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2014~2016年),胡歌主演了六部电视连续剧:《生活启示录》《四十九日·祭》《伪装者》《琅琊榜 》《大好时光》《旋风十一人》,明台、梅长苏、袁浩、鲍家明、戴涛、穆奇这六个不同的角色,多种不同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一个百变的胡歌。

《琅琊榜》中月白风清的梅长苏、《四十九日祭》中铮铮铁骨的戴涛、《伪装者》中的热血男儿明台,《生活启示录》中阳光温暖的鲍家明、《大好时光》中风度翩翩的袁浩、《旋风十一人》中酷帅狂炫的穆奇,这些人物形象标志胡歌自信地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表达自由深稳成熟、表演游刃有余,有一种内敛的能量和勇气,古代智者、现代勇士、当代暖男奇男,六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鲜活、有个性,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一人饰演七个不同角色胡歌(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1)

古代智者

现代勇士之一戴涛

2014年年底,湖南卫视首播的史诗巨制《四十九日·祭》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那段残酷历史的电视剧。接演《四十九日·祭》这部剧,是因为胡歌心中一直有军人情结,同时有一种责任感,希望自己面对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有所作为。

胡歌饰演的戴涛是教导总队少尉教官,出身书香门第、军人世家,在日寇肆意屠戳、南京城沦陷的四十九天里,拼尽最后一口气,在人间地狱里保卫妇女和学生,与南京城共存亡。这个人物一身戎装,头戴钢盔,满脸灰尘、污血、伤痕,被360度无死角折磨;他是枪不离身的狙击手,枪法出神入化;他的动作戏多为战斗场面,行动迅速、身手敏捷;他的脸上脏兮兮的,只看见两只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人物对话简洁、凝练……在《四十九日·祭》中,胡歌塑造了硬朗而柔情、让人又爱又敬又悲的中国铁血军人戴涛的形象。

胡歌阳刚的表演,呈现军人的选择和责任

剧中戴涛首次出场是为玉墨解围:藏玉楼的妓女玉墨拿着行李要走,一名军官拽住玉墨让她陪跳舞,追至门外。戴涛与手下路过此地,他拦下那名军官,问军官的职称与军衔,军官报上部队、军衔,戴涛声音哽咽,悲愤说出一串在各个战役中阵亡的军人名字,“他们都是我曾经的兄弟,是我在六十六军一五九师里的兄弟!”他的台词简短、有力,军官羞愧难当。

教官戴涛身先士卒,日军坦克碾压而来,戴涛拿着炸药包第一个冲上去,掩护学生和女人撤离;教导总队的战友和兄弟都牺牲了,戴涛孤身一人在满城硝烟中打游击;教堂里,孩子因为顿顿吃土豆闹绝食、女人和孩子为用水吵架时,身负重伤、一天一夜滴水未进的戴涛终于找到一个躲避之地,嚼着从在尸体上捡来的生米……伤势严重的戴涛因保护女人和学生,没能逃出去,被被日本人抓住,被严刑摧残,他吐血不止,身体虚弱,但仍以戏谑而骄傲的眼神、无畏而轻蔑的态度面对而侵略者,内心的力量支撑他作最后的抗争……戴涛和法比神父身陷囹圄,得知哥哥临死前说让他留条命,戴家不能没后时,紧闭双眼,咬紧牙关,稍倾又舒展眉头,洒脱地说:“这样也好。”

戴涛清醒地知道南京这座城市的命运,也深知自己的命运:死亡是最后的结局。但他的牺牲让教堂里的人燃起生的希望——他是为我们死的,我们更得好好活。胡歌演出一位军人捍卫自己生命的尊严、向死而生的真实状态。

胡歌细腻的表演,赋予角色温柔的情感

戴涛与赵玉墨在剧中交集并不多,但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情愫隐忍而克制,温馨而珍贵:

