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级了,平时瞧着挺机灵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垫底儿的差生,补习班不知报了多少,每个周末都排得满满的,一年四季没个空闲,一直在学学学,可这学习成绩怎么就是不见好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答:谢邀。您的问题,答案就在于此:“补习班不知报了多少,该补的课也补了!”掏了钱、报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该补的课也补了”?这种做法,等同于一个人明明被头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却给开了一大堆治脚疼的药;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却被切掉了子宫。孩子是后进生这个表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困难这个结果背后的源头原因是什么?成绩上不去这个静态现象背后的动态原因是什么?家长们需把这一连串问题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

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破开“一直是班上垫底儿差生”这个现状的胶着状态并循序渐进提升学习成绩?实现“药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长只有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够根据自家这个独一无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针对性开出治本“良方”。

孩子如何提高成绩二十分(孩子是后进生)(1)

1、“一望”——望全面:为什么不允许使用“差生”?为什么要用“后进生”替代?

何为“望诊”?

中医的“望诊”,当然是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望诊之要义,重在“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反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有神则健,无神则病。

何为后进生学习困难的“望诊”?

其核心要义重在“望神”。中医“望神”的根本目的在于对病情和预后进行大概率预估,对学习困难后进生的“望诊”,其意义也在于此。

一“望”:“望”孩子本人。

“望”孩子本人,即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事、琐事,察其色,观期形,望其态,主要目的是观察并评估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每一个维度的哪个位置。

比如“智”,通过仔细观察,对孩子智商水平有个大略估计。是平均水平线左右?还是远高于平均水平线?远低于平均水平线?

常规来说,智力是孩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有必要严正提醒家长们的是,处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等不同学龄段的孩子,智力各个侧重面所能表现出来的差异较大,千万别搞一刀切,也别动不动在网上或其他不正规渠道给孩子搞什么智力测试然后“贴标签”——这是宫斗片中给仇人们挖坑的手段,好好的一个人,被强势的对头给贴上个“弱智”“臆症”等标签,就只能生生被冤死。

家长们但凡真心爱自己的孩子,除非孩子确实先天不足且有明显异常,远低于平均水平线以下,就当机立断去找最专业的机构求助;否则,家长们就别动不动给自家孩子贴上“弱智”“笨”“蠢”等等标签。

二“望”:“望”孩子所生长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望”孩子所生长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换句话说,就是称量一下家庭成员各自在“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每一个维度的哪个位置。世间所有职业都有资格证,唯独“家长”这个职业不需要——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吧,家长们先掂量一下自己,尤其是“德”,身为家长,德居第一

是的,做人家“家长”反正不需要资格证,谁都可以做。但做得好或不好,却是有天壤之别的。凡是做人家“家长”做得好的,哪怕智商一般、体育一般、审美一般、劳动一般,但只要“德”这一条远远优于他人,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必然是好的。哪怕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这个一般也只是暂时性的,长远来看,整体发展也将必优于他人。

三“望”:“望”孩子所成长和学习的班级氛围、学校教育生态环境。

“望”孩子所成长和学习的班级氛围、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对症下药”,排除、修正或强化环境影响力的重要判断依据。

尤其对年龄小的孩子们而言,所交朋友、所处环境对孩子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力远比家长们所能想象的更加严重。若孩子所交的亲密小伙伴习惯和品行不好,或所在班级学习氛围散慢差,或整个学校“风”不正、“气”不顺,都会对孩子的心性及学习有极大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果断转学,是唯一选择。

反之亦然,若所交小伙伴为良朋诤友、所在班组积极向上、所在学校清正严明,但偏偏孩子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个时候重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找原因了。

四“望”:“望”国家教育顶层设计

当然,“望一望”国家教育顶层设计,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诊断”也有极重要的参考意义。

比如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国家层面的教育顶层设计,最核心体现便是教材方面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学校层面的最终执行,核心体现便在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这种转变对非教育专业人士的普通家长而言,是很难把握和判断的,但课堂教学与师生交流中有一些很细节化、人性化的改变,对普通家长来说颇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譬如“差生”,这个提法现在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后进生”或“学困生”。“差生”与“后进生”真的只是“猫儿叫了个咪咪”么?绝对不是!

