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大家回忆一下三十年以前,春节时餐桌上的最常见美味有哪些,可能许多人都会提到“带鱼”

它作为我国四大海产之一,在过去那个物流不发达,经济也不太好的年代,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论是红烧带鱼还是炸带鱼,应该都给不少人的味蕾回忆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

带鱼做成的美食

但实际上,一年出水百万吨的带鱼,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它繁荣的背后其实暗藏玄机

那么,带鱼的“忧虑”到底是什么?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美味的带鱼

带鱼作为一种海鱼,价格可以说是相当亲民了,而且只需要简单地加工,就可以将其变成美味佳肴。

而带鱼本身属于硬骨鱼纲,也叫牙带鱼、裙带等,身体比较扁,是灰色的,鱼头比较尖,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当中,在我国的东海、渤海、黄海等多个海域中都有存在。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2)

带鱼

由于分布较为广泛,并且量产巨大,所以与大黄鱼、小黄鱼以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见到带鱼的时候,它一般已经归西了,所以常常给人类一种这种鱼类很温顺的错觉,毕竟已经死亡已久的它是无法活蹦乱跳的

但实际上带鱼的性情十分凶猛,它的食性很杂不说,还非常的能吃,除了毛虾、乌贼及小型鱼类之外,带鱼饿极了还会吃自己人。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3)

带鱼性情凶猛,牙齿尖利

不过由于游泳能力比较差,所以带鱼一般不会生活特别深的海域,只会在特别寒冷的冬季到达水域深处避寒

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其它海鱼来说,它是更易于捕捞的,一年出水甚至可达百万吨。由此可见,正是因为产量巨大,才使得带鱼的价格一直维持在比较亲民的标准。

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带鱼产量持续上升,我国目前带鱼的捕捞量占据所有鱼类捕捞量总和的1/7。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4)

带鱼产量的变化

目前市面上的带鱼有很多种,除了有咱们本地的白带鱼、短带鱼和南海带鱼以外,像沙带鱼、西非叉尾带鱼等就属于“外籍”带鱼。

这些带鱼的体长和个头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口感都差不多。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5)

各种带鱼的对比

那么,人们到底在为带鱼忧虑什么呢?在它繁荣出水量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玄机?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繁荣背后的玄机

如果要问大家,觉得现在食用的带鱼是野生的多还是家养的多,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认为是家养的多。

毕竟人类非常擅长于驯化各种生物,将其从野生的变为家养的,才方便源源不断地供货。

但实际上,咱们现在捕捞的带鱼基本都是野生的,有关于带鱼的人工养殖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比如在2017年时,浙江舟山才实现了实验性的带鱼人工养殖。

所以别看带鱼每年出水百万吨,但是在缺少人工养殖和过度捕捞的影响下,带鱼现在和未来情况并不乐观。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6)

人工养殖带鱼很困难

据悉,从前带鱼位于我国四大海鱼之首,不仅量大,品质还相当不错,个头都很大。但是随着人们的无节制捕捞,导致带鱼的产量从1964年以来就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且打捞上来的品质也越来越差,体型越来越小。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7)

带鱼越来越小

所以在表面的繁荣繁荣背后,其实隐藏着“带鱼的未来危机”,这也是为什么追踪带鱼变化的科学家会对此感到忧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过度捕捞的前提下,带鱼的生殖年龄正在不断提前。毕竟不早点性成熟,完成生育,那么就会面临“种群灭亡”的危机。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带鱼越来越小,这时它们为了生存而调整生殖规律的表现。

除此之外,海洋污染对于带鱼的种群影响也很大。虽然它们在这些污染当中不会立即死亡,但是进入其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却会长期留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水量依旧居高不下,人们也不敢食用了。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8)

海洋污染

最后就是人们还没有找到如何规模养殖带鱼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寄希望野生的带鱼要坚强一点,别在这种捕捞的情况下越来越少。

其实带鱼目前的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多年以前的鳗鱼。从前的鳗鱼也很多,但是经历了这些年人们的“食用”,以日本鳗鱼为例的品种已经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了。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9)

被吃成濒危的鳗鱼

因此,我们如果不想看着带鱼也走上日本鳗鱼的老路,就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虚假的繁荣”,一边积极实验人工繁殖,一边对现有的带鱼资源进行保护。

休渔以及人工养殖

过去人们因为带鱼容易捕捞且市场需求大,所以在捕捞的过程当中往往不会“手下留情”,常常使用绝户网等,试图将区域内的带鱼一网打尽。而这种情况就使得带鱼的渔业资源大不如前,并且很难恢复。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0)

绝户网对带鱼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大部分区域就将带鱼列为了渔业管理中的重点鱼种,并且采取固定的休渔期,对带鱼进行保护。

以东海为例,就实施了长久的伏季休渔制度,使得带鱼的群体得到了有效地养护,且其他年龄段的带鱼也能在这种情况下充分的生长。

从渔业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举措不仅让后期捕捞的带鱼个体体重明显增加,还使产量也有所提升。虽然牺牲了一段捕捞的时间,但是从本质上却对带鱼的种群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1)

休渔制度

此外就是进一步推进带鱼养殖的实验也十分重要,这是保护待遇物种资源的必然选择。许多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养带鱼吗,怎么会这么难。这显然是不够了解带鱼,因为这家伙的许多特性都会阻碍人工养殖。

首先,大家见过的带鱼基本都是冰冻的,没有见过鲜活的,这并不单是因为距离远,也因为带鱼在离开了水体的压强之后,很快就会发生内脏破裂的情况,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出水即亡”。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2)

冷冻的带鱼

所以想要实现养殖,第一就要模拟出带鱼习惯的压强环境。这种模拟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趋于稳定。而一旦有所变化,养殖的带鱼可能就分分钟“爆体去世”了。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3)

模拟深海压强

其次就是带鱼具有洄游的特性,它们常常会在水域当中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最后才进行产卵。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很难模拟出相似的洄游环境,目前鳗鱼的养殖也存在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最后一点就是带鱼的暴脾气,咱们在前文中就说了,这家伙生性凶猛,不仅攻击其他的鱼类,还会攻击同性

皮糙肉厚倒也罢了,在同一个池子中打架也没事,但带鱼的鳞片却很少,这就导致在此类“摩擦”当中很容易受伤,最终影响出售的品质。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由于采用网箱养殖的原因,养殖带鱼体型大多瘦长,而且生长速度和野生带鱼相比落后不少。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4)

目前的带鱼依旧靠捕捞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已经通过各种行为来保护带鱼,虽然人工养殖的进展并不好,但是在“未雨绸缪”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还是能顺利解决带鱼危机的。

那么,带鱼除了价格便宜以外,到底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呢?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5)

清蒸带鱼

带鱼的营养价值丰富

虽然咱们很少看到活着的带鱼,每次见到它们的时候都已经被冻得硬邦邦的了,但是在摄影师于深海的拍摄当中,可以看出带鱼还是比较灵活的

尤其是在鱼鳍不太好用的情况下,它每次游动都会使用到全身的肌肉,在这种情况下,肉质想不紧实都难。

资料显示带鱼蛋白质含量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有约17~20克蛋白质,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脂肪多为更健康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带鱼产量变化(一年出水百万吨)(16)

游动的带鱼

需要注意的是,带鱼虽然营养丰富,并且可以被加工成各种美食,但是它体内的嘌呤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患有痛风和海鲜过敏的人,最好还是不要食用带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