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梁篇)

原创2021-12-18 21:18·圈子里的刘先森

1、错误做法: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因支座长度限制而造成无法满足弯折前平直段长度的情况,有些人认为可以将平直段减短些,弯折段加长些,总的长度满足锚固长度La或抗震锚固长度Lae就可以了,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正确做法:对于钢筋的弯折锚固,其平直段长度均需满足相应要求。弯折锚固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弯钩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能力,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发生锚固拔出。弯折锚固要求弯钩之前必须有一定的平直段锚固长度,是为了控制锚固钢筋的滑移,使构件不至于发生较宽的裂缝和较大的变形。当水平段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应由设计解决。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1)

16G101-1 84页

注:16G101系列图集涉及到的钢筋弯折锚固做法有几种:

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当不能满足直锚要求时,可采用在钢筋端部设置90°弯钩的形式,16G101系列图集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90°弯钩锚固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平直段长度>0.6LabE(0.6Lab),弯折段长度15d,要求平直段宜伸至支座尽端;用于直锚长度不足,且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的情况。

2)平直段长度≥0.4Labe(0.4Lab),弯折段长度15d,要求平直段应伸至支座尽端;当锚固钢筋承受充分竖向压力作用时,平直段长度可适当减小,该种情况是情况1)的特殊形式。如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处框架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弯折锚固。

3)平直段长度≥035Lab,弯折段长度15d, 要求平直段宜伸至支座尽端;用于梁、板简支端上部钢筋的锚固。

4)框架顶层中柱顶纵向受力钢筋从梁底算起平直段长度>0.5Labe:弯折段长度12d,要求竖直段伸至柱顶。

2、错误做法:通长筋与架立筋搭接长度错误,且搭接范围内箍筋未设置。

正确做法:通长筋与架立筋搭接长度为150mm,构造搭接位置至少应有一道箍筋同搭接的两根钢筋绑扎。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2)

18G901-1 2-3页

3、错误做法:框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在中间节点内未贯通,直接在中柱内锚固或搭接。

正确做法:框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在中间节点内宜贯穿,当不能贯穿时按如下方式处理:

1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节点核心区内:伸入支座内长度不小于Lae,且应伸过柱中心线5d,见图4. 5-1.

注意:因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比较多,采用弯折锚固时大量钢筋交错,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故从11C101-1开始就取消了该种锚固方式。若柱 两侧梁宽不同或下部纵向钢筋根数不同,或梁下部纵向钢筋比较少时,个别无法贯通中柱截面的纵向钢筋可考虑采用弯折锚固方式,见图4.5-2。

2梁下部纵筋可延伸至相邻跨内箍筋加密区以外连接。且在距支座1/3净跨范围之内,见4.5-3.此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3以上两条可同时使用,以保证节点范围内钢筋不至于过密,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框架梁下部纵筋接头,当无法避开箍筋加密区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且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5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尽量避免在中柱内直线锚固或90°弯折锚固,宜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来保证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3)

17G101-11 4-6

4、错误做法:主次梁交接处布置附加箍筋数量不足,主梁正常箍筋漏设。

正确做法:附加箍筋范围内主梁正常箍筋或加密箍筋照设。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4)

16G101-1 88页

5、错误做法:吊筋按次梁高度施工为错误做法。

正确做法:按主梁高度施工。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5)

16G101-1 88页

6、错误做法:非框架梁下部纵筋伸入支座按锚固长度设置,造成钢筋的浪费。

正确做法:16G101-1中要求非框架梁(不受扭时)下部纵向带肋钢筋伸入端支座的直线锚固长度不小于12d (d为下部纵向钢筋直径),实际工程中也会遇到支座宽度较小,不能满足该项要求的情况,可采用135°弯钩锚固方式,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对边弯折,包括弯钓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应不小于0.6Lab(热轧带肋钢筋取为7.5d)弯钩的直线段长度为5d。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6)

16G101-1 89页

7、错误做法:非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锚固时。设计按铰接和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做法错误,当端支座宽度不足时不知如何处理。

正确做法:1)非框架梁端支座在工程设计时:1601-1中非框架梁代号L. JZL表示端支座为绞接。“设计按铰接时”指理论上支座无负弯矩,但实际上仍受到部分约束,因此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此时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伸至主梁外侧纵筋内侧后向下90°弯折,平直段长度不小于0.35Lab,弯折段长度15d,见图4.9-1(a). 当伸入支座内长度不小于La时,可不弯折。

2)当非框架梁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在梁代号后加“g”,即Lg、JZLg“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指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按计算配置,承受支座负弯矩;此时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伸至主梁外侧纵筋内侧后向下弯折,平直段长度不小于0.6Lab,弯折段长度15d, 见图4.9-1(b).当伸入支座内长度不小于La时,可不弯折。

当支座宽度较小时,无论是“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或是“设计按铰接时”都有可能出现支座宽度不满足平直段长度0.6Lab或0.35Lab的情况,设计应避免出现此情况.当出现此种情况时,设计可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当支座外侧有楼板时,可将上部钢筋延伸至楼板内,满足锚固长度即可,见图4.9-2。

2)将非框架梁伸出支座形成梁头或在支座外侧设置挑板时,可在梁头或挑板中直线锚固或弯折锚固,见图4.9-3。

3)在保证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对上部纵向钢筋直径进行调整。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7)

17G101-11 4-14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8)

17G101-11 4-14

8、错误做法:a、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未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b、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钢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方式混淆。c、拉筋间距按正常间距设置。

正确做法:

a、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b、梁侧面构造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梁侧面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为Lle或Ll其锚固长度为lae或la,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受扭纵向钢筋在跨内采用搭接连接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应箍筋加密。构造纵向钢筋在跨内采用搭接连接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不需要配置加密箍筋。

c、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梁宽> 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当没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9)

16G101-1 90页

9、错误做法:梁的腹板高度计算错误。

正确做法:

梁的腹板高度和梁有放高度按如下规定计算:

1)梁腹板高度hw: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h0,对于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h0减去翼缘高度hf;对于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见图4.12.

2)梁有效高度h0:为梁上边缘至梁下部受拉钢筋的合力中心的距高,即h0=h-s,见图4.12; 当梁下部配置单层纵向钢筋时,s为下部纵向钢筋中心至梁底距离;当梁下部配置两层纵向钢筋时,s可取70mm。

钢筋常见的问题(钢筋施工中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及正确做法)(10)

17G101-11 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