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陈谢堂上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著名怀古诗“乌衣巷”。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绘的虽是一幅物是人非的沧桑意境,然而,诗中归来的那些燕子,毕竟不识人间烟火,执着于一年又一年的四季变迁,一次又一次和其它候鸟一道,北来寻找属于自己的旧时小巢。

世界上的鸟儿好多好多,其中那些随季节不同迁徙、变换栖息地的鸟儿被我们称作候鸟。要知道全世界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其中候鸟就占了4000多种。象燕子、大雁等等都是候鸟。而那些只在一个地区生活的鸟叫留鸟,如麻雀。

我国的鸟类大约有1300多种,其中候鸟占了600多种。根据候鸟出现时间的不同,在不同地域,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

夏候鸟: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繁殖,深秋迁往南方温暖地带越冬,如家燕、杜鹃、黄鹂等。

冬候鸟: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如鸿雁、野鸭、天鹅等。

旅鸟:南迁北徙途经我国,不在我国境内繁殖、越冬的,如鹟、鹬等。

漂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夏天在山林,冬天来到平原的。

迁飞的候鸟

候鸟,作为随着季节定时迁徙的鸟类。通常是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到另一个地方过冬。有的仅仅是从山的南坡来到北坡,然后返回,有的则要远徙重洋。

每年的特定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就会沿着相对固定、有规律的路线、定期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开始它们的长距离跋徙。候鸟迁飞的时间、路线几乎年年不变,更让人们不得不佩服的是,候鸟们在迁徙时,都有着准确辨别方向的能力。有的候鸟甚至在第二年返回家乡时,还能找到它们往年住过的“老房子”,并在这“房子”里,一代一代生活下去。上面所说到的燕子,每年春归,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去年所搭的窝。

在我国,每当冬天即将来临,无数来自西伯利亚等处的红嘴鸥,会千里迢迢不远万里来到云南有水的一些地方逗留下来,这些迁涉而来的候鸟,就这么给冬日里的人们平添了无穷的乐趣和欢欣。你看,它们就这么用自己长达5个多月的越冬期,在昆明的翠湖公园、大观楼前,还有滇池的海埂……以及云南好多的有水地方,与观鸟的人群,通过觅食行为的互动,用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美的和谐。

成语故事好词好句及感悟(趣谈成语学科学)(1)

冬日里的红嘴鸥(摄自昆明翠湖公园)

科学家发现迁飞距离最远的候鸟是北极燕鸥,它们是目前已知动物中,迁徙距离最为遥远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不要小看这种身长不到40厘米的小海鸟,当北半球还是夏季,它们栖身在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北部繁殖地繁衍后代。当寒冷的冬季将要来临,燕鸥们便会起身开始自己的长途跋徙。

成语故事好词好句及感悟(趣谈成语学科学)(2)

北极燕鸥

它们向南飞行,越过赤道,一直来到南极洲南部的近海处,在那儿享受着南半球夏季爽意的时光。当南半球冬季将要来临,它们就启程往北飞,重新飞回了北极圈内原先的栖息地。这么个35,000公里的迁徙旅程,来回居然可达7万多公里。更要知道的是,这些小海鸟一生可存活30多年,它们一生迁徙的路程足以超过240万公里,足够它们在地球和月亮之间往返5-6次,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十分的惊讶。

候鸟们的迁飞有着属于它们的一定规律,地球上所有已知的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途经过我国的境内。

成语故事好词好句及感悟(趣谈成语学科学)(3)

全球候鸟迁徒路线(来自网络)

东部迁徙路线: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

中部迁徙路线:是中亚、印度的迁徙路线,主要从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实际是从南亚、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经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途经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

西部迁徙路线: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进入印度半岛,飞越印度洋后,最终在非洲落脚。

它们为什么要迁飞?

导致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寻找食物和繁殖后代,一般迁徙到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夏季昼长夜短,鸟儿有更长的白天可以觅食、哺育幼雏。而且,温带地区夏季昆虫的数量比热带地区要来得丰富,天敌也较少,压力相对较低。但是冬季气候严寒,经常面临着食物的短缺。

二是为了避开寒冷的天气,一般迁徙到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且冬季食物资源要比温带地区丰富得多。但夏季繁殖季节,会面临巢位与食物资源的强烈竞争,同时天敌的捕食压力也有点大。

候鸟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迁徙的行为呢?科学家这样认为:大约在300万年以前,那时地球上气候普遍比较温暖,鸟儿广泛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在那里,它们安居乐业,根本用不着担心食物和天气。

到了距今约160万年前地球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气候变得极端寒冷,许多鸟儿不堪忍受这样的天气,便离家四处寻找温暖的地方。它们分头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有的鸟儿运气不好,飞到越来越寒冷的地方,冻死在那里。有的鸟儿半路上支撑不住累死了,当然,也有鸟儿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栖息地。

等到冰川时期消退,气候又变暖了,找到乐土的鸟儿,凭借漫长岁月形成的本能又飞回了故乡。但是,这个时期地球上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四季的区别,所以一到秋天,它们就自然而然地飞向温暖的地方。

留与后人的困惑

然而,大千世界偏偏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为什么只有部分鸟类会迁徙?而另外一些鸟儿,如企鹅、海鸥、麻雀等,即使气候再冷,也始终不离开故乡一步?为什么一些水鸟的迁徙时间是那么地准确,不到时间,即使气候再寒冷也死不迁徙?有时尽管食物还十分充足,它们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起身踏上征程?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鸟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摒弃掉这种“迁徙”的行为呢?是什么力量迫使它们如此长距离地跋涉?它们又是怎样准确无误地往返于两地之间?这些为什么,多年来一直困惑于科学家的心中,但迄今为止,公讲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完美一致的定论。

的确,那些有着远距离迁徙习惯的鸟类到了冬天,要想继续逗留下来越冬,意味着要给自己换上一身暖暖的衣裳,还要有度过严冬季节所必需的食物。试想一下,那些一身轻装打扮的燕子,要想留在北方过冬,等待它们的除了死亡,还有什么呢?。

其实,面对候鸟的迁徙行为,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都是候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最大利益化所换来的一种必然结果,要想做到真正揭开候鸟迁徙的未解之谜,看来仍需尚待时日和后来者的智慧吧!

图片如系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