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睡醒了?昨晚也不知道喝那么多酒干嘛!这下又去哪了?”

阿杏听了小忠的话,突然想起之前和小刚商量过关于小忠上学的事,就对着小忠说道:“小忠,你也不小了,天天就知道在那玩,妈妈问你,想不想上学呐?”

小忠六岁半了,也该到上学的年龄了,那时候没有学前班,没有幼儿园,农村家的孩子一到上学就是上小学了。

小忠没有多想,发问道:“妈妈,上学是什么,上学好玩吗?有没有好吃的米花糖?”

“好玩呀,有呀!”

“上学哪有什么好玩啊,一天天长大了,天天就知道玩,就知道吃糖呢”

这时候,小刚从门口的楼梯上走了进来,打断了阿杏说的话。

小刚家大门前是一座高高的石梯,拿石头堆砌的,那时候没有水泥,买不起砖,大多数农村家大门前的楼梯都是拿石头直接堆砌的,不过挺稳的。

“妈妈,爸~爸回来了!”

小忠一边拿着飞机玩具一边指着爸爸,奶声奶气的对着阿杏说去。

“小刚,大早上你哪里去了!”

阿杏已经戴好了围腰,准备开始做些早餐吃,农村里的早餐,通常都是吃些剩菜剩饭,或者啃几个土豆红薯,或者家里有面条的话,可以煮面吃,不过那时候吃面也是很奢侈的事了,很多家里都吃不起。

“哎呦,我的小忠宝贝!”

小刚一把抱起小忠,放在了身前摇摇晃晃的,朝着阿杏说到:“那个我去村长那里打电话了。”

“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去那打电话干嘛呢?”

阿杏说着还偷偷白眼了小刚一眼。

“我们之前不是说要送小忠上学了嘛,这大老远的也难得去一趟,那不是有村里的座机,就想打电话问下二舅怎么说!”

小刚说罢,便把小忠扛在右肩上,蹒跚着向阿杏走了过去。

“昨晚喝酒回家的时候,不是还嫌我烦呢,挺威风的说这事不管了吗?”

阿杏说着又是一个白眼过去,不过转头嘴角上扬,飘过一丝暖意。

小刚挠挠头,轻轻放下小忠,安慰地说道:“哎呀,阿杏,我那是喝醉酒了,才胡言乱语说错话了嘛!”

“……行吧,那二舅那边怎么说?”

阿杏撇嘴沉默了一会儿,有些委屈地转过身来,声音调高了不少。

二舅是阿杏的弟弟,小阿杏几岁,黔柳学院师范生,毕业后通过国家分配,近几年才来到达喜小学,因为表现优秀,现在已经是学校主任了。

二舅那时候读的师范生其实相当于高中毕业,不过那时候在农村小学里好多都是初中毕业后就可以来村里学校当代课老师。

小刚的四哥小林就是如此,初中毕业后,就在另一个村里当起了代课老师。

不过那时候交通条件非常落后,教育也非常落后,教育所用的房子一般都是民居住房,或是村里有条件一点的筹资建造。

工资的话,也特别少,以前还是村里的生产队拨付,现在逐渐转到了村镇财政上来了,一个月几十块钱。

农村小时候的一些记忆(农村人家2)(1)

旧时农村学校教室

村办学校的发展和落后,也是因为村里经济落后、交通落后、教育设施落后,学生特别少,那时候真的特别贫穷,基本上没有钱财来供养孩子读书,很多只读了一两年,读完小学的也没有多少,读了一星半点辍学不读的比比皆是,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很多苦,奔着大人外出谋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小刚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许多像小刚这样的基本上都出去打工谋生了,或者有些家庭都是男的外出打工留着女的在家看守照顾孩子,甚至一些爷爷奶奶还在的大多都是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夫妻双双外出打工谋生,特别的辛苦贫穷。

就像小刚幺舅家的小孩子,都是留给外婆一个人照顾,所以每每农忙时节,小刚都会和阿杏一起去到酥床村外婆家帮忙外婆做农活,做完了再回来。

“二舅说拿去学校,这个学期开学了就可以拿去了他讲,嘿嘿。”

小刚嘿嘿笑着,继续扛着小忠。

“真的啊,我就说吧,二舅在,没事的。”

“之前四哥小林还说等七岁过了拿去,我就说没事吧,我这弟弟看起来还可以。”

阿杏一脸开心自豪的夸着自家弟弟,如是完全忽视了小刚。

“那也不完全都是他好吧,那还是我出马了呢,怎么说我也有苦劳好吧,真偏心呐你。”

“你说是不是啊,小忠!”