雨天下午,停战片刻,戴涛独自守在街口,在冷雨中独舞华尔兹,笨拙、洒脱,风情万种的玉墨在楼上依窗往下望,他也对她微笑,笑容中有羞涩,也有自嘲;戴涛第一次去地窖,玉墨看他时,他的眼神下意识地躲闪;戴涛孤身一人在阁楼墙角嚼干粮,玉墨去看他,他警觉地举起枪;在昏暗狭小的地窖,他穿着毛衣,暂时抛开军人身份,先是被玉墨拉入舞池,后又主动请玉墨共舞。法比进来后,戴涛低头走开,像做错了事的孩子;清晨,玉墨打开教堂厨房门,戴涛叫了一声:“玉墨,帮帮我。”玉墨给戴涛清洗伤口,让他脱衣服时,他羞红脸,尴尬地说:“我自己脱。”他身负重伤,包伤口的布与血肉黏在一起,伤口撕开时,他不吭一声,嘴角还带着笑;在钟楼上,戴涛与玉墨闲聊,问她如果出去了想去哪里,玉墨说:“去哪儿都行。”戴涛说:“或许还在南京。”这句话像有意又像不经意;圣诞夜,玉墨去阁楼看戴涛,他伤口感染,高烧不止,浑身发冷,额头滚烫,玉墨要去拿药,他伸手拉住她:“别急着走,既然来了,陪我多说点话。”

战争如此残酷、心情如此沉重,一个最会谈情的妓女与一个最不会说爱的军人——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有着不同身世、本不相干的男女,感情猝不及防地暗涌,又在黑夜猝然终止。

戴涛既有英勇奋战的军人本质,也有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看到那位闹事的军官衣着单薄,立刻脱下自己的大衣;对玉墨,他有正常男人的情感反应;对教父法比,他看到同路人,得到精神支持;对女学生书娟,他满是慈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胡歌眼神散发清澈、温柔光芒,表现这个人物阳刚之外柔软、温情的一面。

胡歌呈现军人的血性和铁骨

胡歌怀着一颗敬畏心演绎戴涛这个人物。据报道,胡歌在拍摄《四十九日·祭》一场受刑戏时,因剧情需要,工作人员在封闭的室内用煤油助燃烧柴,烟雾呛得大家都戴上口罩防护,胡歌却需要在其中反复摸爬滚打、做危险动作。

胡歌扮演的戴涛是一个散发男性荷尔蒙、一个闪烁人性光辉的悲情英雄:面对侵略者,戴涛挺起脊梁,即使敌人拿枪往他背上砸;面对战友兄弟,身为教官的他大声命令他们:“撤!”从容赴死的英雄最难演绎,戴涛之死在第28集,在被魔鬼酷刑折磨得极度虚弱的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砸碎一只白炽灯,用碎玻璃片划过咽喉,结束年轻的生命……在生死之间,戴涛内心潮涌而来对玉墨的想念,他满面血污,闭着眼睛,嘴角一丝解脱的笑,喃喃地说:“南京城里的美人赵玉墨还要约我呢……”

胡歌演绎的铁血硬汉戴涛具有男人的坚强与孤独、军人的英勇与责任,这个角色丰满鲜活,完成度高。

现代勇士之二明台

《伪装者》中的明台与《四十九日·祭》中的戴涛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抗战时期,有相似的显赫背景——世家子弟、有勇有谋,相仿的年龄——青春年少、血气方刚,这两个人物都有为国为家百死不悔的赤子之心,具有生命的力度、灵魂的热度和不屈的精神信仰;但这两个人物又有不同:戴涛冷峻外表下浴血抗日的军人铁魂,明台是光鲜亮丽的明家小少爷,灵动外表下是舍小家为国家的义士情怀。

胡歌表现了明台的灵气

明台在军校受训、受虐,做仰卧起坐起身抬头一刹那,有惊艳之感——一般人做这个动作,面部痛苦,甚至恐怖,而明台面容光洁、明朗,有陶醉、享受感。

胡歌赋予明台这个人物强烈的喜感,大时代背景下的明家日常温馨有趣,明台顽皮的笑容、张扬的个性、可爱的举止,舒缓紧张剧情,丰富人物色彩,呈现温情时刻。

细节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萌是什么?轻盈、鲜活、有智、有趣,让人忍俊不禁,是本性天真、内心纯净、青春活力,更是对亲人的情感、对美好的渴望、对未来的信念。《伪装者》中有许多生动、鲜活的细节表现人物,传情达意,推进情节发生和发展:一个细节是明台叫于曼丽去吃饭,别出心裁地把饭盆顶在头上,很有喜感;二是明家日常一种,明台用浇花的水龙头追着兄姐,淘气之极;打碎玻璃的明台小少爷,听到“咣当”一声响,下意识地单膝下跪,眼睛瞪大、眼神惊恐、表情紧张,就是小时候闯祸后的样子……这些酸中带甜、苦中含香的片段,这个角色真实、自然、生活化。

