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是一种靠簧片震动发音的乐器,其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于18 世纪初被发明,一般认为它的发明者是纽伦堡木管乐器制作师约翰·克利斯托夫·登纳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吹奏单簧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吹奏单簧管(单簧管演奏基础-个人经验详细的解读内容)

如何吹奏单簧管

单簧管,是一种靠簧片震动发音的乐器,其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于18 世纪初被发明,一般认为它的发明者是纽伦堡木管乐器制作师约翰·克利斯托夫·登纳。

单簧管是木管乐器中最年轻的一员。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它是交响乐队中别的乐器无法替代的。它的音色多样,温柔甜美且表情丰富,辉煌华丽的技巧,音域宽广,达三个半八度。不同音区的音色差别很大,它的低音区音响紧张,发暗而略带戏剧性;经常演奏的中音区音响偏弱而淳朴,高音区则清脆明亮,极高音区尖锐刺耳。它的音量对比也很大,能奏出极强音,也能吹出持续的极弱的“消失音”,这是别的乐器无法比拟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管乐事业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单簧管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并且初学的年龄越来越小。本人在多年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初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吹奏方法,在呼吸、发音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导致错误吹奏习惯的养成。中央音乐学院的张梧教授说过:“方法不对的练习等于在重复错误,只能使错误越练越深,以至无法再学下去,方法不对的练习会使人终生苦恼。”②所以,正确的基础训练是进步的奠基石。

一、正确的基本吹奏方法

1.姿势。吹奏时头要稍端起,眼睛平视,下巴不可下压,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肩、胸、颈、膝等都要放松。持乐器时,乐器与身体成40—45度角比较合适,两肘下垂,但不要贴住身体。手型从外形上看,双手的手指应该放松并自然弯曲,呈半圆弧状态,自然且准确的放在音孔和音键上。并要从身体、心理等方面都达到自然放松的感觉,没有放松音乐就流动不了,但是所谓放松不是松懈,要有不等于紧张的控制。

2.口型。正确的嘴型才能发出松弛、明亮、穿透力强并富有生命力和丰富色彩的声音。嘴型是指人的嘴唇对笛头和哨片的适应、控制能力。

(1)预备动作,嘴型是发[æ]音的状态,嘴角肌向两边拉开,下唇唇面平滑,上唇紧贴上牙与齿齐平,如“双包”式的将上唇向里卷(并非“双包”),不能露出上齿和包齿;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笛头放到嘴里,并咬住笛头,牙齿要有一定的力量,检验是否咬稳,可以用手轻摇笛头,且不能咬死;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嘴角肌轻轻向中间收拢,嘴型是发“哦”音的状态,注意不是“呜”音的感觉,则嘴唇不能往外噘出去;

(4)在前三步的基础上送气发音。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准确才往下进行,并在前一个嘴型的基础上完成。在第一步开始时便要求上下牙对齐,唇轮廓肌要保持松弛。而且无论在任何步骤或吹奏时,下巴都要自然放平,避免下巴向上用力的情况。

(5)笛头含多或少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人的嘴唇牙床情况和脸部肌肉能力的不同来选择的。其次,从发音原理上说含笛头少的话哨片的振动位置靠上,这样就会影响哨片的振动弧度,演奏出来的声音就会比较纤细,声音虽然比较干净但厚度、宽度、共鸣效果也会略差些、音量弧度变化和音准都会比较难控制。特别是嘴对音准的控制受到比较大的限制,音准相对会偏高,就算嘴比较松弛也难获得较好的音准和音色。

3.呼吸。呼吸是管乐演奏的动力。呼吸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三种类型。目前普遍使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胸腔和腹部横膈膜得到充分利用,有着最大的储气容量,也有着腹部肌肉的控制,而且不易疲劳,对演奏者来说是最理想的呼吸法。呼吸过程中,横膈膜是较为重要的,管乐演奏者是通过腹部肌肉控制横膈膜上升,进而控制呼吸。吸气要快而饱满,做深呼吸状,胸和横膈膜要鼓胀起来;呼气要慢而均匀,横膈膜托住慢慢呼出的气,在换气时要有意识的松弛一下横膈膜,把没用完的气呼出,才不会憋气。要真正掌握正确地胸腹式呼吸法,还必须掌握正确要领,认真地练习,这样才能运用自如。以下有二种方法可以练习:(1)先要把身体弯曲呈90度,把两手放在腰部,然后慢慢地吸气。这时腹部一周应向外扩张,使气充满,而胸部并没有气。这样做可以阻碍气流吸入肺部。如此反复练习,即可找到腹部控制用气的感觉。(2)将气流吸入腹部,当腹部吸满后再往胸腔吸气,这样即可达到最大的储气容量。气吸满后,腹肌要有控制的慢慢收缩,使气流很集中的吹出。同时两手摸着腹部、腰部,这样更便于找到腹肌收缩与扩张的感觉。初学者在练习吸气时,一般容易出现两肩上抬的现象,以为是吸足了气,其实不然,这只是假象,并使人肢体紧张,状态不放松。吸好气要根据需要有控制的慢慢释放出来,压力不能太大。吹奏时也有用到鼻子呼吸的,主要看演奏的需要。随着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出现了循环呼吸。

