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穿墙功喔?还是有透视功能?”小朋友的问话并不带一丝好奇感,只是礼节性地敷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宋词中的女性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宋词中的女性的特点(虫娘举措皆温润---宋词中的女子)

宋词中的女性的特点

“你会穿墙功喔?还是有透视功能?”小朋友的问话并不带一丝好奇感,只是礼节性地敷衍。

我聊到了小时候在银幕的背后看电影,人物和动作都是反的,对于只进过电影院的人来说自然难以理解,我还没有把幕布叫做“挡子”呢!那时候乡下多是看坝坝电影,不花钱,消息灵通人士知道今晚哪里会放电影,并且告诉你亲眼看见公社的电影放映员吃过晌午饭就背上机子出发了。早早吃了晚饭,带上电筒和地板凳跟着父母走上几里路去看电影,远的走过十多里山路。晒场上立起两根树杆,“挡子”绷在上面,有时候放的片子“不好看”,小伙伴们就跑到“挡子”后面,看“反面”的电影和对面的人群,有一次还因此和父母走散了,放的片子是他们看过的,早早就回家了,找不着父母,一个人不敢走夜路,只有等着电影散场帮放映员把“挡子”背上一起走,这样就不怕走掉,只是“挡子”很重,绳子又勒肩膀,后来再也不愿帮他们背了。还有一回,听到了一个怪怪的词“烤焙”,是一个在成都省当过兵的人讲的,播放的影片里持续有一种规律性的“啪、啪、啪”背景声,他很坚信地说“这是烤焙的问题”,我一直没搞懂电影怎么在火上烤过焙过,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拷贝”两个字,也就是“copy”,“复制”的意思。

有一次放的是《杜十娘》,新片子,又是著名演员潘虹主演,晒坝上挤满了人,可是我看了几分钟便没兴趣了,趴在父母腿上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被父母摇醒,“快起来,马上要散场了”。睁开眼看到“挡子”上,潘虹演的“杜十娘”坐在船头,正把百宝箱里的金银珠宝、首饰等一件一件往江里扔,扔完后,纵身一跳。我十分难解地惋惜,这么珍贵的宝物可以换好多钱,为啥全扔了?还要跳江呢?

前一段时间扫到网上有谈论潘虹演的“杜十娘”到底好不好,有人认为她没有演出“风尘女子”的感觉。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要找寻这种感觉或许应回到宋代,更确切地说进入到宋词中是最好的途经,两宋词人里柳永当是最合适的带路人。

正史中对柳永的介绍是:“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题材为主。”野史中说他:“年轻时不得志,朝朝楚馆,夜夜秦楼。去世后一贫如洗,是红颜知己谢玉英、陈师师等一班名妓凑钱把他埋了。出殡之日,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自葬后,每年清明左右,歌妓们不约而同给他扫墓,并相沿成习,唤做‘吊柳七’,又唤做‘上风流冢’。”

柳永为歌妓乐工写作新词,结识了许多民间歌妓。在《乐章集》中写到的便有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佳娘、酥娘等,而与他感情最深的当属虫娘,柳永在三首词中描述她: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木兰花》)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祗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征部乐》)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集贤宾》)

柳永作词,语多俚俗,平易浅近,上面对虫娘美貌的描述自是简单易懂。然而,虫娘在柳永的心中不仅仅只是美貌和才情所在,更有同道之感,并且将此情感看得比美貌和才情更重要,其开篇便用了“温润”二字。

“温”是儒家的基本品格和精神基调。

“温”本义为“河阳”,有水有阳之所,“阳”给人暖意,“河”(水)给人润泽,最适宜生命发育生长,因而从《诗经》起,人们就以“温”论德。“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言念君子,温其在邑。”(《国风·秦风·小戎》)“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国风·邶风·燕燕》)郑笺云:“温,谓颜色和也。”“温”,指颜色容貌和柔、宽柔、柔顺。还有如“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小雅·小苑》),“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大雅·抑》),等等。“温温”亦形容人恭敬、谦顺、和柔。

《书》亦将“温”作为众德之一。如“直而温”,“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虞书·舜典》)。

子贡描述孔子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论语正义》训“温”为“敦柔润泽”,《论语章句集注》训“温”为“和厚”,都指待人的态度与气度:内在精神和厚,外在德容和柔。

“温润”还是“仁”的内在特征之一。荀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荀子·法行》)《礼记·聘义》中也有类似表述。儒家以“仁”为众德之首而可含众德,相应地,“温润”亦可含众德。

后世描述醇儒的形象,至高标准是:“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

纵然柳永放荡不羁,说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不过是落第之后发发牢骚而已,骨子里还是饱受儒家之学,不然后来怎会改了名字再去应考。

而没改名之前的“柳三变”,更是与“温”渊源颇深。“三变”语出《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温”亦为君子众德之一。

从《秦风》中的女子赞美丈夫开始,到孔门弟子描述孔子的美德,以及称颂君子的德行,在儒家的世界里,“温润”都是用在占主导地位的男子身上,柳永在词中,起句即赞美“虫娘举措皆温润”,其对虫娘的刮目相看和敬重可想而知。

柳永赞美虫娘的同时,遭遇第一次科举落第,又失去经济来源,囊中空涩,仍怀着希望,安慰她,还一往情深地对她许诺:如果中举了,一定好好疼惜你,不要轻易离开。后面更是劝慰虫虫:纵然我们之间暂时有困难,也不必忧心忡忡,请相信我的山盟海誓,长远的打算是使你能“作真个宅院”,娶你做姬妾,只有到了那时,才算我们的爱情有始有终。

柳永年过半百才中进士,期间一直为生活奔波,对虫虫的承诺想必没条件实现。

如果,柳永早早中举了,他会践行自己的承诺吗?词评家说:“在宋代社会,像虫虫这样的贱民歌妓,是不可能与宦门子弟的柳永结为正常配偶的。”柳永乃“河东柳氏”之后,其祖父、父亲、兄弟等均担任过朝廷命官,是典型的官宦子弟。

如果,柳永在现实压力下退缩了,而虫虫仍一往情深,将会怎样?

如果,到那时,虫虫如“杜十娘”一样纵身一跳……

那么,又多了一出悲剧,而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万恶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