一人饰演七个不同角色胡歌(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2)

胡歌表现了明台的英气

《伪装者》中,明台是上海全城沦陷时那个最明亮的少年,他的眼神如少年一样纯真干净,他有男人的成熟和温暖,胡歌把生与死、爱与恨、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在一个人身上的经历和成长诠释得生动而饱满。

在军校受训受虐,被捕受刑,明知是戏,为何感觉撕心裂肺,痛苦不堪?是全情投入,用心体会,感同身受(包括胡歌在《辛亥革命》中饰演的林觉民、电视剧《四十九日·祭》中饰演的戴涛)。有花絮说胡歌让与之配戏演员“插鼻孔”是幼稚,其实是他对表演的还原度、呈现度高,不顾自己生理难受和心理承受,只为真实呈现角色。

(三)胡歌展示了明台的成长与变化

压抑的军校生活虐炼、残酷的特工生涯,明台在乱世里飞速地自我成长,他的眼神从干净、清澈到锐利、坚定,性格从高傲轻狂到勇敢坚毅,从受尽宠爱的傲娇少爷到一名优秀特工再到革命战士,胡歌塑造的灵动机智、果敢坚韧、复杂多变的角色,在中国现代谍战剧中众多特工形象中与众不同,相信胡歌塑造的明台是经得起历史的沉淀。

剧中有一场怀疑大哥是汉奸的内心戏:明台走在人来人往的街上,不断地问自己:“大哥是汉奸吗?如果是……”这段头脑风暴、内心独白表现心理的紧张、事态的严重和局势的危机,分析重重疑点时,明台的眼神从静至惊,蕴藏不解和迷茫、煎熬和无奈;旁白语速由缓至疾,节奏与冲突层层递进,表现明台情感的纠结与挣扎、心灵的负累和孤独,以及心智的成熟与升华。

胡歌这段表演,在静态的回忆、分析与思考中,以旁白性质的台词,串联故事,推进情节,回顾剧情,这段表演激情迸发、镜头感流畅,张扬想象力与爆发力。

胡歌赋予明台个性和气质、魅力和光彩,以对角色的深刻领悟与体验,充满灵气的面部、动作语言和台词,把明台面对家人时的纯真、娇憨,面对敌人时的决绝、狠厉,演绎得活灵活现。

一人饰演七个不同角色胡歌(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3)

当代暖男之一鲍家明

古装公子温润如玉,民国公子风度翩翩,现代暖男帅气多变。

在现代都市剧《生活启示录》中,胡歌饰演安徽茶商后代、电脑工程师鲍家明。他与比自己大六岁且离过婚的于小强跨越年龄、经历、地域差距结为夫妻,在琐碎的生活中经历一系列磕磕绊绊,彼此慰藉与温暖,从一个阳光、青涩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

在这部剧中,胡歌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穿着衬衫、茄克等休闲装,善良阳光、乐观开朗,在面对各种摩擦时保持克制和尊严,有一种“怂帅”感。

胡歌用轻喜剧的表演形式诠释角色,“反着演,在喜剧里面加入煽情的东西,也会在悲剧里面加入喜剧的呈现”。鲍家明和于小强谈了一场“姐弟恋”,这注定他们的生活难以平静:他满脸笑容却泪含双目,他掩藏委屈、收敛无奈,他坚韧豁达、知足常乐,他在剧中带孩子也很像样。

剧中有许多细节和情节,表现人物性格:鲍家明和于小强因为喝醉而走错房间,鲍家明的情绪从战战兢兢到发泄怨气,表现担心和不满、委屈和无奈,生动而有层次。鲍家明在剧中三次向于小强示爱并求婚:第一次是两人在足球场,鲍家明单膝下跪,举着钻戒向于小强求婚;第二次是两人在酒吧,鲍家明走上舞台,在众人面前大声向于小强告白;第三次是于小强躺在病床上,鲍家明握着她的双手,再一次向她表白:“我爱你!”三次表白,他对人物潜在心理的把握,表现鲍家明对于小强汹涌的激情、缱倦的温柔、细腻的心思,在平静中蕴藏张力,细微的表情释放丰富的爱意。

