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蒋琬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汉大司马琬以病固让州职于大将军祎,汉主乃以祎为益州刺史),标志着蜀汉进入费祎执政时代。

费祎,字文伟,江夏人。

他的身份其实相当复杂:

1、荆州人士

2、外戚,费祎和刘禅关系十分紧密,其子费恭娶了刘禅的女儿,其长女又嫁刘禅太子,标准的皇亲国戚(费恭,尚公主。费祎长女,配太子璿为妃)

3、丞相选中的执政要员。

结果蒋琬权力后,245年十二月,费祎以大将军身份进至汉中,待了几年后, 于246年六月,还成都,当年秋,费祎行大赦。

大司农孟光责大将军费祎:所为大赦,乃偏枯之物,不是明世所宜设有。除非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才可权量而行赦。如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要数施非常之恩,老夫驽朽无用,不达治体,但却认为谓此法难以经久,岂是万民具瞻,所望于明德之政呢!

丞相对于大赦也很谨慎,认为治世应该以大德的规则,不是小恩小惠(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刘表和刘璋都爱用大赦。’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费祎闻言,但顾谢而已,249年、251年又搞了两次大赦。

作为丞相钦点的接班人,费祎不懂丞相的执政思想嘛?

当然不是,他有苦衷:

1、自身威望不足。

费祎初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

地位其实并不高,不仅比不上李严,和杨仪比也相差甚远!

但是丞相看重他,将他一手提拔起来。征讨南中凯旋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丞相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丞相亮南征还,群寮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看费祎之后的履历,其实就干了两件事:出使东吴、调和魏延与杨仪的矛盾。

费祎奉命出使东吴,重申盟好,言辞及笃信的义理,据理以作答辩,不为所屈(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

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

费祎回国后,因功迁为侍中,丞相北伐,将他调入丞相府担任参军,之后转为中护军。

当时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对方,每次并坐皆争论,魏延常举刀刃指向杨仪作威吓,杨仪则泣涕横集。费祎常介入二人坐间,为他们谏喻分别,以释其意,因此丞相在世之时,可以各尽魏延、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李严、魏延着实可惜,论威望、才能、资历两人完全可以继承丞相的衣钵,将北伐大业坚持下去。

李严可以移步这篇:

李严:马谡后,诸葛亮用人最失误的一次是谁?(最有望接过丞相衣钵的人是如何被权力蒙蔽了双眼)

李严:除了诸葛亮外,刘备托孤的另一位重臣是谁?降臣的他又是如何跻身蜀汉核心权力层的?

魏延可以移步这篇:诸葛亮死后,魏延是不是真的有谋反的意图?(丞相为什么不提前处理魏延?)

到了蒋琬和费祎时,已经没有这个威望和能力了

2、蜀汉内部矛盾逐渐激化

来看看蜀汉此时诸位重臣的籍贯

蜀汉名臣费祎身亡(蜀汉内部矛盾到底是啥)(1)

中央:

蒋琬,荆州零陵;

费祎,荆州江夏;

董允,荆州南郡;

地方四镇:

马忠,益州巴西;

邓芝,荆州新野;

王平,益州巴西,魏国降将

姜维,凉州天水,魏国降将。

益州本土仅有一个马忠,还是镇守南中这样的偏远地区。

益州士族原先在刘璋时期是可以和东州派平分秋色的,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政治权力,高级岗位一个也插进不去,姜维作为魏国降将都可以当上镇西大将军。刘备入川上部:刘璋真的很暗弱吗?(官二代接班的典型案例)

再看下经过孙权多次清洗的吴国政坛

蜀汉名臣费祎身亡(蜀汉内部矛盾到底是啥)(2)

江东仍有几位重臣可以执掌兵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让益州本土派如何心服!

丞相治蜀有方,奖罚分明,加上刘备集团元勋的身份,益州士族还能买账。

蒋琬和费祎算啥?

但是蒋琬和费祎还得遵循丞相依法治国路线,整体局势的确稳住,边境安全,国家无事,但是很多的小事情已经控制不住了(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怎么办呢?

为了不激化蜀汉的内部矛盾,只能不断地通过大赦来讨好益州本土派。

至于大规模的北伐,更是别想了,益州本土派从内心根本就不支持,蒋琬和费祎只能减少出兵规模。

费祎辅政其间,姜维自以通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计画引西北诸羌、胡以为羽翼,并指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之。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240年,姜维率军攻打陇西,魏将郭淮进军羌中,姜维退军;

246年,姜维率军进攻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等;

249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

姜维连续三次出兵,打出了一定的战绩,但是每次都因为兵力不足而退兵,希望调大兵去实现丞相的遗志和自己的抱负。

关于姜维的历次北伐咱们后面会单独开一个系列详写。

费祎向姜维解释:“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希望成败在此一举,毕其功于一役(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自认为继续丞相衣钵的姜维,对此很不理解!

此时的姜维已经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正式迈入了蜀汉顶级​大臣的序列。

不久,蜀汉就发生了震惊天下的谋杀案!

253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时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循亲手持刃所害身死。

费祎虽没有对魏打动干戈,内政却处理的井井有条,费祎识悟过人,每次省读书记,举目稍视,已能究知其意旨,其速度数倍于人,而且过目不忘(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

​早上听知政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每能够尽宾客之欢,而不废自身大事(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

后来蜀汉四英之一的董允代费祎为尚书令,欲效法费祎之所行,但在旬日之中,事情多所愆滞。董允不得不叹道:人的才力竟可相去若此之远,此实非我之所能及啊!我听事终日,却犹觉没有余暇可处(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

随着费祎被刺杀,蜀汉四英(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先后走了,蜀汉的政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后主宠信,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开始弄权。

2、益州本土士族开始从意识形态上瓦解荆州派把持的朝政。

​3、姜维彻底失去了束缚,他和诸葛恪一样,要玩一把大的,发动大规模北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