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仔爱读史奇闻趣史第十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提要:纵观古今,有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俗语,那么我们理解的真的是它们的本义吗,还是另有它意?跟着笔者往下看。

从古至今用错的俗语(杂谈古今那些被千古传颂)(1)

无商不奸

第一个:无商不奸

其实它原称为"无商不尖",顾名思义,这个尖是古代的计量器,主要用作量米。通常在买卖米时,商家将装满米的升斗表面隆起部分用红木戒尺之类的东西削平;当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后,卖家会在买家的米筐里添一些米,原先削平的表面便会隆起一点“尖头”,也就是商家给客户的让利。这样做的生意人,会让客人觉得很大方。而如今却演变成没有一个商人是不奸诈的。

从古至今用错的俗语(杂谈古今那些被千古传颂)(2)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第三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这个俗语原为"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就是说想要抓到狼,就不能害怕走路,不能怕费鞋子。对于猎人来说,抓到一只狼不是易事,意味着要翻过崇山峻岭,古代多为草鞋和布鞋,废很多双鞋子那是自然,也就有了这个俗语。那么为什么"鞋子"传到今天变成"孩子"呢?

那是因为古代没有以"X"发的音,鞋子都被叫做"孩子"。后来读音分化,一些地区已经改成鞋子,但是像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和上海等地方还是读成"孩子"。现代把它理解成把孩子当作诱饵,得到上钩的食物。一传十十传百的就索性读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

从古至今用错的俗语(杂谈古今那些被千古传颂)(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第四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句俗语来自“嫁稀随稀,嫁叟随叟”,“稀”指的是少年、“叟”指的是老者,因为古代的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当事人都不知道双方的长相、年龄、性格等,只能通过父母和媒人的只言片语来自我臆想,只有在结婚当天才能真正见到,那时候一切已成定局了。

即使对方是幼儿或老叟,都只能认命,所以古代婚姻宛如一场有去无回的赌局。也有被称作“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就是说即使嫁给乞丐或老叟也只能跟随他生活一辈子。但前者是"稀"和"叟",意思相对应、读起来也押韵。传到现在就谐音读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从古至今用错的俗语(杂谈古今那些被千古传颂)(4)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第五个: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出自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这样说得好像黄河多干净似的,但黄河本为极其浑浊之物,跳进黄河只会越洗越脏,逻辑上是有矛盾的。现在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从古至今用错的俗语(杂谈古今那些被千古传颂)(5)

三个臭皮匠订个诸葛亮

第六个: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实际上,"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而裨将原指副将。全话意思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和经验能够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只不过后来根据谐音人们习惯读成"皮匠”。

读到这里,是不是宛如醍醐灌顶?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到了现在很多都变了味道,让人不免唏嘘?希望那些还没有被破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能够完整地代代相传。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喜欢可以订阅哦!更多精彩,敬请关注lovewins13814(长按可以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