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简称扁、匾、额,又称扁额、牌额。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中对匾额的解释是:“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说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据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早在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0年),萧何就题写过“苍龙”、“白虎”的匾额,如此推断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1)

中国的古建筑比如宫室、殿堂等,几乎都缀有匾额,从材质上看,基本上以木质为主,也有石质雕刻而成的。黑底金字,端庄典雅,有的还配以楹联以丰富内涵。匾额既是一种文化,也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同的匾额也各具有其特殊的象征和含义。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2)

匾额讲究内容的实质和文采,也注重题匾者的地位和声誉度,像古代的贵族、高官、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它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封建社会,对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政治规范政绩显著者,多会被赏以匾额,也就是“匾表”。《后汉书·百官志》里记载:“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匾表其门,以兴善行。”获得官府或百姓赠予的匾表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其中不乏对真正维护民族利益,为民伸张正义之人的表彰,如岳王庙的“还我河山”匾、老百姓赠给海瑞的“海青天”匾等。但更多的是维护封建伦理的匾额,比如对众多烈女节妇和官宦人家的表彰,以及对恪守封建伦常和政治规范起警策、训诫和宣传作用,如《红楼梦》中皇帝御笔“慎终追远”。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3)

古代还有一类官匾,是官员为表白为官初衷和抱负,喜用悬金匾的形式昭示民众,并以此为鉴自勉,百姓也以此来监督。官匾大多高挂在公堂之上,内容则以表白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比如林则徐书斋高悬的“制怒”,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等。宋太祖统一天下后,在自己的殿房上悬挂“公正明”的手书匾额,自警治国要公正。民间根据礼节和风俗,在人际交往中也有匾额的赠送,如祝寿时的“寿比南山”、“南极星辉”,建屋落成时的“华厦生辉”、“华堂永昼”,添子的“文曲星耀”、“喜听英声”等,它谐调了亲友、乡邻的关系。在闽粤台等地民居的大门口、厅堂或楼房上,往往悬挂有与该姓氏堂号有关的匾额,如姓张的家族一般用“金鉴千秋”、“渔阳惠政”;李姓用“西陇望族”、“北海名流”;林姓用“西河世泽”、“九龙衍派”……

而中国古今商家的“商匾”,其用字遣句皆寄寓吉祥如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美好愿望。可以总结出56个商匾喜用字:“国泰民安福永康,兴隆正利齐同祥。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从中选出三四个字,都可以成为吉句商匾。旧时浙江绍兴酒楼上挂有“太白遗风”、“刘伶停车”等长方形青龙匾,显得非常含蓄多趣。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4)

此外,很多园林古迹、风景名胜的匾额,使山岳生色,河川增辉。《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就描绘了题匾的趣事。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番话道出了匾额具有美化景点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比如《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居所悬挂的匾额有“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苑”、“大观楼”、“缀锦阁”、“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等,还有四字匾额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也有相当多的匾额是屋、斋等居处用以寄寓明志、缀饰美化的。如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挂有“三味书屋”木质横匾,用语切当,意味深长。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5)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6)

此外,匾额还饱含书法艺术,比如故宫的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这些匾额除了反映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还展现了皇帝们的书法创作。

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额,为乾隆御笔。乾隆一生爱好书法,在故宫以及其它古建筑,都能看到他御笔亲题的书迹。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这块匾挂于太和殿中,正是说明了历代皇族的治国理想。站在这方匾下,天天仰视,自然有心怀天下的使命之感。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7)

中和殿的“允执厥中”匾,依然是乾隆的御笔,

《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8)

养心殿西暖阁旁边的“三希堂”匾额,也是乾隆的御笔书法,因为他经常在这里把玩钟爱的三件书法绝品,三希,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二是王献之的《中秋贴》,三是王珣的《伯远贴》。三希之名还有包涵周敦儒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炼,进入更高的境界。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9)

保和殿挂的是“皇建有极”匾。所谓皇建有极,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10)

乾清宫所挂的“正大光明”匾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谓之交泰。因此乾清宫是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作为“乾”,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象征皇权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11)

交泰殿的“无为”匾额是乾隆恭摹他圣祖康熙‬的御书,其内涵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12)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的书法,中正仁和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也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雍正皇帝还有御笔书法“勤政亲贤”,体现了一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建筑中的匾额(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13)

匾额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楣上的文化瑰宝。以工艺和书法为载体,利用文采表情达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载和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标识建筑的重要符号。“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匾额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道别样的人文风景,在‬富有诗意中‬‬凝聚民族思想,又‬饱含‬艺术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