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1)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印度“制霸”硅谷,华人沦为打工仔?印吹斯汀的智商税无法开票


这两天我的后台留言爆了,大家都是冲着印度问题有备而来。确实,印度最近的骚操作有点多,大有“我要撒疯了,你们谁也别拦着”的架势。看个比赛,都能把观众席欢呼塌了,瞬间带倒了100多个人,现场无比凄惨。别问,问就是印度制造。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2)

在众多留言中,引起我高度关注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世界500强高管中,印度裔是否远超华裔,未来我们是否会被三哥赶超?

本期我就三问印度,“制霸”硅谷是否意味着:

1、印度人才优于我们?

2、印度IT优于我们?

3、印度教育优于我们?

一、印度人才优于我们?

根据2020年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我们以133家企业独占鳌头,美国121家,日、法、德以53家、31家和27家分列第3-5位,而“世界大国”印度仅有7家,连前10都没进。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3)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4)

华人企业,CEO自然全是华人,我们只有“区区”133个;

再看美企,谷歌CEO是印度裔,微软CEO也是印度裔,像这样的企业,121家中有10家,加之印度本土有7家企业上榜,即500强中共有17位印度裔CEO。到底是谁远超了谁?

我想,正是因为谷歌、微软等公司的知名度高,所以这个话题近年来才一直被拿出来炒。我也问一句,这其中日本、法国、德国CEO也很少,甚至没有,难道他们也都比三哥逊色?因为这三国的精英都在自己国家努力,他们根本不屑美国的机会啊!同理,我们的精英也都选择在国内奋斗啊!

那些日日被动活跃在鬼畜区的商业大佬,哪一个不是世界500强的缔造者?

新计时单位发明者,东哥,他的某东2020年排名第102位,相较2016年第一次上榜时的366位,也是当年唯一一家入围的华人互联网企业,4年排名蹿升264位,可见他各方面能力真的都很快!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5)

不喜欢钱马首富,他的阿外2020年排名第132位;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6)

小马哥的企鹅,排名第197位。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7)

就连世界500强常年陪跑者,互联网泼水大使,与东哥一时并称卧龙凤雏的那位(百度李彦宏),如果他只想混一个别国企业的500强CEO玩玩儿,难道会比那些三哥逊色?

所以,印度的一流人才,做到了世界500强的CEO;而我们的一流人才,自己做出了世界500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绝非拿两国顶尖CEO的数量相减一下就完事了。

要知道,能让我们认输的事情还真不多,当然,男足是个例外。

印度“制霸”硅谷的背后,恰恰反映出印度人才严重流失,没错,印度正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多的国家。

印度政府倾其所有培养的人才,大学毕业后,66%选择出国,其中38%选择留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印度的工作环境差,工资水平低,同样当个程序猿,在美国可以领到平均7.5万美元的年薪,而在本土只有1.25万美元。

不仅在硅谷,闯荡世界的印度人都没有退路。在三哥心里,在别处混得好意味着可以永生永世不回印度,在当地企业拼命往上爬,做到职业经理人,高级打工仔,此乃人生的大圆满。

对于我们的精英而言,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先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与管理,再回国创业,后者占到了80%。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年一个叫张朝阳的年轻人,拿着清华奖学金赴美留学,后来他手握风险投资回国创业,建立了第一家中文门户网站,某狐;再后来他去硅谷挖人,一眼相中了一位命里有水的年轻人,此人回国后又创立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度娘,他就是刚提过的那位泼水大使。

此外,还有原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后创办了某新工场;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位谷歌员工也离职回国创业,仅用12年就以1000亿元的身价,排名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的第73位,中国区第13位,他就是拼夕夕的创始人黄峥。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8)

印度精英的诗和远方,在孤注一掷、背井离乡的异国土地上,而我们可以回国打造自己的星辰大海,谱写自己的诗与远方,其本质区别在于印度既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创业环境,也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宜居环境,更没有像我们一样大量优秀的本土企业。

其实,早在2009年,我们也曾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21世纪是人才战争的时代,人才争夺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未来世界的格局。想要人才大量回归,必须符合两点:

一是当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

二是当研发经费占GDP 1.9%以上,教育经费占GDP 5%以上,同时,从事研发的工程师、科学家等人数超过每百万1500人,人均研发经费超过60,000美金。

2009年,我们的人均GDP为3,832美元,印度为1,102美元;

2019年,我们的人均GDP为9,770美元,印度为2,015美元。

10年间,我们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其中就包括为海归精英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营商就业环境等等。我们最大限度地扭转了人才外流的情况,孕育出129家可与老牌500强企业比肩的本土企业,并于2019年首次超越美国,登顶世界500强数量之最,而印度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9)

