。少顷,火铳响起,鞭炮齐鸣,村民上香祈愿,乐队开道,舞者擎龙,一声长啸,火球滚地,龙出祠堂,游走巷道。村民门前设供“接龙”,小孩手持小龙,尾随火龙,一路汇聚至村操场。
每年中秋将至,月亮渐圆,香火草龙便在众人的期盼下横空出世。
月上中天,龙舞飞扬,阵式讲究。“盘龙三点头”“游龙拜四方”“龙头戏珠”“龙身入肚”“九曲弯身”等,配以“竹枝挂彩”“宝扇护驾”“桂树飘金”“水族扬波”等銮驾舞,引来惊叫连连。
明月低垂,舞龙渐及尾声。香火草龙在钱江源头的溪水里,在人群的感慨声中渐行渐远,松明扎成的火把未能燎原,星星而散,如星宿重归寰宇。
人生中,有很多事不该被遗忘。对于开化人来说,对于苏庄人来说,他们是不会忘了在中秋节舞龙,不会忘了送龙入河的。
千百年来,草龙顺水入海,不知其数。它们的身体是山里的一把把稻草抽丝剥茧而成,饱含乡民的坚守和希翼,赋予草龙新的生命,舞龙之时,浑然忘我,犹如真龙降临。他们在舞动中感悟稍纵即逝的人生,他们在感恩的时光里舞动梦想,留给生命最感动的回味……
(原标题《它曾是帝王的梦,更是百姓的梦!月圆之时,草龙入海》,编辑汪碧莹 梅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