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上,吴志明等委员们提议:把体育纳入到中考高,作为必考,赋分跟主科完全一致。说实话,这一份提议,我个人不太同意,主要原因有五个:缺乏前提、难定标准、基础差距、评分系统、根本指向。下面缪老师来一一解释这五个原因。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1)

一、缺乏前提

政协委员的报告中提到:这个提案的目的是激发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主动投入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保证教育经费中一定比例投入到体育当中,提升软硬件条件。我想说的是:靠这种措施很难倒逼整个教育体制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压力的改变。

体育考试很难作为催化剂,改变现在的教育之“累”。如果孩子们的文化学习压力降低,让孩子们投入更多时间在体育上,起码具备基础。但在文化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再加上体育考试,很有可能让孩子们累上加累,增加负担。

孩子们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是由考试和录取方式来决定的,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这种现状能改变得了吗?先减少孩子们伏案学习的时间,再谈增加体育锻炼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2)

二、难定标准

刚才我说过,只要是存在考试录取,只要是考试成绩决定了教育评价,你就很难避免学习当中的功利性。既然想把体育纳入必考项,那我想问:体育项目几百上千种,孩子们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多少种呢?恐怕两只手加两只脚一定数得过来吧?

不同的体育项目当中,每个人的优势和天赋都不同,跑步跑得快的,足球未必踢得好,比如博尔特;游泳游得好的,未必铅球能扔远,这里我就不举例了,毕竟没见过游泳运动员特地跑去扔铅球的。那么,高考体育考哪些项目呢?最后是不是就成了考什么练什么?

咱们的教育体系之内,中考是纳入了体育考试的,高中也有体育的合格考试,虽然高考不考体育,但是大学入学越来越强调体育测试,很多大学也有规定:体育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与其高考加入体育,不如咱们把这些跟体育相关的措施严格管理,严格执行。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3)

三、基础差距

有些差距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得到缓解的,缪老师说两个方面,你来看看对不对?一是生理差距,二是教育资源差距。

什么是生理差距呢?孩子的先天条件啊。众所周知,有些孩子天生身体健壮,没病没灾;有些孩子天生体弱多病,总进医院,而这种体质上的差距,要远远超过孩子们智力上的差距。体质弱的孩子,经过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但要说弯道超车,成绩超过身强体壮的孩子,你觉得几率有多大?

教育资源差距体现在城乡差距,要知道很多乡村的学校,硬件方面没有操场,软件方面没有专职体育老师,这些学校的孩子,你能指望他们在体育成绩上全面超过城市里的同龄人吗?把考试正式纳入中高考,且赋予高分,会不会增加这方面的“贫富差距”呢?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4)

四、评分系统

要考试,自然要有考试评分系统。大多数地区的中高考已经实现了电脑阅卷,密封试卷集中批阅等评分措施,基本可以实现阅卷的公平性。那体育考试可以实现吗?学生要亲自参与考试,成绩要当场核定,如何保证公平呢?

评分的权力下放到哪个层级?由谁来记录,谁来核定呢?只要是有人拥有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能力”,恐怕就很难杜绝舞弊行为,至少也很难避免社会大众对于公平性的怀疑。

除此之外,我们要不要考虑一下天生身体残障的孩子?要不要考虑一下后天受伤,尤其是临近考试受伤的孩子?要不要考虑一下临近考试感冒发烧的孩子?身体状况对于体育考试成绩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对于文化考试成绩的影响吧?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5)

五、根本指向

现在的体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的爱好和放松,从情绪上代表着快乐。如果纳入考试体系,赋予很重的分数,那体育会不会也变成应试的机器?从情绪上代表着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不是快乐吧?

我们总是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我们在用文化学习和文化考试来支撑,其他的“德”、“体”、“美”、“劳”,我个人认为很难用统一的、公平的标准来进行考试。

我们要提高的是孩子们的体质,而体质不同于体育,这是我最后要强调的一点。

我不支持把体育纳入中考高必考项目,并且赋分与主科相同,对于我提出的五点理由,你怎么看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6)

关注我,帮你带好家中神兽,助你规划锦绣前程。

体育中高考项目内容(中高考必考体育)(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