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00起床,收拾洗漱完下楼吃早餐,早餐后离出发还有一点时间,我走出旅馆来到乡间漫步。昨晚在公路边看到了瑰丽的晚霞,今早出来就想着是不是可以看到日出,果不其然,在旅馆的另一边,红彤彤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

可这美丽的朝霞景象只给了很短的时间,还没等到太阳出来,阴云就涌上了东方,周围的田园立刻暗了下来。昨天到时只顾得抢时间看晚霞了,今早起来才看到,这旅馆周边除了草地还是草地,原来这里就是个牧场。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

这里就是纯正的英国乡村。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3)

目光所及之处,除了这家旅馆,别无他家。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4)

从旅馆的招牌上看到,这家红翅膀汽车旅馆,住宿费是39.95英镑,这样的价位应该算是很便宜的了。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5)

今天行程的安排还比较紧张,早餐后我们直接驱车去往牛津。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6)

剑桥到牛津的路程是156公里,我们昨晚住的地方正好处于中间,所以路途也就一个多小时时间。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7)

昨晚住的地方比较偏僻,但这条去牛津的路途上还是有不少村镇的,这也让我理解了昨天拍晚霞时公路上来往车辆多的原因。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8)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9)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0)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1)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2)

牛津与剑桥一样,并非只是一所学校,而是一座城。牛津市从公元7世纪已有人在那里居住,到公元912年,它已成为英格兰的一个要地。“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牛津由此得名。现在两地河流依然,原来的桥和牛车涉水过河的痕迹早已消失,但牛津桥却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和游客。牛津城是英国皇族和学者的摇篮,现在牛津已经成为了熙熙攘攘的世界城市。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3)

牛津距离伦敦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向来是伦敦西行路线上的重点,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讲学。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4)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是许多人前来造访牛津的最主要原因,这个大学城在过去八百多年中,为全世界造育出许多杰出人士。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不管如何,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为取得国王的保护,就来到了这里。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5)

12世纪末,牛津被称为“师生大学”。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长。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西元13世纪中期之后各个学院陆续成立,开始了牛津大学的璀璨岁月。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6)

牛津市,是英国最具学术气质的城市,与剑桥一样,这里没有围墙和校门,30多个历史悠久的学院散布于城市各个角落。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7)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8)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19)

构成牛津大学的学院有许多是在13至16世纪之间创立,基督教会学院是1525年渥西枢机主教创建,作为培训主教的教会学院。汤姆方园里的塔楼上半部是列恩在1682年建造,为本市最大型塔楼。1648年汤姆大钟挂上时,学院共有101名学生,因此在晚上9:05分(牛津的时间比格林威治慢5分钟)大钟敲101下,提醒学生注意宵禁(1963年起不再实施)。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0)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1)

尽管现在的牛津还是那个古老的大学城,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使牛津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2)

在牛津城漫步,分不清哪里是校园,哪里是街区,就像走在一座古老的城堡王国中,你会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止了脚步,一排排接踵而来的中世纪建筑,向你讲述着牛津城古老的历史。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3)

走在牛津,就像穿行在英格兰历史的长廊中。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4)

这座殉道者纪念碑就伫立在牛津的停车场附近,纪念碑呈现哥特式建筑风格,上面有三个人物,是血腥玛丽时代宗教改革运动的殉道者。据说玛丽的父亲为了能与她的母亲离婚而在英格兰大力推行基督教新教,因为天主教信徒是不能离婚的。他死后王位由他的女儿玛丽继承,为了报复自己的父亲,玛丽大肆迫害新教的教职人员,史上称她为“血腥玛丽”。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5)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6)

他乡的童年之英国篇(浮光掠影看英爱)(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