4.发音。(1)可以先不要发音,先练习送气,注意找到送气时顺畅、放松的感

觉,整个送气过程都是松弛、自然的。在嘴唇位置准确摆好后,舌头接近哨片,在呼气和舌头离开哨片的一瞬间发音,且嘴型一定要保持。高音区的音振动频率高,这时气流量要小,要求音色明亮、柔和;而低音区的音振动频率低,要做到气流缓、气量大,才能产生浑厚饱满的音色。(2)最佳震动点。每个人的嘴型、嘴唇的厚薄、舌头的长短和口腔的形状与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含多少笛头和最佳震动点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了不用型号的笛头和哨片。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震动点呢?可以这样去做:把笛头含少面积开始吹奏,然后含的面积逐渐增多地吹奏,到了控制不了的点后(也就是发出叫音时),再向反方向走。在这些点中,可以找出最满意的音色的点,那这个点就是最佳震动点。之后再找口型的松紧点,开始可用很松的口型来吹奏,然后渐渐增加口型的紧张度去吹奏,到了吹不出声音的点后,再向反方向走。

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由于各国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种流派的音色。美国式单簧管音色是当今世界单簧管音色的发展趋势。它融合了英、德、法各流派特点,形成了具有美国特点的独特的单簧管音色效果——宽、松、柔、厚、亮。

我从开始学习单簧管以来,始终把掌握最佳音色放在首位。各种乐器都以它们特有的音色来表现音乐作品所揭示的内容,各种管乐器亦是如此。如何能使我们的演奏令人神往,回味无穷?毋庸置疑,音色可以说是关键的一环。

那么,如何获得动人、悦耳的音色呢? 正确的基本练习是很重要的。

二、正确的基本练习

除了上述正确的口型和呼吸,长音、吐音和运指对音色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1、长音。

长音练习是学习管乐的人每天必做的练习。长音练习包括了正确的口型和气息的控制,是重要的基础练习。

(1)在正确的口型准备好后,先将舌头轻抵在哨片上沿,送气同时舌头撤开,送气要平稳,声音要吹直。音区较高时,口形要相对夹紧一点,气流的速度要加快一些;而音区较低则相反,口型略松一点,气流速度稍缓一点,气流速度稍缓一点。

(2)做力度变化的长音时,力度的变化以气流量为转移,口型与气流速度不变。力度增强时气流量增大,力度减弱时气流量减小,并要做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长音练习在开始时,可采用“先给气后抬舌头”,当练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要变为“送气的同时抬舌头”。并且不要把长音吹得平淡无味,其实,长音要带着感情去吹,把感情融入长音练习中,才能在乐曲演奏中更好的表现音乐形象。坚持按照正确的长音练习方法进行下去,才能使每个音都吹得漂亮,并使口型具有一定的耐力,以及抗疲劳性。

2、吐音。

吐音(Staccato)技术是在单簧管演奏技术中比较难掌握的。吐音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1)用舌头去碰哨片的顶部。

(2)用舌头贴到下牙,然后把舌头拱起来去碰哨片。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下巴和喉部要保持不变

(2)口型和口腔要保持不变

(3)气流和气压的保持

正确吐音方法的几个要点:

(1)小:舌尖去碰哨片的顶部,舌根要保持不动,舌尖能及哨片的动作幅度小,触及哨片的面积小。

(2)快:舌头触及哨片到离开的时间短,速度快。

(3)准:舌尖触及哨片顶端位置准确,舌与手指的动作要协调准确。

(4)灵:发音的灵敏、轻巧。

吐音时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吐音时舌头的动作太大太重,使舌根和喉部也随之而动,阻碍气息的流通。