看过胡歌以及他的人访谈,胡歌在这部戏里二度创作很多:有一场戏是鲍家明追求于小强,剧本原为鲍家明在门口给于小强打电话,于小强明明知道家明在外面,拒不开门,通过猫眼观察他,他在于小强门口溜达,最后只好走了。胡歌通过现场环境临时跟导演商量,设计在树上表演:于小强家住在二楼,窗户外面有棵树,他在树上给她打电话,那个场景看起来特别浪漫,既真实,又感人,但他的身体没有依靠,有点危险。这段他自己改动的戏,是他对生活独到的发现和领悟。

胡歌在鲍家明的演绎中,以对生活敏锐的体验,以平实的表演,传达情感的真实与生活的本质,血肉丰盈接地气,不刻意煽情,演出一个生命在历经故事沧桑之后的执着,演出小人物的灵魂。

一人饰演七个不同角色胡歌(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4)

当代暖男之二袁浩

作为演员,胡歌最让人折服的是每部戏他的形象、气质、容貌都不一样,同为贴近生活的现代暖男,《生活启示录》中的鲍家明是理工男,青春、阳光,有些青涩,是邻家大男孩;《大好时光》中的袁浩是精英男,内敛、儒雅,非常成熟,是都市型男。

《大好时光》中,胡歌饰演旅行社首席代表袁浩。他遇到因男友出轨而成为不婚主义者的眼科医生茅小春,两人经过打打闹闹,重新燃起对婚姻的信心。剧中涉及初恋、心机恋、垂暮恋、闪婚、晚婚、闺蜜战、兄弟情等,袁浩的三段感情设置,反映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分别表达感情世界的道德责任、爱与激情、相扶相依,讲述现代都市普通人的事业、爱情、婚姻等问题,给人生活的反思,情感的共鸣。

袁浩和初恋姗姗异国相恋10年,结婚前却发现彼此都发生变化。分手那场戏,在高架路骑着摩托车,袁浩的情绪变化很有层次感:孤独和哀伤、愧疚和无奈、大方和得体,纯真年代的美好记忆消逝在夜风中,他们即将各自走各自的路;

袁浩和不打不相识的茅小春确立恋爱关系,与几位朋友在一起喝酒,微醺后回到家,依在沙发上和父亲聊天:“你问呀!”“你怎么不问呀?!”歪着头,向后仰,嘿嘿地笑,得意、甜蜜,有点傻,有点魔性,传达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幸福;

最后几集,袁浩和茅小春成为恋人后甜蜜、感动。茅小春失明后,袁浩悉心照顾,不离不弃。他凝望茅小春,干净、清澈的眼眸融注生命深处细腻、炽热的情愫,脸上泛着温柔、安静的光芒。

清晨的黄浦江边、滨江大道上,茅小春在跑步,袁浩骑着一匹白马与茅小春擦肩而过,又缓缓调转马头,朝茅小春骑来,袁浩脸庞柔和,笑容温暖,目光清澈、眼神温柔……传达真诚的灵魂与真诚的灵魂相遇时的感动和生活的美好。

袁浩清澈而深邃的双眸,冷峻又温柔的脸庞,富有磁性的嗓音,深沉优雅的气质,传达上海男人的细腻和温情,冷静和内敛,情绪拿捏的恰到好处。剧中有大段台词,温暖、幽默、风趣,充分展现胡歌的台词功底。

一人饰演七个不同角色胡歌(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5)

当代酷男之穆奇

电视剧《旋风十一人》中胡歌饰演的萃英中学足球教练穆奇,毒舌而不失幽默,随性又不乏智慧,温情透着心酸,胡歌以旺盛的创造力、塑造感和在表演上的自信,呈现穆帅不羁的外表下丰富的情感、温情的心灵。穆式毒舌,金句迭出;穆帅战术,奇异古怪。