小忠摇摇头默默,显得很可爱。

一边阿杏也炒好了剩饭剩菜,像是没听见一样,招呼着小刚过来吃东西。

一个星期后,小刚拿着户口本带着小忠办理了入学手续。

小忠从此,也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不过一开始也不熟悉,小忠那时特别的懒,开始上学课堂里都是一些不熟悉的人也不适应。

那时候大家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好看漂亮的书包,装书的一般是帆布包,一用就是整个小学,不过还有很多小孩子用的书包是拿饲料袋子来做的,甚至比较直接点的就直接拿饲料带装书一只手提着,小忠他们那时候就是这样的。

小忠上学的时候,大他很多的哥哥姐姐有好些个都没读书了,都出去谋生打工了。

像小刚的大哥大金的儿子思霖,二哥小强的大儿子六斤和小儿子小波,还有三哥蜡胡的大女儿梅花等等都没读书了,大多都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来供养他们,还有一些是他们的父母觉得那时候读书了要是后面读不好了也没有什么用啥的,又碍于主要的家庭经济原因,让他们都早早辍学或是读完小学都没读了。

其实真的挺无奈的,面对那样的背景和环境,那时候经济落后,真的很多农村家里都非常贫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不过小忠读书那时候,还在读的有:他大伯的女儿小乔,三伯的二女儿小珍,四伯的大女儿丽珍、儿子大江、三女儿海鸥,基本上就这些了。

小刚家大哥有两个女儿,一男一女;二哥有两个儿子,三哥那时候有两个女儿,四哥有四个子女,那时候小刚四哥还有一个女儿还没到上学的年龄,每天就在家里帮忙做农活。

小刚上小学的时候,小刚四哥的大女儿已经读初中了。

所以还在小学读书的哥哥姐姐里,最大的就是小刚的大姐小乔,其次是他四伯的儿子大江,然后就是海鸥、小珍。

小乔四年级,大江三年级,海鸥二年级。

刚进入学校,小珍和小忠是在一个班里。同村的还有几个男生,大家平常都在一起玩耍。

那时候小学就只有两本书,语文和数学,因为经济和交通特别落后,很多书本都很旧,甚至有些学生都没有书来学习,大家要么互相一起看,要么就找以前哥哥姐姐用过的的书来看。

不仅连书都是破旧不齐的,而且学校的设施也特别陈旧,在学校里有一个木质的篮球场地,篮筐都要散架了,连写字的黑板桌子椅子等等都是非常陈旧的,两个人坐一张长凳子,共用一个桌子。

农村小时候的一些记忆(农村人家2)(2)

过去农村桌椅

那时候学校里有六个年级,听说之前才有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后面改到了六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人数一般都很少,一个班大概就30个左右,越往高年级人数也会越来越少。

刚进入学校的小忠不怎么喜欢学习,特别的懒,还有点笨,经常会在课堂上睡懒觉,上学回家的时候,走不动了就让大哥大姐帮忙背着书包,很多时候即使哥哥姐姐帮忙背书包了都显得懒洋洋的。

不过,可能也是太饿了的原因,那时候早上七点多起床吃点东西就去学校,然后到了下午四点钟才回家,所以一些离得远的学生早上还会带些饭去学校等中午吃,或者是带一些地瓜红薯这些方便吃的。如果起得晚了,或是忘记了就饿着一整天,特别的难受。

相比较,离得近的学生就比较好,中午休息可以回家吃饭,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要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哪怕快一点都是20多分钟,又都是山路,所以来来回回特别麻烦,也特别累。

每天回家之后,阿杏也会在家里的锅里给小忠留下好吃的饭菜等他,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是小忠吃得也很开心。

而到了晚上,小忠一家三口还有小忠的爷爷就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爸爸妈妈做的晚饭,小忠的奶奶在小忠不到一岁的时候就不在了,好在还有小忠和爸爸妈妈陪着爷爷一起。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有多久,小忠的爸爸小刚就离开家外出谋生了。

写在最后: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大家有喜欢农村,喜欢农村人家的,可以点个收藏,或者可以关注我,后续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好看的《农村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