“差生”是什么?字面意思:差的学生。

继续追问:什么是“差的学生”?反正“很差”就对了。

再追问:到底是什么“很差”?哪儿哪儿都差呗!

换句话说,“差生”这个词,是近乎于“法律判决书”性质的东西,具有结论意义的,是固定不变的状态;最可恨的是,“差生”这个词,它还包括“非黑即白”的错误认知,是有绝对歧视性的——“差生”?学习成绩这一个单向指标不好,几乎就能等于这个孩子的一切都是坏的!就跟那些年代的“四类分子”帽子一样,一旦被扣到头上,简直就能是一辈子的事儿,不死不休,再怎么努力都甩不掉。小学低年级如果是差生,高年级便是差生,初中高中也是差生,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差生,甚至结束了学生时代之后依旧会被贴上“差生”标签,受到更大范围内的歧视。

“后进生”则不同,按字面意思理解,后进生即为“稍后进步的学生”。其寓义不言自明,这个学生,他只是学习成绩这一个维度表现欠佳,而且这个“欠佳”不是结论,它是个动态描述,就像汽车在高速上跑一样,这个动态数据随时都处于变动状态——这个孩子,他只是暂时落后,绝不是永久落后;他只是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学习成绩和学习效能不尽如人意,绝不是全部的、永久的不尽如人意!

“差生”与“后进生”,对同一类人的两个不同用词,其之间的变化毫不夸张的说,几乎能代表我们国家及整个教育界在教育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及迫切愿望,是真实意义上对“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践行,也是“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一面镜子。

孩子如何提高成绩二十分(孩子是后进生)(2)

2、“二闻”——听他人:孩子为什么“后进”?

什么是“闻诊”?

中医上的“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对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有个初步分辨,进而判断病情的虚实寒热。

什么是后进生学习困难的“闻诊”?

此处的“闻”,是用其“听”的意思,是通过听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对孩子为什么“后进”进行相对客观的了解和甄别。

常规来说,所谓“后进生”,大约可分三类,一类是品德不好,一类是学习不好,再一类是品德和学习都不好。

如果把品德不好、学习不好、品德和学习这三类已知的静态结果,从教育的角度重新进行动态归并,则可为两种,一种是没教育好,另一种是生理性或心理性先天不足的。后一种需要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治疗,而前一种,是“闻诊”的重点人群。

通过“听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对孩子品德及学习为何“后进”进行客观了解和甄别,这个“他人”,至少包括三类人:第一类是孩子自己的亲密小伙伴,第二类是孩子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第三类是家庭人际交互中的重要他人,比如亲戚朋友邻居等。

第一类,家长们可以诚恳地邀请孩子的亲密小伙伴常来家玩耍,亲自动手做些“妈妈味儿”的美食,在氛围轻松活泼的情形下与孩子及小伙伴们打成一片,像一个真正的孩子那样去了解孩子。

第二类,与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的交流渠道相对较多,但家长一定要会抓机会。比如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家校联谊等活动,可以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多聊聊,创建亲切友好的人际互动关系,为之后几年的互联互通打下良好基础——家长们不要生硬的只把老师当“教师匠”看待,用着的时候满脸堆笑,用不着了冷若冰霜。老师也是家长,他们跟每一个普通家长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家长对老师们的尊敬固然重要,但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共情于生活工作的真实与真诚,更能够在人与人、心与心之间架起互联互通的彩虹桥。

第三类,至于与亲戚朋友邻居或其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也是同样道理,唯一个“真”字而已,“真心、真诚、真实”的三真原则,既是家长为自己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圈的法宝,更是家长为孩子创设“我家孩子人人帮带”的、春风化雨式良性教育人际圈的法宝。

有一点需要强调:家长们与其他成年人讨论孩子相关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尤其是牵涉到孩子负面表现行为的话题,绝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肆无忌惮地讨论。这样做,不只不会收集到有用信息,反倒会毁损家长和这些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导致孩子与家长及其他成年人人际关系的猜疑与疏离。

孩子如何提高成绩二十分(孩子是后进生)(3)

3、“三问”——问孩子:自己为什么“后进”?