粗糙的外表:凌乱的头发、杂乱的胡茬,穿着随意,不修边幅。为了演好穆帅,胡歌下了很多功夫,他走路的姿态有些松垮,这符合人物当时颓的状态,也使他显得不是那么高大。这个人物外表硬朗,有几分沧桑、几多沉郁。

冷峻的眼神:穆奇侃足球时眼睛里闪烁希望的光芒,但是他的眼睛里总有深深的悲凉,他经常戴一副墨镜,看不见眼神,但整个人是一种郁郁寡欢的样子。

犀利的台词:“请叫我穆帅!”穆奇说话机智、俏皮,有的时候挺噎人,是否因为体验过人生的冷暖,知道这世界太过坚硬,只有靠自己的硬刺和棱角抵挡?但语言生活化、接地气儿。所谓毒舌,其实是真话、实话,起伏跌宕的生活状态并未磨损他的真性情。

复杂的形象:在酷、帅、炫、拽、逗的表象之外,胡歌演出了人物事业、生活、情感的困境,他落魄又骄傲、孤独而坚强、冷酷却温暖,有时风趣,有时火爆,有时淡然……所有这些,符合人物特定气质、性格、身份和状态,而无表演者本身痕迹。

喜剧的天赋:在电视剧《爱情公寓4》中10分钟的客串表演,让人见识胡歌的喜剧功力,在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生活启示录》《大好时光》中也有许多喜剧桥段,《旋风十一人》喜剧色彩更浓,金句(毒舌)连珠,同时许多情节、场景、与女主角的对手戏、与球员的对话等,都具有喜剧色彩。

人生的反差:穆奇身上有一代足球人的极致人生,也有足球界各种现象的反映:得意、失意、彷徨,高峰、低谷、平地,过去、现在、未来,他经历人生起伏,遭遇事业、生活、情感困境,回到最初的起点,种种隐情、谜团、情绪,逐步揭示,到最后一刻才完全揭开。

这部电视剧是胡歌在大热的电视剧《琅琊榜》之后、《伪装者》者之前拍摄的,一个是古代谋士,一个是民国特工,而穆教练身上完全没有这两个人物的影子,也不像胡歌本人平时的样子。胡歌的眼神、表情、动作于细微之处表现人物所思所想所为,同时区别年少成名的谢羽形象——几组闪回的镜头里,足球巨星谢羽意气风发,眉飞色舞,神情是骄傲的,张扬的;穆帅的神情是低眉顺眼,落寞的、孤独的,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

一个演员在扮演不同角色时,如果让人感觉有演员本人的影子,是失败的表演;相反,一个演员在演绎不同角色时,让人感觉不到演员本身,相信他就是那个角色,那就是成功的表演。两年时间,胡歌塑造截然不同的六个人物形象,亦古亦今、宜静宜动,收放自如、风格多变,他把对生活的感悟力、艺术的理解力和创造的激情,在表演过程中触及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灵魂。

演员对角色的完成度、专业人士对角色的认同度、观众对角色的信服度,是衡量角色是否成功的标志。这两年,胡歌因这几部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先后获得第9届首尔国际电视节观众票选亚洲最具人气演员(《生活启示录》),提名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四十九日·祭》),获得第2届横店影视文荣奖最佳男主角(《伪装者》),2015年亚洲电视剧研讨会10周年纪念颁奖礼亚洲特别贡献奖(《生活启示录》《大好时光》),提名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琅琊榜》《伪装者》),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琅琊榜》)等重要奖项。另获得2016年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品质表演大奖(《伪装者》《琅琊榜》《大好时光》、2016年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最具市场号召力演员(《伪装者》《琅琊榜》《大好时光》)、2015年国剧盛典最佳男演员(《琅琊榜》)、2015年尖叫2016爱奇艺之夜年度最佳电视剧男演员(《伪装者》《琅琊榜》《大好时光》等)等奖项。

胡歌具有超高颜值、形象和演技,拥有巨大市场价值、国民度和影响力,他珍惜自己的人气、声誉和品牌,一方面在繁华热闹时、风口浪尖中坦然淡定、宠辱不惊;另一方面喜欢突破和挑战,拓展更多的表演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期待胡歌的商战大剧《猎场》,更期待胡歌在大银幕上的光彩,相信执着于梦想、专注于角色的演员,一定会得到生活和艺术最好的馈赠。文\张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