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1)


聪明的女人都会像董卿一样,在结婚生子后,以孩子为动力,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全新美好的妈妈。这样的成长,才能让人生变得丰盛,让孩子变得更好。


面对家庭和事业,董卿到底要如何平衡与取舍?


关于孩子,她的育儿经里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格局?


虽年过四十,但董卿坦言自己似乎越来越找到了最有力量的生命状态。这究竟是为何?



01

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2)

董卿初谈儿子


灿烂丰满,像董卿的人生。


这一次打动我的,不是《诗词大会》和《朗读者》里那个妙语如珠的主持人,她出现在央视的《面对面》里,首谈初为人母的经历。


董卿谈起儿子眼含热泪

一袭浅蓝衬衫,一抹淡淡温柔,是那种做了母亲的女人才有的温柔。


2015年7月,董卿结束访问学者的身份从美国回到央视,复出的她多了一个身份——母亲。


王宁问她:“为何在这个时候做了母亲?”


她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不然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人对“永远”这个词是有敬畏的。


这个40岁的女人,在拥有了事业、爱情后,渴望做一名母亲,一切都刚刚好。


初为人母,她所有的时间被孩子占据,人也变得琐碎与平庸,孩子的完全依赖,让她有点千头万绪的忙乱,她需要平衡,因为她不愿做全职妈妈,更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她,也不希望自已的世界只有孩子。


有过迷茫吧。有时为了工作最长两周见不到孩子,在工作与情感中陷入两难?

好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董卿想得很通透,孩子也成了她新的动力。她说,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我有爱、有尊敬。


很快,她投身于《朗诵者》的筹建中去,身份是制片人。


这是一个全新的身份,那些主持人曾有的套路与经验已不足协调与驾驭一个新的团队,过去不需要考虑的各种杂事纷涌而来。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这是她形容《朗诵者》初期筹建的状况。


她时常处在绝望的边缘,失眠焦虑,但是天亮后,她依然微笑着出现在办公室,告诉同事们选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她努力又坚韧。为什么?


她笑着说:“我要继续成长,我不想因为他变得止步不前了。”



2

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3)

董卿的童年


2017年董卿红透荧屏,是必然的。


主持的花瓶太多,靠胸靠脸只能红一时,注定不会永远,唯有她像翠竹一样屹立在舞台中央,带有饱满的思想与情绪,还有睿智的思维与经历。


有人说这一切缘于她有一对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父母和年少时所受的教育。的确,原生家庭成就了她的基础,而努力却是她成功的底气。


7岁时,从大城市上海,来到了淮北的一个小县城,和父母一起生活。


身为报社总编的爸爸和身为大学物理系教授的妈妈,并没有因为对董卿的童年照顾不周而对她百般宠爱,而是开始了更加严厉的家庭教育。


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让幼年董卿最难以接受的是,父亲命令她每天不许多照镜子,“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此外,爸爸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另一方面,董卿也必须每天抄写成语、古诗词、古文,并且大声朗读和背诵。在天亮之前被要求起床,去家门口的中学操场上至少跑够1000米。

董卿回忆说:“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中学以后的董卿,还要在每个寒暑假都去“勤工俭学”。虽然家境完全可以让董卿有其他的选择,但父亲还是会让她从最基础最辛苦的工作做起。


虽然父亲当年对董卿的教育非常的严格,但是她说自己很感谢父亲当时的教育,认为父亲当时是对的。若不是父亲当年的教育,她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是的,是父亲的教育,培养了董卿出口成章的才情,也是父母的教育,给了董卿独立好强的个性,还是得益于父母的教育,董卿有着常人没有的自律和进取。


03

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4)

什么是做父母的意义?


而现在,董卿又坚持把这些优秀的品质传给自己的孩子。


因为,她知道做母亲的意义,但仍有很多女人在做了母亲后依然不懂什么是责任?


我曾在一辆公交车上,看到一位母亲和儿子争夺手机时声嘶力竭地嚷:“你就知道上网打游戏,成绩考得那么差,还要不要脸?”


七八岁的男孩反击她:“你凭什么说我?你不也天天上网聊天,刷淘宝,我们家的钱都被你花光了。”


“我是大人,你能和我比?”她有点气急败坏。


“大人怎么了?大人就不要学习吗?”


的确,很多女人在做了母亲后都止步不前了,放弃自我又甘于平庸!却不知母亲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龙应台说过: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因为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做足了,是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


“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有些母亲抱怨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与自我,每天围着他转,甚至连婚姻的不幸福,婆媳不和也归于孩子。


却不知一位好母亲抵上一百个教师,好的榜样是一种力量,影响着孩子,甚至一生。


“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还是因为你管理不好情绪?

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她的演讲,让全中国的父母沉默了...


赖佩霞


04

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5)

成长是件伟大的事情

儿子读小学时,交了一个好朋友,虽然是单亲妈妈带大的,但是品学兼优。家长会上我们曾交流过一些育儿心得,她说,我只希望儿子快乐健康。


这其实是所有母亲希望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女人,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会用行动来影响孩子。


善良,自律,勤奋,吃苦。


她虽然是超市的收银员,但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为了让儿子爱上阅读,本不爱看书的她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每晚睡前和周末都会与儿子分享故事,在优质的书籍中完成深层次的阅读。


她希望孩子有个好身体,每天抽出半小时带儿子去运动,但孩子小啊,懒,她就各种哄,后来养成了习惯,是儿子催着她跑。


为了让儿子视野开阔,安静的她爱上了远足,每年都会请假陪孩子旅行,周边的地方骑行走遍了,就用最节俭的方式去远方。


现在的她成了甩手掌柜,每次旅行前,孩子都会做好规划,她跟着就行。


孩子阳光开朗,古今中外知识渊博,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班长,家长会上总有人赞美她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她说,其实陪孩子成长时我也在成长。成长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它从无到有,从简到繁,这中间的过程艰辛,藏着孩子成长的美妙和母亲付出的艰辛。


聪明的女人都会像董卿一样,在结婚生子后,以孩子为动力,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全新美好的妈妈。这样的成长,才能让人生变得丰盛,让孩子变得更好。


好妈妈一定可以滋养孩子,不仅用身体,更是用灵魂。


就像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这样的女人,才不会弄丢自已的灵魂和孩子的未来!


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6)

董卿潸然泪下(我永远都没有长大)(7)

编者说


董卿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她从小严格的要求和教育。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的教育原理。父母是什么样,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教育孩子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正如董卿分享的那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愿我们都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我们有爱、有尊敬。


努力提升自己吧,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