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人物韩逸、张毓婧、赵爽报道

近日,“鸿茅药酒事件”成为舆论焦点。据报道,鸿茅药酒广告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近10年来,鸿茅药酒的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范围,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药品与保健食品的边界,严重欺骗或误导消费者。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着各种打着保健品旗号、却无保健功能的食品和用品。保健品市场混乱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中老年人。有人为此吃坏了身体、耽误了治疗,有的引发了家庭矛盾。虚假宣传的保健品,成了中老年人一次又一次跳进去的火坑。

我们找到了四位年轻人,讲了讲家中老人购买保健品的故事。

老人保健品受骗揭秘(为啥就阻止不了老人狂买保健品)(1)

药店里堆放的鸿茅药酒。

奶奶说,爷爷再买保健品,就离婚

刘双 24岁 文员 山东

我奶奶跟全家人宣布她要离婚之后,大家都是一愣,再一笑。

姑姑当个笑话听了,“妈您可别出去跟人家说啊,我们觉得害臊。”只有我知道,奶奶说的可不是气话,她是认真的。为了争执买不买保健品的事儿,爷爷伸手打了奶奶一巴掌。

我长到20多岁,第一次看到爷爷打奶奶。也是第一次看到爷爷打人。虽然爷爷当兵,平时虎着一张脸,可是我从来不觉得他会在练气功以外的时间动手。

奶奶脸没被打红,但是眼圈儿马上红了。我猜她心里的气愤多过了疼。这哪是普通的打仗啊,这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了。

都是保健品害的。从一结婚开始,爷爷的工资就都交给奶奶花,几十年从来没变过。这才有了我伯伯、我爸、我姑姑的一日三餐。退休以后也一样,爷爷的工资就变成了我们孙子辈儿的玩具、零食、新衣裳。每次奶奶颤悠悠从衣柜底层掏出爷爷装工资的信封,我们心里都是一乐呵。又有好吃的了。

本来,爷爷要用自己的退休金买保健品,谁也管不着。他奉献一辈子了,我们支持他把钱花在自己想花的地方。可是爷爷买的东西都不十分靠谱,蚁力神、辅酶QI0、盐澡口服液、海狗鞭胶囊、大源动胶囊……名字都神神叨叨的,功效也都朦朦胧胧的。

爷爷是个老兵。用他自己的话说,“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什么牛鬼蛇神能骗得了这样的老革命?老人家相信科学,觉得自己一辈子不可能被骗。

可是爷爷还是被推销保健品的“科学实验”给忽悠了。实验的人,一边儿放着水和油,一边儿放着他们的产品和油,对照着混合,得出加了保健品的油可以溶于水的结论。“我们这是小分子的微粒,能把大分子的油分解成水溶性的,更容易叫人吸收。”

爷爷咋舌惊叹。爷爷深信不疑。爷爷回来讲给我听,给我笑死了。我说,爷爷,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就算是初中化学,都该知道油只能溶于有机物吧,骗子给你放的是乙醇,无色透明,看起来就像是水啊。

可能承认被骗是一件很伤面子的事儿,爷爷最终也没认错。不过他的工资卡最终被没收了,全家一致表决通过的。为了拯救爷爷和奶奶的金婚。

为了免费鸡蛋,我奶奶成了全家批斗的对象

陈圆圆 19岁 学生 广西

奶奶乱买保健品有12年的光荣历史了。最开始,是为了免费的鸡蛋。

大概2006年,她第一次碰见推销产品的骗子,说有方法可以帮她降血糖降血脂。奶奶那年73岁,有糖尿病,最大的痛点就是降血糖。不过当听说去讲座会有免费的鸡蛋和锅之后,降血糖这件事好像也不是最重要的了。

当年鸡蛋多少钱一斤我们已经忘了,不过奶奶花了好几千块钱买他们推荐的蜂胶。这东西吃了以后血压降得很快,但是过几天反弹得更快。家里人把蜂胶扔了,奶奶又去捡回来。后来,央视曝光了那家蜂胶,奶奶不再吃了。她长了经验,换了其他家的保健产品。

家里人检查过她买的所有东西,有些是三无的,有一些是根本不治降血糖血脂的。我们给她看很多打假新闻,但她总是听一听,转身就忘了。奶奶成了爷爷控诉和全家批斗的对象,我们控制了奶奶的工资本,想从财政上阻断她的买买买之路。

但这根本无法阻止我奶奶。她可以为了买这些东西从各种地方省出钱来。之前有一次花了五千多元偷偷买了一个小型理疗仪,为了不让我们发现,还不敢带回家,就和店员交涉好放在店子里。

人家跟她说有一个叫高电位的理疗仪器,做了以后全身无病无痛。她一听就想买。但这东西要一万多元,她手里没有闲钱。但是奶奶有自己的办法,她每天都去推销这个仪器的店里体验,每天四五点起床,六点就出门,雷打不动。

这么个用法连店员都受不了了,去体验的时间久了,她们就告诉她,店子要搬走了。但是这依然阻止不了我奶奶,她会锲而不舍地去找其他同类型店子做理疗。我们都担心她长时间做这个不安全,家里就给她买了一台好点的按摩椅,但她没什么兴趣,还是会往外跑。