什么是“问诊”?

中医上的“问诊”,是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还有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等,并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什么是后进生学习困难的“问诊”?

圣手中医的“问诊”,一般只问大小二便的性状和次数等。同理,足够好的家长,早就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孩子成长过程、学习过程中随时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只需要通过与孩子的无阻碍交流便可寻根溯源妥善解决——好家长,只需要“问诊”一途,便可百事通、百理顺、百题解。

可惜的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中,家长与孩子可以实现“无阻碍交流”的不多,这就限制了通过“问诊”一途直指病症源头的可能性。

家长们应当怎么做,才能拆除横亘在“问诊”路上的“墙”,真正实现亲子关系的“无阻碍交流”?

是的,我所见的许多家庭中,原本应当亲密依存、倾心相待的孩子与家长之间,总是隔着一道或硬或软、或高或低的“墙”。因为被这堵看不见、摸不着的“墙”冷冷阻隔,横亘在亲子关系之间,孩子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便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提供帮助;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孩子便有可能被其他人及其他途径信息给带歪,而这种“歪”会在孩子行为中被家长进一步“放大”,如此这般,家长就对孩子越来越不满意,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跟家长交流,于是亲子之间的“墙”便会越来越厚,恶性循环导致的“无阻碍沟通”便成了亲子亲密关系永远不能醒的恶梦。

所以,要彻底拆除横亘在“问诊”路上的“墙”,真正实现亲子关系的“无阻碍交流”,必须做到至少两条:

第一,夫妻关系及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是良性亲子关系的根本前提和基石!

第二,家长们发自深心对孩子的“尊重”!把早已经脱离母体的孩子真正当作一个“完全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才能够彻底拆除亲子关系之间那堵无形的墙,才能够打开横亘在亲子关系之间的那把冷冰冰的锁,从而通过“无阻碍问诊”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找到“学习困难”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对症下药,就能够使“后进生”的“后进”现象既能得以实现短效提升,又能得以实现长效治本。

孩子如何提高成绩二十分(孩子是后进生)(4)

4、“四切”——诊家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真正帮助后进的孩子们迎头赶上?

什么是“切诊”?

简单说就是脉诊 按诊。所谓脉诊就是人们常说的“号脉”,通过体察脉象变化进而辨别脏腑功能盛衰和气血津精虚滞。按诊嘛,就是通过触摸按压患者身体一定部位进一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

什么是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切诊”?

“切诊”既是通过与身体的直接接触以判断病灶的方法,也是望闻问切四诊的综合运用。当然,不论是“脉诊”“按诊”,都是要通过对病患身体的直接接触才能得到准确预判。同理,对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切诊”,也是家庭教育艺术的综合引用——如何综合引用?其根本指导思想只有一个字:爱!

人世间,唯爱不可辜负。来自父母的无差别、无条件、无功利的爱与温暖是人间最美的温泉,背负重重压力踽踽独行的孩子得以浸泡其中的话,就像白胖胖的云朵朵在蓝天的怀抱里打滚滚儿一样,该有多么舒展、惬意和自由?那么,家长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够成为孩子的温泉和蓝天?从两个层面入手:

第一,从改变学习困难的“心理源头”入手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深究其根本,在于“后进生”没有最起码的人生规划意识。什么是人生规划意识?

《职业选择》一书,通过对不同家庭背景生涯规划对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及其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所理解的孩子们的人生规划意识,起码应当具备三个标准:

一是人生规划意识启蒙,着眼于所在学龄阶段的个人短期目标;

二是人生规划能力发展,兼顾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和利益;

三是人生规划生涯探索,从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未来生活出发,大概率定位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从改变学习困难的“暂时结果”入手

就像最毒的蛇,它经常活动范围之内必然会有一种克制这种毒性的草药,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暂时性来看,他的成绩落后于人,但从长远来看的话呢,他就一定会落后于人吗?学习成绩这个单一指标落后于人,其他方面便一定落后于他人吗?家庭们应当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改变学习困难这个“暂时结果”呢?