(2)吐音时下巴和脸部肌肉随之而动,造成口型的变动。

(3)口型太紧,舌头触及哨片的面积太大,阻碍哨片的振动。

(4)气量和气压的不足,气息支持不够,哨片振动不够充分。

(5)舌头与手指的动作不够协调,影响音质和速度。

吐音练习开始时可以用唱的方法来练习舌头的动作,一般通用“du、tu、ti、di几个音节,现在比较提倡使用“du”这个音节。因为发“du”的时候口型和口腔有“哦”的感觉,也符合现代口型的要求,且舌头的动作比较软,状态比较自然。而具体使用什么音节主要看自己,只要能达到舌头的动作轻松自如的目的就可以了。用乐器练习吐音,舌头处于触及哨片喉部的状态,气压先要到位,舌头迅速离开哨片再发音,而后用舌尖迅速碰哨片顶部,一截断气压,发出断音。舌尖离开哨片的速度越快,音头就越有爆发力和更加清晰。刚开始不要要求短的吐音效果,最好用吹长音的方法。在吹声音饱满的长音过程中,用舌尖轻且快地去碰哨片的顶部,舌根一定要保持平稳不动,不能有任何气流和声音的变化。音的强度要求越小,起音就需要更软,舌头就要更轻和松弛,否则就相反。而强烈的吐音时,舌头也不要过于紧张。有一个理论是“想气息不要想舌头”,所以要始终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用气息帮助舌头运动。

吐音有多种,常见的就有普通吐音、重吐、断音、软吐音等。这些不同的吐音效果,在于舌头强度的不同。音的强度要求越小,起音就要求更软,要求舌头更轻更松弛下来,否则相反。但在做强烈的吐音时,舌头也不能过于紧张。

3、正确的运指,这是完善技巧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运指是完善演奏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演奏的节奏是否准确、发音是否快捷干净、运指是否均匀流畅。

演奏时手指呈半圆弧型,用指垫盖住音孔,虎口张开,每个手指均要独立运动。抬指需放松,且避免手指抬起太高,动作太大,否则会影响按键的准确性,抬指时手指离音孔约一公分。运指时胳膊和手腕要放松,抬指时不要猛然发力及在落指时击打音孔和音键,避免造成动作的僵硬。运指过程中,手指的运动方向基本是上下垂直起落的,运指动作要果断,指关节要保持富有弹性的支持。

(1)在演奏颤音时手指要平均而松弛,不要抽动,更加不要用胳膊一起颤动。

(2)舌指结合是最难掌握的一项技术。一般会认为舌头动作的速度影响了舌指结合的速度,但实际上并非这样。单做舌头动作并不难,难就难在舌头与手指两者的配合上。练习这一项时,舌头的感觉和动作跟前面讲地吐音方法一样,但手指的动作更要干净利落、平稳均匀。手指与舌头之间必须要有精确的协调关系,手指的动作是精确而不慌不忙的,开始应该用慢速练习。

(3)练习快速吐音时,运指容易出现时间差问题,这需要更多的注意手指下按的感觉——手掌向里,手指离音孔更近。当演奏快速经过句时,气息和手指都需要互相配合,应将气息灌满每一个音,并注意每一个音是否清晰。手指越低空间越小,速度就会越快。

三、培养音乐美感

单簧管的演奏技术是为了音乐表现服务的,是一种手段并且非常重要,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更好的表现音乐形象。所以,正确的基础练习是成功的基本。我们努力求得技术,但技术不是只在技术训练上多花时间就可以求得的,而是要切实下苦功才能得到。但是,我们不能用机械的方法来练习和演奏练习曲和音阶,因为他们不但是用来练习运指、吐音和呼吸,而且用来锻炼大脑。因为技术形成是大脑记忆支配的肌肉记忆过程,音阶和练习曲是演奏乐曲的基础。

我们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技术联系和大脑及听觉的联系,反对单纯的机械练习。单簧管演奏技术、技巧是为一定的音乐内容服务,用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思想感情的。不同的技术、技巧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不同风格的音乐。音乐内容是依赖于音乐而存在的,正确地演奏出音乐,就必须有技术能力,没有技术音乐是一句空话,相反,没有音乐,技术就成为空洞乏味的机械运动。有的人技术纯熟,可以演奏各种高难度的作品,但是没有想象,并不理解音乐实质,他们的演奏是没有灵魂的,只能算是机械的声音。而有的人音乐感觉很好,富有想象力,但是没有技术的支持,演奏不能得心应手,作品表演不完整,演奏时总有障碍,想完美的表现音乐形象就成了空谈。

以上谈的是一些单簧管演奏的基本理论和注意事项。在单簧管的学习过程中,好的乐器、好的个人条件是重要的,但科学的练习方法显得更为必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中所述的内容,善于思考、注意细节,持之以恒的刻苦的练习。我相信只有正确的打好基础,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技巧日益娴熟,完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素质,并使得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