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舌色可以提示不同的病因。其中,舌色淡白往往被认为是体内虚寒的表征。然而,看到淡白舌就断其为虚寒是否准确呢?其实不然,在淡白舌的基础上,还要观察舌苔。
今天为大家详细介绍在淡白舌基础上可能出现的八种舌苔,以及其代表的病证和对应的治法。
舌色淡白,常见于虚寒证的病变。尤其是中焦阳气衰微,失其温煦作用的时候,多见这种舌象。《舌胎统志》说:“淡白者,病后之常舌也,较平人舌色略淡,比枯白之舌色略红润也。须分其舌本之厚薄大小。其舌色之淡者,中脏虚也,故淡白色为脏气虚寒,治宜温补。” 舌质淡白的基本病变,固然如此,但舌上若增生了不同的苔垢,则又说明有不同的兼证,就不能认为单纯是虚寒。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见的兼苔。
一、淡白舌透明苔【舌象及成因】舌质浅红而呈淡白色,上面被覆着极薄的一层透明苔,好像浮胖似的,叫作淡白舌透明苔。这种舌象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中焦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运化水谷精微,水湿之气反而时或上显,出现透明的薄苔。所以《伤寒舌鉴》说:“年高胃弱,或伤其胃气,故无苔而舌淡白通明也。” 正因其苔极薄而且透明,骤视之有似无苔,前人对此舌苔都主张用补中益气汤,甚至加姜、桂、附,以温补脾胃之阳,而升其轻清之气,则阳气复,水气散,透明苔自消失,舌色渐转红润了。
【主病】脾胃虚寒。
【治法】温补脾胃。
二、淡白舌熟白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淡白,苔色白而却厚积,满布舌上好像煮熟似的,明而不透,白而无光。舌质淡白,本属阳虚,仅有的微阳亦不能升发于上,便会出现这种熟白苔,故《舌鉴辨正》又说:“心气绝而肺色乘于上也。始因食瓜果冰水等物,阳气不得发越所致。” 这种舌苔,虽然是阳气极度虚衰,不能蒸化水谷的表现,但不一定便是肺色上乘。临床所见,多为气血两虚,而阳气尤为微弱的征候。
【主病】气血双亏,阳气虚极。
【治法】温经扶阳。
三、淡白舌白干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淡白,舌上苔干而无津,颗粒紧的,则苔干而板硬,旧称 “干厚白苔”。说明这是阳气既虚,邪热又滞于中焦的原故。颗粒松的,则苔糙如砂石,旧称 “白苔干硬”。《舌鉴辨正》又说:“白苔干硬舌,有似砂皮(一名水晶苔),凡厚白苔,本能变黄色,若此苔当其白时,津液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 可见这是由于津液枯涸,邪热内结之故。
【主病】脾胃热滞;热结津伤。
【治法】泄热生津;急下存阴。
四、淡白舌黄裂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淡白,舌上满布浅黄色苔,或厚或薄,津液微干,亦偶有见滑润的,但苔总呈多或少的裂纹。这是由于素体衰弱,气虚津少所致,它与火热伤津所出现的“红舌干黄苔” 迥然不同。因气虚津少,不能润泽,所以苔有裂纹;气虚而津不化,常有浮热上扰的现象,所以苔仅呈浅黄色。如果气虚而夹湿的,湿浊上溢,故偶有见滑润的时候。《舌鉴辨正》说:“血不能上荣于舌,故满舌无津燥裂,胃无实结上熏,故舌不黄黑也。” 但这仅说到了津血不足的一面,其实这种舌苔的病变,主要在于气虚,气虚而不能化津,或者气虚而不能布津,都可能出现这种舌苔。
【主病】气虚津少;气虚津少夹湿。
【治法】补气生津;两益津气,兼化湿浊。
五、淡白舌黄滑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淡白,上布浅黄色水滑苔(很少见深黄色),色泽光亮,多见于中焦阳气不振,内有停饮的患者。苔所以呈浅黄色,是由于水饮内停,积久不化的结果。不可以苔色呈浅黄便认为都是有热。所以《伤寒绪论》说:“黄滑而湿者,为热未盛,结当未定,不可便攻。” 而且这个浅黄滑苔,是布于淡白舌之上的,不仅不属于热结的范畴,其根本的病变,由于脾阳不振可知。
【主病】中虚寒湿。
【治法】温中燥湿或通阳渗湿。
六、淡白舌黑滑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浅淡胖嫩,舌上却有一层灰黑色浮苔,滑润光泽,常为久病阳衰,虚寒极重的反映。由于阳衰而导致气血双亏,故舌色浅淡而胖嫩;复由于阳虚而导致阴寒内盛,故苔色呈黑滑。《伤寒绪论》说:“黑而滑润,或边白者,必夹寒、食。” 无论夹寒夹食,都是以阳气虚衰为其致病之本。阳气不衰,则食可消而寒可散,便不致产生黑滑苔了。
【主病】阳衰寒盛。
【治法】扶阳逐寒。
七、淡白舌边白中黑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淡白,边尖部有白苔,中部及根部却为灰黑色浮苔,苔不甚厚而色润泽,常为脾胃虚弱、寒湿滞于中焦的征候。《伤寒舌鉴》说:“舌见中黑边白而滑,表里俱虚寒也,脉必微弱,证必畏寒,附子理中汤温之。” 所谓 “表里俱虚寒”,即卫气不煦于表,元阳不温于里,因此脉微弱而畏寒,即《素问》所谓 “寒从中生” 也。
【主病】虚寒。
【治法】温中扶阳。
八、淡白舌黑燥苔【舌象及成因】舌色淡白,苔色灰黑,望之干燥,或颗粒增大,如生芒刺,但刮之即净,淡白舌底,清晰可见。常为阳虚不能输布津液的结果。热极伤津之证,亦可以见到黑燥苔;但苔必厚,刮不去,舌色红,是两者不同之处。这种黑燥苔与白干苔的形成,颇有相同之处,不过黑燥苔的阴寒病变,更为严重。《舌鉴辨正》说:“虚寒而色黑者,刮之明净,如水浸猪腰,有淡淡瀜瀜之形。” 临床疑似难决的时候,这个说法,值得参考。
【主病】阳虚寒极。
【治法】温经通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