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疝气的几率(宝宝与疝气的那些事儿)(1)

小孩的大腿根部和阴囊有包(肿)块或在哭闹、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包(肿)块增大,安静平躺后包块可以自行消失,这就有可能是小儿疝气。小儿疝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治疗呢?中六君邀请我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主任陈双教授为大家解答。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医师 陈双教授

1小儿疝气是怎么回事

通常是指腹股沟疝

小儿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男孩比女孩发病率高。小儿疝气首先要从胚胎发育说起,男孩的睾丸起初并不是在阴囊里面,而是在肾脏的下方,随胎儿的发育,到出生时下降进入入阴囊。而所谓疝气,就是睾丸下降过程留下的腹膜鞘状突没有闭合,腹壁上有一个缺损,肠或其他器官可以进入,这就是小儿疝气。女孩虽没有睾丸,但也有一条韧带穿过,也形成疝气。

2小儿疝气如何护理?

出现疝气嵌顿要及时就医 不要自行推回

一岁之前的幼儿,即使出现疝气嵌顿,也比较少危及到生命或影响到肠管血管。这是因为小儿的腹壁肌肉力量尚小,一般不会将肠子卡坏死。但如果小儿出现疝气嵌顿即卡住了,要及时就医。因为家长不能掌握回纳轻重和力度,所以不要自行把肿块推回去,建议到医院由医务人员进行操作。要避免疝气嵌顿,首先是要让幼儿少哭闹,在抱时最好平抱着。

疝气带通过增加一些压力,让疝不至于在幼儿哭闹时容易凸出来,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绑得过紧,影响幼儿的发育。

多数情况下 脐疝会随着小儿的发育而自愈

腹股沟疝和脐疝都是因为腹壁出现缺损,以至腹腔内的东西通过腹壁可以走出至腹膜腔以外之处,从而出现疝。人正常的腹壁会有多层结构,如皮肤、腹肌、腹膜等六七层结构,而在脐的地方,多层结构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有皮肤和筋膜,所以相对薄弱。有些幼儿的腹壁肌肉发育不好或脐部过大,腹压较高时,脐部就可能出现凸出。脐疝一般也不主张马上进行手术,可以用胶布贴一个硬币,再贴至脐部给一个外部的支撑,多数情况下随着小儿的发育可以自己长好。

一岁以内的幼儿一般不主张进行疝气手术

新生儿及幼儿的腹部较为薄弱,腹壁肌肉也有限,一般就是有疝,也不至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肠梗阻甚至腹膜炎而危及生命的情况,所以新生儿或一岁以内的幼儿并不主张进行手术,除非确实发现有肠梗阻的症状,如吐奶、发烧、有明显包块,则需急诊手术。有一些患儿,随着自身生长(一般在一岁之内),随着肌肉的生长发育,疝可能会自然长好,况且幼儿过小,手术与麻醉的风险也较大。但如果在一岁或者一岁半时发现包块还是很明显,则需及时治疗或手术。

专家点评:

如果小儿出现疝气嵌顿即卡住了,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把肿块推回去。要避免疝气嵌顿,首先是要让幼儿少哭闹,在抱时最好平抱着。

宝宝得疝气的几率(宝宝与疝气的那些事儿)(2)

3小儿疝气怎么治疗?

一岁以后未自愈 要到医院咨询治疗

如果小儿疝气在一岁之后还无法自然长好,则需到医院进行治疗。要根据专业医生的意见及医院的条件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有一般的开刀,开一个一二公分的口,把缺损之处扎起来;也可在腹腔镜下进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现在使用较多的手术方式,安全性较高,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伤,目前手术需要使用麻药,是不会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家长不需担心。

疝气手术虽说是一种小手术,但手术之处和血管、输精管是紧密相关的,需要谨慎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影响到睾丸的发育或者输精管,从而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

微创手术和常规开刀两种方式费用不同

如果幼儿疝气复发比较厉害,那么在一岁至一岁半时可进行手术。首先要先请医生进行检查,而后最好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手术,因为手术虽小,但关系到以后的繁殖功能,必须谨慎。如果用微创,因为手术需要全麻等,费用比较高,一般在六千元左右;常规开刀费用则在一两千元,但手术难度、风险稍微高些。

“不用开刀只打一针就能治好疝气”是不可能的

疝气手术后要注意腹部压力的问题,如果幼儿有慢性咳嗽等问题,可能会增加复发的几率,要控制好咳嗽、肺炎等。现有很多小广告表示不用开刀只要打一针就能治好疝气是不可能的,一般打针使用的都是化学胶(并没有经过国家的安全验证),现无任何医院可以只用胶就治好疝气,况且如果没有B超的协助下,所打针的部位就难以明确,不仅会无效果,还会给后来进行的疝气手术带来不利影响,也可能存在对生殖功能的危害。建议家长不要轻信广告所言。

专家点评:

疝气手术虽说是一种小手术,但手术之处和血管、输精管是紧密相关的,需要谨慎处理。建议家长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手术。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太平洋亲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