一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核心策略叫做“相信”。

孩子相信自己行!

每一棵草叶都有属于它的一颗露珠,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身上必然会有学习成绩之外的其他闪光点。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个闪光点,并将其虔诚地、隆重地放大给孩子看……“我能行!”这便是学习成绩之外其他闪光点能够带给孩子最无坚不摧的利剑,能够帮助他们披荆斩棘坚定前行——学习成绩落后于人,其他方面也一定就落后于人吗?其他方面越来越不落后于人,学习成绩暂时性落后的自卑就会渐渐消减,行为与学习的正向带动效应便会连环发生。

家长相信孩子行!

学习落后的孩子,他们成绩的提升必然也会有适合于他们个性特征的某一种高效方法,只不过因为他们年龄、心理和生理都不足够成熟,他们自己不能够找到这种方法,这个时候家长的阅历、经历以及智慧就起了关键作用。正如同那么多生理或心理不健全的孩子,他们也一样会闪闪发光活出精彩,不就是因为他们的母亲从不曾放弃,坚定而执著地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孩子的独特教育方法吗?

二是目标适中、准确引导。

许多家长经常拿别人家孩子为标准要求自家孩子,这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孩子不是机床零件,可以批量加工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孩子也绝不是家长手里的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儿;孩子更不是平均率,家长想要平均成绩就能得个平均成绩——年级考试排名,确实是以班级平均成绩为标准,但平均成绩具体到这一个班级的50个学生,必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第一名的满分,必然就会有最后一名的三五十分。

所以说,家长们心中“想要的那个孩子”与眼面前“真实的这个孩子”之间,必然是不相符的。明智的家长安然接受这种不相符,并根据这种不相符及时调整孩子的学习目标、成长目标,于是“想要的那个孩子”与眼面前“真实的这个孩子”越来越趋于一致,家长和孩子便会不因巨大落差与失望而压力倍增、急怒失衡。反之,“想要的那个孩子”与眼面前“真实的这个孩子”之间落差越来越大,失望便会越来越大,亲子关系的鸿沟也便跟着越来越大——家长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是全能的,就不可能预先计划和掌控好一切,更何况眼面前这个“完全的人”、这个“独特的人”、这个“独立意义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正如同每一个家长都不一样。所以,每一个小孩子将来长成大孩子,必然会“大有大成、小有小成”各种不同。“目标适中、准确引导”,才是改变学习困难这个“暂时结果”的第二策略。

第三、不要操之过急

改变学习困难这个“暂时结果”的第三个策略,是“不要操之过急”。就像投资股票或基金,你能判断的出五粮液、可口可乐10年之后卖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整体趋势是什么样子?但是你无法判断微软或者苹果10年之后用的是什么产品来创收。孩子的成长便类似于信息科技行业,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所以,在引正后进生前行的过程中,家长们除了要有“相信孩子一定行”的坚定信念之外,最需要的就是“慢慢来”的耐心了。家长只需要确定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整体趋势是螺旋式前进或上升就足够了,千万别非得要个“精确”!非得要这一周、这一月、这一学期样样指标都符合家长心里那个既定标准,非得要符合“别人家孩子”那个小众标准。

小结:“饭碗教育”向“梦想教育”转型

欧美的医学统计显示,我们每六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所影响。学习能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协调不佳以致缺乏社交能力等等。所以吧,小学生成为“后进生”,这真心不是一件“天塌了”的事。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目标,只能是这八个字:“以德为先,学习次之!”对小学生来说,一个汉字今天没学会可以下次再学,一种坏了德行的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掰正,下次只会变本加厉的更坏!如今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家长们从小经历并熟悉的那个时代了,“饭碗教育”真心落后了,符合孩子个性特征的、兴趣爱好的“梦想教育”,才是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核心燃点。

孩子如何提高成绩二十分(孩子是后进生)(5)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