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14日电(记者周相吉、康锦谦)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中受灾较重的石棉县王岗坪乡,记者日前遇到一位姓屈的大姐,与她交谈之后,发现这位大姐很有一股倔劲。

中秋节当日,屈大姐蹲在家门口剥玉米。她说这是在泸定地震前收回来的玉米,一直没来得及收拾,趁着中秋有太阳,把玉米掰了晒一晒,防止受潮发霉。

13日一大早,屈大姐又背着背篓赶到山脚下,去地里收玉米。“尽管因为高温干旱,减了产,还有部分玉米地被山体掩埋,但我们必须把粮食收回。”屈大姐说,她还要帮邻居收玉米,一起克服困难,不能给大家添乱。

正直屈姐(特写不屈的屈大姐)(1)

9月10日,在四川石棉县王岗坪乡挖角村,村民在晒玉米。新华社记者康锦谦摄

9月5日泸定地震发生当天,屈大姐和丈夫、儿子儿媳等11位家人开车从约25公里外的王岗坪乡来到草科乡,计划上山采菌菇、打核桃。

地震发生当时,他们刚把车子停在草科乡街道上的开阔地,准备去熟人家借农具。“突然大地猛地震动起来。”屈大姐说,她一把将站在面前的孙儿护在怀里,朝着安全地带狂奔,“电杆、树子、山坡坡,到处都开始垮。”

屈大姐一家人一边狂奔,一边寻找开阔平坦地,同时闪避倒塌的建筑物,以及山坡上滚下来的落石,而不断的余震导致建筑物、山体持续垮塌,他们只能不停转移“阵地”,即便崴了脚也不敢停留。“死里逃生都不为过。”屈大姐说。

在余震、塌方、泥石流的严峻条件下,屈大姐带着家人们挨到了第二天中午。屈大姐说,她和家人再次来到草科乡政府附近时,发现当地已建立起安置点,她叫老公、儿子去参与救援后,自己则留在安置点帮忙做饭。

屈大姐家里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7日一早,她和家人徒步出发,历时7个小时,从草科乡回到了王岗坪乡挖角村的家里。路上,他们看到运送物资的救援直升机。“所有邻居都以为我们遇难了,但我们硬是走出来了。”屈大姐说,家里的房屋和财产损失不大。

但她随即伤感起来。她得知,有两位亲戚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屈大姐说。她一生坎坷不断,却从不服输。21年前,屈大姐的前夫因意外去世,留下她和2个年幼的儿子,还有5万多的外债。

为了养活孩子和还债,她向亲戚们借钱,一个人租了十几亩土地,养了七八十只鸡,十几头猪,还喂过兔子。

天未亮,屈大姐就上山砍柴。“一背柴,160多斤,能抵10元钱。”屈大姐说。

后来,屈大姐去一个伐木工家帮忙做饭,那家人看她勤快,又让她帮施工队做饭。于是她顺势做起生意,买来烟和瓜子,卖给施工队和游客,慢慢把孩子的学费凑上了,还了债,并组建了新的家庭。

当记者问屈大姐的丈夫如何看她时,他说了三个字:“不服输”。但屈大姐很快回应说,面对大自然,必须保持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