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原文】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齐桓公死后为什么怕见谁(齐桓公为什么与他结盟)(1)

故事大概讲的就是呢齐桓公攻打诸侯国楚国的时候让管仲想一个攻打的理由,管仲给的理由呢,就是楚国没有上贡给天子祭祀用的青茅,还有一个理由是周昭王巡游到楚国之后不见了,是不是在楚国遇到了什么事?让楚国给个交代,楚国如果给不出交代,就出兵攻打他。楚国使臣面对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承认了,是自己国家的问题,并承诺会把上供的物品给周天子,但面对第二个问题,觉得他们无理取闹,就让齐桓公的人自己去到水边去问,使臣这种态度,齐桓公于是又向前走到了陉山。

看到这种情况,楚王又派了一个使臣叫屈完,还又跟齐桓公谈判,齐桓公就接待了屈完,齐桓公先给了屈完一个下马威,让他看看自己的兵力,然后才问楚国有没有求和之心?然后又问屈完,以齐国的兵力的军队,强攻各诸侯国是不是也一样有胜算?屈完的回答完全说服了他,于是,齐桓公及诸侯国和楚国,签订了盟约

齐桓公死后为什么怕见谁(齐桓公为什么与他结盟)(2)

古人说话的一大特色就是说话技巧。齐相管仲一上来就说出讨伐楚国的两大理由,即“贡之不入”和“昭王南征而不复”。楚国使节当即承认,不向周室进贡是自己的过错,这样一来可让对方的怒气先消去一半;对于后面那个牵强附会的理由,楚使也敢于反驳,以“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作为回答,可见他并非一味服软,而是藏锋芒于话语之中。也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面对上级领导也好,实力比自己强的人也有,掌握分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