与我们完全相反的是,印度政府高度腐败,行业垄断以及世袭的种姓制度都注定了他们的精英要流落异乡,因为即使回国,仅有的7家世界500强也难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施展拳脚。

我们企业崛起的速度之快,力道之猛,让一些国家开始嫉妒,甚至忌惮。就像华为从2003年才开始做手机业务,2019年就已是全球手机市场中,能与苹果、三星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更有甚者,都学会了暴打华尔街韭菜,比如瑞·国货之光·幸

玩笑归玩笑,在决心补短板这件事上,华人若称第二,估计没人担得起第一,毕竟我们是将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人定胜天的思想镌刻进基因的人。正是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华人精英殷切渴望建设属于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未来,让中国企业的崛起速度快、范围广,可以做到全产业链通吃,其中还不乏许多新兴企业。

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要说说三哥引以为豪的王牌产业,IT业了。

二、印度IT优于我们?

有人老喜欢拿印度IT和我们的IT作比较,除了反串黑,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能让人强行将印度选为我们的对手,毕竟这两者都不是同一量级的。

所以说,有些人谈论印度的时候别老想着舔,但他们总忍不住要舔,提到印度IT业的时候,总喜欢用“异常发达”来形容,什么印度占据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66%,什么印度裔工程师占硅谷亚裔工程师的80%,什么印度代工欧美互联网市场90%的软件程序……

你夸印度IT产业这些,就相当于有人夸你“矮丑挫,还很穷”一样,因为你自己都承认了,三哥擅长做的是软件外包。

相比于软件开发,软件外包顶多算是软件加工。我们幼儿园化一下就是:软件好比盖房子,中、欧、美的程序猿负责设计、架构、规划等事宜,等大方向定了,还需要有人来搬砖、垒砖、抹水泥,这时候就轮到印度程序猿上场了。

所以,印度就是负责承接西方IT业的低端产业链,即专业搬砖。如果说我们的程序猿是软件工程师,那么印度程序猿大多只能算是软件流水装配工。

2005年到2015年,被业内人士誉为互联网黄金十年,忽如一夜春风来,BAT、京东、小米等本土互联网企业纷纷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再看印度,不好意思,一家也没有。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10)

如果印度IT界真如传说中的这么牛X轰轰,怎么就出不了BAT/JAT?

首先,还是留不住人才的问题,鉴于之前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就不再重复展开了。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说人话就是大多数印度人民穷啊,当一个人饭都吃不饱的时候,TA是没有心情来关心互联网发展的。

一亿人口,十亿牲口,两亿黑户,不仅仅是个段子。很多印度人民至今挣扎在温饱线附近,而且根据2018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有3亿印度人家中还没通上电。

即使家中有电,印度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很低。2017年,互联网渗透率为15%,互联网用户仅为总人口的19%。

此外,印度有5亿多贫困人口,其中7300万人属于赤贫,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老旧款手机,他们统统负担不起。这就意味着印度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会随着印度国民内需不足、购买力低而大大缩水,从而导致整个互联网市场收窄,加大了互联网运营企业的风险,严重影响本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最后,印度IT业小富即安,定位不清。

和我们立足于本国市场需求不同,印度的软件企业多数服务于外国企业,进行软件外包,其中,美国是他们最大的金主爸爸,年销售额超过50%。

由于印度IT业大多只接国外互联网公司的订单,他们认为这些订单的利润足以让公司保持盈利,也就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开辟国内市场。

这样小富即安的思维方式,导致近15年中印IT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2006年,中国的软件产业规模为621亿美金,约为印度的1.5倍;

2011年,中国为2309亿美金,约为印度的3倍。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11)

到了2016年,仅深圳市的IT总产值就达1.6万亿,而印度全国的IT总产值还没到1万亿。

所以,不仅我们的精英在世界舞台吊打三哥,我们的一个副省级城市都可以碾压印度。

说到这里,我真心觉得强行将中印IT产业作对比,太欺负三哥了,就其自身条件而言,印度IT业已然是个奇迹。

毕竟,印度是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多文盲,同时又大搞精英教育的神奇国度,有“印度清华”、“IT人才库”之美誉的印度理工学院,人均教育经费约为印度平均水平的184倍,这背后又折射出印度教育哪些不为人道的窘境?

三、印度教育优于我们?

