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代美女的稀世装备,可绾青丝可搔头!
明 金银琉璃珐琅器 掐丝镶玉嵌宝金簪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宋·李清照
发簪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之一,具有插戴在发髻上点缀装饰或挽住发髻固定发饰的作用。簪子最初叫“笄(jī)”,人们以骨作笄,收束发丝,让自己的面目更为整洁并方便更好地劳作。
而后人们让笄的意义从日常用具中升华,将它视为男女行成年礼的重要器物。“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纤长玲珑的笄,固冠于发,绾青丝作云髻,为每个青涩未褪的年轻人赋予一派优雅气质,使男有庄重,女有韵致。
古时候,无论宫闱嫔妃,还是闺阁小姐,都会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发簪。
一枚发簪,标志着一个女子的成长节点,她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孩童,即将嫁作人妇,去经历人情历练。
红宝石点翠穿珠花
清/横23厘米/纵24.5厘米
感觉配簪的女子,芳华长在,永不老去。与世间灵秀女子气息最相近的饰物,大概就是簪子了吧。
银镀金吉庆纹流苏(一对)
清/横2.8厘米/纵18厘米
簪埋于发间,袒露天鹅颈,若隐若现雪白香肩,丝丝碎发垂散。无论是滚滚红尘过后,贵妇人遗落路途的簪钗;还是挽簪女子“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回眸浅笑,都令人神往心驰。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宋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我们从《簪花仕女图》上可见一斑。明清发簪式样十分丰富,变化多集中在簪首。
碧玺镶宝石花
清/横11厘米/纵27厘米
据传慈禧偏爱红宝石、珊瑚、翡翠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她在27岁便成了寡妇,需释服27个月,头上的簪子也要换成素朴的样式。因此勉强令造办处赶制了一批素银、灰白玉、沉香木等的头簪。
释服期满,这批首饰迅速被打入冷宫,此后,慈禧到老都一直佩戴浓艳华美的头簪。
慈禧最爱的牡丹发簪
还有一个与慈禧有关的簪子的故事,更加清冷决绝。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于瀛台。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并不喜欢她,甚至没有回头,连说两次“跪安吧”。
隆裕进退难安,光绪便回身推她出门,用力过大,碰下了隆裕头上的玉簪,掉地摔成两半。这支头簪是慈禧传给隆裕的。隆裕向慈禧哭诉,慈禧大怒,从此更是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喂凉汤,一支玉簪成为二人彻底决裂的导火索。
镶嵌玉花及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 明代 观复博物馆藏
自发簪出现以来,其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材质上也出现金、银、牙、玉等,还有一个不断发展之处,便是工艺。或錾刻或镂空或烧蓝或点翠,各有其美。也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首饰艺人的匠心。
镶嵌玉花及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局部 明代 观复博物馆藏
金簪,费尽心思博红颜一笑,小小的发簪上几乎承载了所有的金工技巧:捶蹀、模压、錾刻、掐丝、垒丝、镂空、镶嵌等,工艺之精细,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辽 银鎏金凤簪
明 蝴蝶形纯金髮簪
明 金质花形簪 (一对)
明代 金簪
明宣德三年镌 铭文金簪 (一对)
明代 花卉金簪
清18/19世纪 金嵌宝石“福寿长庆”图花簪 (一对)
银簪,安静而内敛,仿佛落满时光尘埃。
楼阁纹镂空银簪
清代如意头银簪
鎏金如意大银簪
明风高浮雕凤穿牡丹发簪
点翠,工艺繁复,匠心独运,华贵而精致,倾注了匠人的滴滴心血。
清 点翠鱼草蝴蝶镶指南针簪
清 银镀金点翠龙头福寿簪 (一对)
清 点翠嵌白玉凤簪
玉簪,质地细腻,模样古拙,月白色流光温润,或细微杂质,些许雕刻痕迹,带出行云流水之美。
唐 玉雕仙人乘凤簪
明 白玉连环禅纹簪
明 白玉凤头簪
晚明/清 白玉嵌百寳点翠簪
明末清初 白玉福禄寿簪
清 白玉如意头簪
清 白玉翡翠簪 (一对)
清17世纪 玉龙纹弯头簪
木簪,以实木为原料,或桃木或檀木,经年月累积生长沉淀,带着自然的香气。精心雕琢打磨,簪形细巧,簪体油亮,简洁雅致,甚至有些许清风瘦骨的潇洒。
发簪的变迁,让我们深深地进入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让我们深入地感受到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论发簪的前世还是今生,都将我们拽入一幅历史巨作,进入一个传奇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