虽然做了以后身体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因为这种店里面有很多老年人都在体验,奶奶盼着的,是跟一群老人边体验边聊天的感觉。

一万块钱的磁力床,想要退款不容易

林灵 20 学生

说起入坑保健品骗局,我70岁的姥姥和73岁的姥爷绝对算得上“资深”。为了退款他们买的养生磁力床,我爸爸差点请了律师打官司。

大约三四年前,习惯午饭后看电视的姥姥被电视台一档名叫《健康养生讲座》的节目吸引。

节目形式算不上新颖:主持人请在座的老头老太太讲述生病时的痛苦,借机推出适用于该病症的产品。再请出号称“吃过药”的患者们讲述药物的神奇疗效,镜头时不时切换到为此热泪盈眶的观众。

电视镜头里听得津津有味的观众感染了屏幕外的姥姥姥爷,“原来我这症状还有好药治啊!哎妈呀!必须买!”就照着屏幕下方的电话买了,一瓶二百克左右的药,大概要七百块。

货到之后,我仔细看了保健品的成分表,上面写着各种中药的原料,部分利于“缓解”高血压和高血脂,最离谱的是没有标注生产日期。

姥姥在囤保健品的路上越走越远,什么羊奶粉、铁皮石斛,保守估计大概有五六千块钱的保健品堆在他们的房间里。可她自己有时候也说,吃着好像没什么用。

没用就算了,他们甚至因为相信保健产品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2000多块钱的净水器接水管直接接入自来水,号称加热到60度就能百分之百消灭细菌,让我们放心喝。结果我和妈妈喝了以后就开始肚子疼,第二天我们联系退货,对方只肯归还一半。

我们权当这算花钱买个教训,谁想到两位老人不久后便从同一拨人手里买了一万多块的养生磁场床,还推荐给我父母用。养生床并没有养生的效果,用了以后老人晚上开始口干盗汗,反而睡不好觉,只能半夜打电话给我父母。

之前我们劝姥姥姥爷退货,他们还不乐意,说销售员平时对自己很好,不想让对方面子上过不去。可是到了要退货的时候,销售员在我们面前并没有表现出姥爷口中的“关怀”,他们拒绝退款,“别人用着好好的,就你们俩出问题,玩我们呢”?

为此父亲还请了律师,给了对方口头警告。可能因为他们产品确实有问题吧,所以不太愿意再同我们纠缠,退了全款。

后来父母给姥姥姥爷安利了微信,装了WiFi,他们也就不去展销会了。天天在朋友圈看我们的分享,给我们点赞,或者在家庭群里发语音聊天,不过他们不玩红包,怕绑定银行卡以后爱上网购。

妈妈过生日当天,保健品推销员送来了蛋糕

大顺子 30岁 程序员 贵阳

我妈说,那个“小顺子”拿着生日蛋糕上门的时候,她整个是懵的。外公外婆看到她,毫不意外,还非常热情地让进了门,跟全家人一起“尬”吃完了这顿生日宴。

小顺子是包区片负责我外公外婆家门口的保健品推销员。他名字里有个顺字,为了顺口,就让外公外婆喊他小顺子。在他之前的好多年,外婆家那片的保健品都是一个叫“小圆子”的人负责,反正无论大名叫什么,他们的名字都统一简化为小什么子。

外公外婆都有高血压,平时只要按时吃降压药就没什么问题,根本不需要任何保健品。不过对他们吃保健品这种事儿,我们全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只要东西吃不出毛病,真的是老人开心就好。

但是小顺子们对老人的殷勤程度,真的超出了我的认知。

一开始,推销员们只在小区楼下摆摊量血压。当然,是免费的。老人们贪小便宜,排多长的队都得量。这一量就出岔子了,血压指定是偏高,那人家就要关心你了,老人家多大年龄啊?高血压多少年了啊?哎呀这么久了需要好好调整啊。

老人平时在家都寂寞。难得有个人聊天儿。被关心了,当然热情回应。一来二去,熟了,就可以带去开会了。讲讲五大健康要素,红黄白绿黑,讲讲生命的起源和归处,老人们认认真真听着,回来,还喊我一起背。

这些理论半真半假。七分真,说到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那是对的。三分假,就是夸大自家的药效了。开完会有时候给老人送回家,一人拎一个免费的买菜兜。

我外公和外婆就是这样慢慢开始买的。他们都是退休教师,收入稳定,工资根本花不完。这样的老人就算作优质客户了吧,因此小圆子非常殷勤,来得很频。一开始他也只是带着水果上门,后来记住了老人的生日,又年年送米送面送花生油,比政府慰问困难户还及时。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外公外婆知道他们不会白花钱,只是享受那种被关心的感觉。

只是,每次到了季度结束,保健品吃完了的空当儿,他们就会过来卖可怜。外公外婆买保健品,已经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就真的是帮他们完成业绩。小圆子叫叔叔阿姨,小顺子更夸张,直接喊爸喊妈。把外公和外婆哄得乐呵呵的。

直到今年外婆生日,小顺子上门祝寿,我们才真的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给老人的陪伴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他们宁愿花那么多冤枉钱买保健品,也要认这些为了他们腰包而热情的干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