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一 古琴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1)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韵。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二 古琴的构造

1.琴面

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向内外侧呈瓦弧形,与底板胶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与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调和的底胎,干透磨平后多次擦拭生漆而成。琴面木材须选料精良,纹理梳直匀称。若能觅得古桐木、古庙大梁悬钟之木,或古代棺椁老木更佳。琴面内腹斫成膛腔,在龙池、风沼处留有微微隆起的纳音。一般常见设有两根音柱(天柱、地柱)连接着面板底板,传导振动。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2)

2.琴弦

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缚弦七根,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今多用钢弦。如果弦绕至雁足时圈数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线接续增加弦的稳定。

3.琴徽

一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标志,称为徽。徽多用螺钿制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银、玉、石等质地的材料精制而成。徽的点位实为弦的泛音振动节点,自然而成,其音律为纯律。在按音弹奏时则作为按音音准的参考。

4.岳山

在琴面右侧头部8—10厘米处横嵌的一条硬木,称为岳山。用硬制木制成。

5.蝇头及蝇头的打结

用弦头的一端绕结而成,并位于岳山顶端系连绒扣的弦结,称为蝇头。因两小圈形如蝇头而得名。打结时不宜过大过小以求美观。

6.绒扣及绒扣的搓捻系结

连接蝇头与轸子的丝绞称为绒扣,绒口一般用稍粗的真丝丝线搓绞而成,具体方法:择12—14根50厘米左右或更长的单股丝线,固定一端(在无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可用牙齿咬住一端),双手掌心相对,左手向上、右手向下搓捻丝线的另一端。待丝绳起疙瘩后,一手捏紧搓捻的一端,另一手将疙瘩揉匀,再将丝绳对折合拢,顺势搓紧丝绳,形成自然的绳绞,尾部打结以防松散。

在蝇头打结和绒扣系结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琴弦打结蝇头的一端约有6—7厘米长、由丝包缠的部分,这部分切忌漏出结外,以免影响琴弦的充分振动(剩余的端头部分待打好蝇头结后剪去)。上好弦的蝇头应置于岳山顶上的中部,不可向左超出岳山,否则音色必然木讷。也不可过于向右低垂,以免影响弦音的升高。其关键在于轸颈部绒扣的调节,绒扣头部的长短适度,及对绒扣绳绞伸缩弹性的估计。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3)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4)

7.琴底

常见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质木料制成,起反射音响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面形(也有与面板胶合的一面斫成向上微凹状)。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5)

8.龙池、风沼

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或圆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称龙池,尾部小的称风沼。

9.雁足

在龙池与凤沼之间近风沼(约琴面的九徽)处,有两只支撑琴体和系缚琴弦的脚,称为雁足。因须承重力,雁足都用坚实木料制成,因系琴弦故与底板的锲缝必须严密牢固。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6)

10.轸子、轸池、护轸

轸子系绒扣调节琴弦松紧长度、改变音高之用。多用红木、紫檀等坚韧耐磨的木料制成。中心头尾穿通,颈部旁侧有一斜孔与中心孔相通,侧孔斜向顶端。考究者孔口呈钝状,顶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底板上储放轸子的浅平凹槽,称为轸池。底板琴头两侧向下垂凸的部位称为护轸,保护轸子免受外力碰击。

古琴购买(古琴的结构详解)(7)

三 教学视频

必需视频,每天一条贴近生活的实用视频。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搜索“必需视频”关注我们~

必需视频致力于打造实用类教学视频,包括美食、健身、乐器、茶文化、美容、户外和婴幼儿护理。

大家更希望看到我们更新哪类视频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