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人民大会堂作为我国历史性的伟大建筑,却只花了10个月就建成了,而联合国大厦却花了7年建成,瑞士万国宫更是花了8年,那么人民大会堂的建造时间究竟为何短的如此惊人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毛主席就曾提出过想在革命胜利之后,建造一个能够容纳万人开会的大礼堂。
直到1958年,为了筹备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敲定了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人体育场等十大建筑的建造计划。
其中人民大会堂作为毛主席十多年以来的美好设想得到了最大的关注。
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建筑任务,全国优秀的建筑专家都受邀来到了北京商讨,能够参与到这个举足轻重的建筑计划中,让所有人都格外激动,用“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参与其中。
可是干劲足了,面前的阻碍却是越来越多。
一方面,建造人民大会堂在当时中国的建筑史上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先例,每一步都是未知的,这对当时的专家们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给予专家们的工期非常短,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十个月内完成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听起来就像是个天方夜谭,毕竟联合国大厦就用了七年时间完成,悉尼的歌剧院更是耗费了14年才完工。
可是人民大会堂对于当时的国民来说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所以即使看起来成功的机会非常渺小,但全国各界人士仍然怀揣着满满的爱国热情,齐心协力地试图将这个美好设想变成现实。
就这样,人民大会堂这个艰巨工程在1958年10月正式启动。
建造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困难呢?
首先工程的拆迁量就非常恐怖,人民大会堂的选址刚好在天安门广场一带,作为北京的繁华地段,大部分的民宅和政府部门办公场所都在其中。建造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步就是拆除那里所有的房屋,完全可以预想到这个工作会耗时许久,耗力颇多。
再加上因为有民宅,就涉及到当地居民的安顿,必须要让居民们有了妥善的去处,才能够正式开始拆迁工作。
但即使拆迁完成,难关也是一个接一个。
人民大会堂选址处的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地下有三条古时候的河道,这让建筑的地基打造很费功夫,必须挖到四米深的老土层才行,还需要将河道里的淤泥彻底清楚干净,才能保证建筑的牢固和安全。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在建造人民大会堂时难免会遇到物资匮乏、人手不足、交通运输不便、技术设备不够等问题,这对身担建造人民大会堂的专家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更何况一切问题还限制在10个月的完工期限里,这让困难变得更加棘手,但作为新中国的中坚力量,所有的人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坚持在第一线将困难各个攻破。
人民大会堂并不是一个冰冷的建筑,对于国家和民众来说都有很特殊的意义,它还蕴藏着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所以人民大会堂的完美落地也是一个必然。
采取了哪些办法来克服种种困难呢?周总理针对人民大会堂工程专门作出指示,让所有人都有了中国人能够创造奇迹的动力和信心。在拆迁方面,国家建设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致支持,本来以为拆迁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工作却开展地异常顺利,居民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搬家,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搬迁工作。
为了随时跟进工程,负责人民大会堂的建筑专家们也将办公室直接搬到了工地上,确保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高效衔接,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及时设计出最新的可行性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施工速度。
由于当时设备的落后,所以很多项目都需要靠人工来完成,也就产生了人手不足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向全国人民发起了动员,而所有的群众也是踊跃报名,积极投身于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当中。在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工地上,短时间内便出现了30万人义务劳动的身影,在这片工地上爱国之情纷纷绽放。
物资方面,国内生产能力出众的工厂争相出力,为人民大会堂供应了充足的材料;技术方面,所有工程师新方法土方法统统上阵,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1959年8月,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下,人民大会堂顺利完工,中国人真的创造了奇迹。毛主席亲自给建筑起名为:人民大会堂,代表着这里是人民的殿堂。
而如今人民大会堂仍然与人民息息相关,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