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我军建军起点是南昌起义,但第一支完全自主武装力量是叶挺独立团。

众所周知,“枪杆子”这一科学论断由主席在“八七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但是我党建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却是1924年10月由周公向中山先生提议成立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铁甲车的负责人都是党员,如队长徐成章、党代表廖乾五、副队长为周士第、军事教官赵自选、政治教官曹汝谦,3个排150余人绝大多数是广东区位挑选的青年工人和农民。3个排长莫奇标、李海涛、高超,后来也加入了党组织。这支铁甲车队,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1)

项英、周公、叶挺

叶挺独立团的成立,是借了广东国民政府成立的东风。

1925年6月,在广州成立两年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称国民政府。

为了统一军队的领导权,国民政府在黄埔学生、湘军、滇军、粤军和福军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1军到第5军,军长分别为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和李福林。

作为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国民革命军首次在军、师两级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

1925年11月,李济深为扩大粤军势力,把第4军第1独立旅扩编为12师,师长张发奎,朱晖日和吴奇伟分任副师长、参谋长。下辖3个团,团长分别是黄埔6期许志锐、保定6期缪培南、黄琪翔。

在扩编过程中,与李济深关系不错的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事部长周公,趁机提出一个建议:由广东区委出钱、出人组建34团,实际上就是李济深出“番号”我军“借鸡孵蛋”。

作为广东军阀,李济深本人深谙“合作共赢”之道,因此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2)

肇庆阅江楼

拿到“编制”,陈延年和周公在34团组成上格外下功夫。

这个34团核心力量是周士第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此外还吸纳了青年工人、农民以及部分黄埔学生军。34团建立了党代表制度,随后又让留苏归来不久的第4军参谋处长叶挺任团长。

李济深知道叶挺的实际身份,但为了合作也乐得送一个顺水人情。

第34团团部,就设在肇庆西江沿岸的阅江楼。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叶挺可没有心思看风景,而是带领34团深入肇庆周边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进行艰苦的实战训练。

1926年初,第4军12师别动队、先遣队合编为新34团,叶挺所部老34团改编为独立团,直属于第4军军部指挥。因为独立团的团长是叶挺,因此这个团通称“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刚一成立就赶上了北伐,而湘军第4师师长唐生智见风使舵,将军阀赵恒惕驱逐出了湖南。赵恒惕转投吴佩孚,并跟随叶开鑫一起讨伐唐生智,依靠优势兵力很快占据上风。

节节败退的唐生智向桂军李宗仁求援,李宗仁派8旅15团先期入湘,主力随后跟进。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3)

唐生智

当时,大多数地方军阀改编而来的国民革命军,明里一套暗里一套,都不想当北伐的“出头鸟”折损自家实力。只有第4军李济深见老对头李宗仁抢头功,不甘落后,急令张发奎12师先期北上。

然而,张发奎和12师远在琼崖(今海南岛),远水不解近渴。看到桂军8旅15团已抵达湖南前线,李济深转而命令叶挺独立团为先锋火速北上。于是,历史机遇来到了叶挺和独立团面前。

独立团作为第4军先锋团,在叶挺、党代表吴季严带领下,从肇庆和新会整装出发,经广东韶关、湖南郴州一路到达永兴。此时,叶挺独立团共3个营9个连外加一个机枪连2100余人。

独立团的团长、党代表,还有3个营长10个连长,都是同时期的佼佼者。

团长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第一次北伐中,独立团在关键的“三大战役”都争得了“头彩”。而第一次北伐的“三大战役”,就是指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三大攻坚战。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4)

北伐示意图

第一大战役,会攻汀泗桥,预备队叶挺独立团运气更好。

此战,进攻的主力是第4军12师和10师,直属于军部的叶挺独立团仅仅是作为预备队。但是,3万军队也不是白给的,他们依托高槠山、塔垴山和第4军主力隔河形成了僵持局面。

眼看吴佩孚助力将至,12师36团团长黄琪翔和独立团团长叶挺都提议“出奇制胜”。

关键时刻,幸运女神站在了叶挺一边:独立团侦知一条小道可绕到汀泗桥背后,代军长陈可钰批准偷袭计划后,叶挺在当地群众带领下最终成了汀泗桥战役的一支奇兵,又乘胜追击抢占咸宁城。

第二次战役,叶挺独立团“转正”担纲主攻,并率先突破防线。

在吴佩孚亲自坐镇下,独立团陷入合围,幸亏第4军10师28团和12师36团及时赶到。最终,在李宗仁第7军配合下,叶挺独立团和第4军攻克贺胜桥,吴佩孚仓皇北逃。

两战成名的叶挺独立团,在会攻武昌的战斗中付出1营长曹渊和2个连长阵亡的代价,激战3日爬墙进城与敌军巷战,并首先攻占制高点蛇山。战后,叶挺独立团有191位阵亡将士被集体埋葬。

第一次北伐,叶挺独立团剑锋所指攻无不克,为第4军赢得了“铁军”称号。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5)

新四军时期的叶挺

叶挺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全面抗战时,担任过新四军军长。

如果不是在黑茶山失事,叶挺完全可以有资格评选大将、甚至元帅。从上世纪90年代评选的36位军事家的排名来看,叶挺的排名恰恰位居十大元帅之后,而在十位大将之前。

叶挺独立团出了2位军事家,除了团长叶挺还有一位2营营长许继慎。

许继慎是黄埔一期,后被组织派到鄂豫皖苏区任红1军军长,是后来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顶头上级。1931年11月,许继慎被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解放后,被列为36位军事家之一。

独立团的党代表吴季严,是陈独秀的外甥、周公的同学。大革命失败后脱离了组织,在江西一家报馆任职,此后一生甘于清贫。还曾多次拒绝老同学周公的接济,1952年因病去世。

叶挺独立团1营营长周士第,北伐期间升任团参谋长,后来以25师师长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战和解放时期,一直在八路军120师和华北军区。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6)

开国上将周士第

但是独立团另外2位营长,就没有周士第那么幸运了。

除了2营长许继慎,1营继任营长曹渊牺牲在武昌,3营长杨林牺牲于1936年东征。

和曹渊一起牺牲在攻城敢死队的,还有1连长莫奇标、3连长高超和8连长李海涛。

此外,2连长吴兆生、9连长胡焕文牺牲在醴陵泗汾桥,机枪连长练国梁牺牲在武昌,7连长张伯黄牺牲在南昌起义南下途中。这些牺牲的连长,大多是黄埔一期生、二期生。

在叶挺独立团的连长中,有2位比较有名:一个是牺牲于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叶挺独立团4连长卢德铭,另一个就是牺牲在黄麻起义的副总指挥、叶挺独立团5连长刘光烈。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叶挺独立团4个营长)(7)

袁也烈

叶挺独立团的团、营、连长,看到新中国成立的只有吴季严、周士第和袁也烈。

作为独立团的6连长,袁也烈参加了南昌、龙州起义,先后任红7军团长、山东军政干校副校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