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增加对策(青少年犯罪对策探析)(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高发,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担负着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从社会与法律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庭预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教育阵地,父母是他们最直接的老师。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遏制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为此,家长要为子女树立一个楷模,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社会化形成奠定好早期基础。搞好家庭预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作好表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知道自己的每个举动都将会对孩子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孩子的评价既要给予鼓励又不能过高夸张,所以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提醒他们不要满足,不能增长傲气;当有不足时,不要急于训斥,要分析原因,找准教育切入点,然后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他们从教育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合格的父母应当是既有事业心,同时也有责任感的人。父母为创业所付出的努力,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上的表率与楷模作用,以及对待问题的理性思考、准确判断和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注意家庭教育方式,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数不好孩子,反而容易把孩子推向邪路。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观察、了解他们要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多一分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专横。对于失足、犯错误的孩子,更应给予家庭的温暖,绝不可弃而不管、放任自流。

二、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情操高尚。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人;否则,如果学校教育不力或不利,他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到:

(一)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师法律素质

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才是传授各种知识,增强将来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要想使学生懂法,教师必须先学法、懂法,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学生。还应培养教师具有多元化知识,不断加强对教师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培训,注重教师良好素质的培养,使其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此外,学校教师应特别对那些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或因家庭不幸而存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给予更多更好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健康地成长,使他们对不良文化现象的抵御能力和免疫力不断加强,从而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安定。

(三)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尤其是在中、小学,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学校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克服成长中的诸多障碍。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在进行治疗时,特别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付诸实现。

三、社会预防

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不良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在打击的同时,要注意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给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的活幼场所和更适宜青少年、受其青睐的优秀文化产品,以排挤那些不健康文化的生存空间,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化管理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立足基层,做好闲散青少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队伍,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夯实严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基础。要实行群防群治,发动社会公众参与青少年犯罪预防。基层组织要各负其责,并配合社区共同构筑一个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要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尤其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学习,把有关青少年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那些社会治安较差、违法犯罪较多的地区,更应加大宣传力度,并突出法律保护,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及时予以严肃查处。

家庭是子女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青少年面向人生的必由之路。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各行各业采取的综合治理,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一定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青少年犯罪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

作者: 耿鑫(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晨伟

责编:李鹏

主编:姚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