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我曾经在青岛即墨坦克31团当兵体验连队生活,我一直向往去游览著名的崂山。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在《聊斋志异》中知道了崂山,崂山道士的穿墙术依然令我记忆深刻。来到31团实习我就想去一睹其风采,但一直没有机会。一来青岛和岙山卫令我目不暇接,一来战士们都说崂山太远,一天时间玩不过来,只好一直在等机会。我在7月28日首先到鳌山卫镇子去租自行车,没有押金我就把学员证押在那里,看车的大爷也知道我没有钱,但很爽快地把自行车借给了我。7月29日星期日一大早我看了地图,带上水壶就出发了。我办事向来不喜欢拖拉,一旦决定了,就要想尽各种方法去实现。我只相信一点:往前走,不要看后面。一个人前怕狼后怕虎,怕当天回不来,怕找不到地方,结果什么事都干不成。

早上5:20分,天还刚朦朦亮,我就从驻地出发了。我要在战术上重视我的决心,为了防止晚了回不来,只有早起早走,天气又凉快,何乐而不为?我很快上了公路,出发前我用了军事专业知识仔细研究了行进路线,以及可能遇到的地名和标志物,并按此行进。沿着公路骑行先到北庙,北庙右插有一条次级公路通向王哥庄,王哥庄有一条省级公路通向仰口,那里就是崂山东路的旅游区。一路上匆忙赶路比较累,一路飞驰在王哥庄我遇到了在崂山区坦克30团实习的弟兄们,他们在崂山住了一晚上,很是令人羡慕。同学见面格外亲热,他们游完了崂山正骑车往回走——世界真是太小了。他们狂喜地告诉我崂山风景如画,更加使得我游性大发。早上的太阳被云层遮住了,远处的山峦却被太阳照得点点闪烁,原来这些山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大石头,其间夹杂着草木但不发光,白渺渺轻烟般的云雾在诸峰缭绕,真的感觉如同身处灵境。骑在自行车上瞭望,只见房屋田舍井然鸡犬相闻,几个农夫在天地里忙活,一片悠然自得的样子。出了乡间小路,一条小河在路边,河水被反射光照耀得金光闪闪,而周围仍然昏暗未完全天亮,情景感觉恐惧,仿佛到了地狱之门,烟雾尽入其中。天上黑白相间层次分明,半边天乌云密布,而另半边天却湛蓝湛蓝的,视觉反差相当大,大自然景象果然狰狞。

不久公路很快蜿蜒到海边的山上,我沿着海边的公路骑车飞驰。从山上的公路向远处山下的大海眺望,蔚蓝色大海和天空在远处重合,美妙的景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不愧为“海天一色”。紧贴山间公路的下方是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大海如同一大块翠玉镶上了金边,沙滩如同金灿灿的黄金海岸,这里的美景很容易让人迷失了自己,可谓“迷魂路”,真是美伦绝幻。

7点多钟,骑车两个多小时我终于从鳌山卫到达崂山。崂山有好几条旅游线路供选择,由于我还要赶回去只能直接上山顶这样走马观花。(现在才知道当年我是从仰口旅游点上山的,运气还不错,是崂山一条最美的旅游线路)把自行车放在山脚我就直接上山了,走进崂山的大门,这时我是最早的一个游客,崂山仍然在沉睡中。只有一位老人和我一起登山,他是去开大门的,没想到我这么早来崂山。老人来到太平宫景点打开大门,一只黑色的小狗欢快地跑出来迎接老人,立起来和主人亲热,极尽讨好之能事,叫我好不妒羡。太平宫据说是一个皇帝不愿意干了,跑到这里当道士而修建的。我想:这样好的风景,如果换做我,我也不愿意干那劳神伤身的土皇帝的,乐得在此一片净土,登登山看看海,何乐而不为?

这时一个照相的师傅上来了,主动为我导游。太平宫有玉皇大帝和一些神仙佛像,不大但精美,蜡烛烟火供着,香烟缭绕。外面摆着慈禧太后的一只玉铣,洗一洗手,水花在上面跳动,水珠翻滚,不知什么原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登上了狮子峰,整个景区就我们两人。石头如同巨大的狮子头像,惟妙惟肖,让我非常吃惊。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狮峰观日”,十分醒目,每个字有1.5米高,可见石头不小,登上狮峰,光秃秃的石顶上竟然安放着一张石桌,四张石椅。坐在石椅上,但见那蔚蓝色的大海正向我们袒露胸怀,大海在阳光照耀下,泛起层层浪花,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崂山的传说故事(崂山的故事)(1)

崂山观海

大海象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子,身着一件镶嵌银色花边蓝色连衣裙,惬意地躺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几个红色泳装的少女在海水里不断地起伏,一只渔船宁静地停在浅海边,落下了帆,一片轻松自然的景象。崂山怪石嶙峋可称为一绝,千奇百怪各种各样:鱼、狮子、老人,几乎什么石头看起来都象自然界的奇观,在这里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石头很大,几十米高垂直地兀立;有的很圆,如同一只超级大的石球停在倾斜的山坡上,从边上走过颤颤抖抖,生怕它滚了下来;有的怪石林立,争奇斗艳,一个比一个怪,一个比一个狰狞;有的悄然独立,如同一只海边的贝壳等你过去拾起;有的色彩斑斓,层层叠障,每层颜色都不同。崂山的山峰更叫绝,有的山峰如同教堂上尖尖的顶,直挺挺的,无人能上得去;有的如同金字塔,似乎由一个个十几米高方方正正的大石头整齐叠起来,巧夺天工;有的中间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弯弯曲曲地直通山顶,多么俊秀而又自然的崂山!

