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坛有一种观点,创作忌熟。即不要写太熟悉的事物,因为被古今的诗人写遍了,很难再出新意。但是这只是一点讨巧的方法,凡事也不绝对。中国的文人都喜欢梅花,历代咏梅的诗词可谓数不胜数。大诗人还是能够创作出名篇,比如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后来而居上,传播度远大于许多咏梅诗篇。

毛主席这首《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还有一段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词创作的秘诀。1961年末,有感于国内国际的严峻形势,毛主席读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激发了诗兴。为了拓展思路,毛主席集中阅读了历代的咏梅诗。而且,毛主席还在一天之内给秘书田家英连写三张纸条,要找一首咏梅诗。

写咏梅的古诗(咏梅被古代诗人写尽了)(1)

第一张纸条写于11月6日早上6点多:“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田家英很快找来了林逋的诗文集呈送毛主席。谁知两个小时后,八点多,田家英又收到毛主席的第二张纸条:“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原来,毛主席的目的是要找一首咏梅诗。毛主席以为是林逋写的,所以让田家英找来林逋的诗集,但是翻找许久都没有找到,又仔细回忆记起了两句,让田家英为他找来全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这首诗的名句,毛主席印象深刻,要看全诗,显然毛主席的意图是要参考诗的立意和结构。田家英还没有找到全诗,毛主席的第三张纸条又来了,可见毛主席的迫切心情:“又记起来,是否是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到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写咏梅的古诗(咏梅被古代诗人写尽了)(2)

最后,毛主席终于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这首咏梅诗:

咏梅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这首诗既不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也不是清代诗人高士奇的,而是明代诗人高启的。毛主席当天反复吟诵这首诗,并且用草书写下全诗,在右起写了一行字:“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在“伟大”下面,他还重重画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可见毛主席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

写咏梅的古诗(咏梅被古代诗人写尽了)(3)

那段时间,毛主席似乎对咏梅诗词着了迷,找来一首又一首,吟诵鉴赏,不久毛主席自己创作的《卜算子·咏梅》诞生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从最后的创作结果来看,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受陆游同题同调的词影响最大,毛主席选择了他最擅长的词的形式来咏梅。从他为这首词写的序跋,我们得知毛主席是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的。

写咏梅的古诗(咏梅被古代诗人写尽了)(4)

毛主席的创作态度,值得当代诗坛的诗人们学习。毛主席将高启误记为高士奇,是因为二人的名字相似,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认为这两句诗是林逋写的呢,是因为林逋的确有一首咏梅的七律,也特别出名: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对比高启的《咏梅》和林逋的《山园小梅》,名句都出现在颔联,也都提到了月,而且都将梅花的高洁和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也都是十分成功的作品。毛主席从历代的咏梅诗词中吸取营养,创作了《卜算子·咏梅》。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林逋说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我们以此立意:

腊梅

毕竟春无影,群芳怯不开。

漫天风雪里,独有一枝梅。

这是我2009年冬创作的一首五绝。梅花的傲霜斗雪是早已被文人注意到的显性特征,王安石的《梅》就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如果仅咏事物本身,的确很难出新意。但是不要忘了,咏物的本质是咏志,不同时空下不同人眼中的梅花是不一样的,这就带来了丰富多彩梅花意象。

写咏梅的古诗(咏梅被古代诗人写尽了)(5)

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梅花抒发友情。唐代王维《杂咏》:“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借梅花抒发乡情。清代彭玉麟的《梅花诗》:“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借梅花抒发爱情。所以,看似咏梅,实际都是在拿梅花说事儿。这样一来,咏梅就有说不完的新意。2015年冬,我再咏梅,就不再单纯地表现梅花的品质了:

赏梅

其一

冬日风寒游客少,长安万木不神。

诗人漫步无聊赖,忽见墙头一树梅。

其二

近来事事违人意,且与梅花诉所思。

我哭梅花颜色冷,梅花哭我不逢时。

千古一树梅花,迷倒了多少大诗人!你有咏梅诗吗?欢迎晒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