说起印度教育的杰出产物,你经常会从印吹斯汀口中听到这样几个饱含深情的名字,例如,谷歌的皮查伊,微软的纳德拉,百事可乐的卢德英等,我不否认TA们作为打工皇帝的成功,他们站到了印度打工人的金字塔尖,自带圣光加持,成了印度教育中最光鲜亮丽的那部分。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12)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金字塔的基底之下,埋葬着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谁?他们为何会落到这步田地?

先说义务教育。中印两国的义务教育有着本质区别:

在中国,父母不让孩子上义务教育,犯法;

在印度,父母不让孩子上义务教育,合法,因为孩子也是家中的一份劳动力。

据闻,早在1950年《印度共和国宪法》正式生效以来,印度就立志于狠抓毛入学率。毛入学率,就是指上学人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的比例。然而,按下葫芦又起瓢,伴随着毛入学率一同升起来的,还有居高不下的辍学率。

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印度加快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但直到13-14学年度,小学阶段辍学率依旧高达21.2%。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13)

这就要说到印度的公立学校了,这里学费便宜,公立小学一年只收几十块人民币,但是设备奇烂,教师资质堪忧,政府拨款很少。近些年,虽然小学入学率达97%,但毕业率却不到50%,绝大多数还是因贫辍学,这就导致了印度的文盲率高达26%,占全球文盲人口的37%。

但凡有点钱的家庭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去哪里呢?没错,出门右转去私立。然而,印度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政府给义务教育的拨款很少,在GDP占比不变的情况下,教育经费的大头都优先给到了高等教育,这就使印度的教育体系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倒三角结构。这个倒三角暗示着印度各级教育间充斥着二元文化的气息:

高种姓和上层阶级的学生高居巴别塔,低种姓和下层阶级的学生都在泥地里猫着,这又何尝不是印度现状的缩影。

在印度有这样一个段子,说是考不上印度理工,才会去考麻省理工。像印度理工学院这样高财政投入、高教育质量的公立大学毕竟只占少数,而挂靠在这些正规学校名下的私立大学却多如牛毛,不仅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其本质更像是投机倒把的圈钱机器,很多更是无法摆脱10年关门的命运。

然而,随着印度人才大量流失,连印度理工学院都有了难言之隐。一流人才都去了国外,留下执教的都是“土博士”,渐有毁人不倦的意思,长此以往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印度失业率现状(印度制霸硅谷)(14)

据2017年某知名就业评估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校,有66%的印度工程专业学生写不出能编译通过的代码,在职场,有95%的印度码农无法胜任软件开发工作。

我曾经在工作中自学过一段时间编程,并三生有幸接触过一位印度码农,他向我展示了一个6,000行的Python,还不带注释的,就问你怕不怕?相信并不是每一个看视频的老铁,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这其中的槽点,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

我们的一个程序中有几万行,甚至几十万行Code,实属正常。这些Code可以在一起,也可以被分开。但是,对于一个比较讲究的程序猿来说,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会按照Code的功能、需求等分门别类归档,做模块化分割,这样每个文件就不会太大,方便后面的人阅读和修改。

而当时那位三哥程序猿直接将6,000行丢在单一文件内……让我不禁怀疑,难道这就是印式精英教育培养出的人才?

目前,印度共有760多所大学,38,000所学院,数量总和号称世界第一,在校生共计3400万人,全球排名第三。下次再有印吹斯汀找你吹嘘,“我们印度”的教育可厉害啦,你就有思想准备了。

吐槽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最后再强调一下:

正是因为我们对祖国的未来抱有很强的信念和希望,所以我们的精英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天辟地,而非跑到别人的土地上做打工皇帝。同时,我们的祖国也有这个能力,留住人才在这里奋斗,而印度没有。

难道真的有人认为东哥比不过皮查伊,马首富敌不过纳德拉?清醒一点,打江山的皇帝和打工皇帝完全不是一个境界。正是因为我们比印度人优秀得多,所以我们不用漂洋过海,寄人篱下,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自己的未来。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赞吧~

更多内容尽在“不良博士”公号,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

1、Python Crash Course, Eric Matthes

2、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 François Chollet

3、The Alliance: Managing Talent in the Networked Age, Reid Hoffman

4、Blitzscaling: The Lightning-Fast Path to Building Massively Valuable Companies, Reid Hoffman

5、It's Not the How or the What but the Who: Succeed by Surrounding Yourself with the Best, Claudio Fernández-Aráoz

6、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 Education Reimagined, Salman Khan

7、华为团队工作法:华为19万员工力出一孔的人才管理法则,吴建国

8、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秋山利辉

9、麦肯锡用人标准:未来的人才标竿,伊贺泰代

10、大学的精神: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蒲实等

11、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渠敬东等

12、就这么做产品:IT产品实战工具与全景案例,周宏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