崂山被称作“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荣称天下名山一点不假。崂山兼有山、海、石、林、泉之胜,登上去观海心旷神怡。崂山观日出更是赏心悦目,乐不思归。照相的师傅劝我留影,执拗不过终于照了,他一本正经地登记了我的地址,回到学校我还真的收到了照片。一路攀登,感觉崂山到处都是层叠的怪异巨石,如同大海抽干了海水,我们行走在海底一样狰狞恐怖。有时候我们完全行走在云里雾中,感觉自己在大自然中非常渺小,联想起这过去是海底,升起莫名的恐惧。圆滑的巨石停在坡上,仿佛一推就能下去。有时候在猛烈的海风中,我能够感觉到巨石在晃动。

看罢狮子峰、太平宫,便直接去揽天洞(又叫白云洞),小路的左边是一个巨大的山谷,这时整个崂山上只有我一个人,虽然我胆大,但崂山上风起云涌,一会儿遮住眼目,一会儿云水山变幻出可怕景象,让我心里扑腾扑腾的。看门的老人在山脚下告诉我,等一会儿再上,白云洞现在没有人。但是我并不害怕,捡起一根树枝就上了。只见远山“太平峰”几个大字在闪耀。我一面走一面喊:“崂山,我来了”,给自己壮胆。来到“揽天洞”外,感到确实壮观,很想上去登天,然而黑森森的洞口仿佛要吞没我,让我很是犹豫。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万一里面有蛇怎么办?但是我下定决心还是上,要不然就白来了。一进洞口,立刻就感到冷气逼人,想不到洞里面如此冷森森。我终于想到了鬼神白蛇传,她们应该就在这样的洞里修炼成仙。我一向不信鬼神,这时竟有些动摇了,正低头向里面爬去,突然“啪”的一声,吓得我赶紧逃了出去,我以为里面有蛇或蝙蝠之类的动物,但出来没有任何动物的迹象,推测应该是从洞壁上渗落下的水珠。幸亏看过《正大综艺》,学会了不少猜谜的本事,要不然早就逃之夭夭了。连续退出来两次,第三次壮了胆就上,进入洞深处,一片漆黑,头都能碰着洞壁顶部,不是脑袋被岩石磕了,就是膝盖磕破了,最后我咬咬牙豁出去了,一定要过去。划了根火柴,双手趴在潮湿的地上,小心翼翼往前爬,上了台阶终于到崂山顶部。

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郭沫若的诗句《天上的街市》:

崂山的传说故事(崂山的故事)(2)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诗句,在这高高地山峰上欣赏这么美妙的诗句,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如果夜晚登上崂山方能更好地体会这些诗句的妙处。登在崂山顶上,海风呼啸而过,我需要紧扒着岩石,生怕被刮下那万丈悬崖。山顶上有块大石头,仿佛是被人故意放上去的,石头上刻着两个大字“天苑”。白茫茫的云雾中隐约露出的山峰和怪石,感觉“天苑”这个名字及其恰当——天上的乐园。站在山顶上我感到自己就是胜利者,对着山下那些如同蚊子般不敢问顶的人群,我大声呼喊:“喂——,真高,上来吧!”我想他们一定非常羡慕地看着我在上面疯狂地挥舞棍子的得意样子。我坐在这块大石头下面,这块巨石中间是空的如同一间小房子,我钻进去躺下来,一边啃着桃子,一边想着今天这个令人兴奋的日子。今天有云在山顶上看不见大海,如果在晴朗的日子看过去就相当壮观了。下山时特意走了另外的一条路,转到揽天洞顶上,只见两行诗句:“洞幽不雨草堂湿,山高云风暑自消”。路过一线天,很窄只能走过一个人。走过一段悬空的的铁索桥,便来到下山的洞口,洞口写着:“咫尺天涯”,仿佛是天上人间的交界。到了天宫游玩一通,在洞里瞎钻一气,竟然下来了,路程少了一半。

在一片残阳如血的黄昏中我正在公路上疯狂赶路,和崂山坦克团的同学一样怀有满心的喜悦。当天3点半钟就顺利回到了岙山卫。一个月后,我们终于离开了岙山卫这个难忘的小镇,在青岛我们大吃了一顿,感觉崂山啤酒还是很不错,然后踏上了返京的旅程。再见了,岙山卫;再见了,崂山。

这是当年凭记忆写的游记,没想到文中提到的地名都没有错,后来我们全家开车又去了趟青岛,再次造访了崂山、岙山卫,不知是不是上山的路线不同,崂山景致与当年完全不同,不过也很值得游玩。岙山卫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渔村,开发成了现代化的城镇,等我再来到海边,已经看到到处都是海边游泳的人群,换好游泳裤下到海边,发现海水没以前那么清澈了,那个当年美丽原始的岙山卫永远失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