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岸发生了史上最大地震,由此引发的海啸以及福岛核电站熔毁导致1.9万民众丧生、数万民众被迫撤离家园,核泄漏事故也让福岛成为一座被遗弃的“鬼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福岛核事故受难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福岛核事故受难者(福岛核事故8年后)

福岛核事故受难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岸发生了史上最大地震,由此引发的海啸以及福岛核电站熔毁导致1.9万民众丧生、数万民众被迫撤离家园,核泄漏事故也让福岛成为一座被遗弃的“鬼城”。

不过,随着近年来福岛大幅解禁,这片土地已有复苏迹象。在远离核电站的地区,新建的商铺、餐馆和公共建筑对外营业,部分铁路设施也已修复,道路重新开通,吸引了小部分居民重返故土。福岛县的“J Village”也被选定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第一站。那里曾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应对基地,被当作是灾后重建的象征之一,如今被改建为足球训练场馆。

然而,位于核电站附近的街区仍是一片寂寥。倒塌后的房屋年久失修,人行道两旁杂草丛生,只有野猪在空荡荡的马路上踱步。尽管一些地区已被政府认定为适宜居住,但在很多住户看来,这里仍是“禁区”。根据日本政府数据,只有23%的原居民重新回到福岛。

医疗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都是比核辐射更现实的难题。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工人们依旧在和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作斗争,要让核电站完全报废需要至少40年。在世界第二大核事故发生的8年后,英国《卫报》走访了那些重返福岛的居民们,走进他们的新生活。

从未离开的老人

在核泄漏事故后,佐佐木晴明(音译)一直没有离开福岛,而是住在为撤离人员特设的临时住房中。这8年来,他早已成了当地的“名人”,无人不识。

尽管佐佐木已93岁高龄,但他平时还是会开着车在小高町一带兜兜转转,因为那里是他祖先500年前落地生根的地方。即便是住在临时住房,但为了能维持原先的邻里氛围,他和其他居民一起发起了晨练活动。

佐佐木说,这片社区原先共有230人,但现在只有23人回来了,而且平均年龄超过70岁。“我无法想象这个村庄以后会变什么样。我怕它慢慢逝去。”

但他仍对生活保持乐观。“我还很健康,因为我是撤离人员,所以我可以免费使用日托设施,在临时住房里我还可以和老朋友们保持联系。”唯一的问题是他的驾照将在今年12月过期。由于年事已高,今后他可能不得不放弃他的爱车。朋友送了他一辆电动车,但佐佐木觉得它看起来“不够酷”。

渴望集体活动的姐妹

对11岁的留美子和8岁的今井来说,老师们的关心总是太多了。因为在她们就读的学校里,一共只有7个学生。这是一所涵盖小学和中学的学校,距离核电站2.5英里(4公里)。

姐妹俩所居住的浪江町原本是福岛县一个繁华的小乡镇,后来由于核泄漏成为隔离区,当时有2.1万人撤离。在2017年撤离指令被部分解除后,只有900人选择回到这里。

“我很矛盾要不要把她们带回来,”她们的母亲真由美说。“但现在,一年过去了,他们已经适应了,我也找到了工作,我们确信我们做了正确的选择。”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从4月份新学期开始,学校将迎来6名新生。

“过去一年,孩子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校长马场隆一说。“但让她们最沮丧的是没法进行团队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会讲到8年前的那场海啸和核事故,但对她们来说,已经是一段很模糊的记忆。“我不太会去想8年前的事,”留美子说,“我更担心今天要面对自然灾害的人们。”

处境艰难的旅店店主

小林夫妇一直在福岛县双叶町经营一家传统的日式旅店。但在事故发生后,他们被迫撤离。直到2016年6月隔离解除后,他们才回到双叶町。

尽管他们所在的社区仍未解禁,小林友子还是时不时会回到旅店里打扫卫生,在院子外面种些花草,以保持旅店的原貌。

事故发生后,两人很快成了核辐射和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这七年来,我们一直在为当地社区检测食品是否合格,因此我们也很清楚食品都是安全的,”小林武德说,“这也给了我们回来重新开始的信心。”

如今,双叶町部分地区重新对外开放,除了原住民,还有不少对福岛感到好奇的海外游客前来一探究竟。“我们希望人们能来住一阵,然后带着真相回去,”友子说,“但要做到这点很难,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

重操旧业的奶农

8年前的那一场灾难让奶农佐久间哲二一度感到绝望。核事故后,他的农场死了130头牛,剩下的也被转卖给大农场或者被屠杀,几千公升牛奶只能倒掉。经营了20多年的农场就此倒闭。

但自2017年产自福岛的生乳被解禁后,佐久间的生意又做了起来。经过层层严格检测后显示,他家产的牛奶很安全。但潜在买主的不断质疑仍是当下他所面临的头等挑战。

“所以我开始研究辐射,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安全问题做准备,”佐久间说。

然而,乐观的人并不多,当地许多农场主还是决定变卖农场。大多数人都担心无法重整旗鼓,自家的产品也难以摆脱福岛核事故的标签。佐久间所在村庄只有20%(约300人)的居民回来了。“他们在外面住得越久,就越难回到这里,”佐久间说。“但我们这些年还在努力,想让农场继续下去。我们自己重建了牛棚,它们至今还没倒。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决心重新开张,告诉大家,即便在这里,一切也皆有可能。”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