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十八路诸侯的讨董联盟,以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袁氏家族是一个在乱世能够振臂一呼,群起响应的家族,古代像袁绍家族这样大族人家为数不少,同一时期的荀彧等人,家族也是河南颍川的世族,不论是在地方还是在全国来看,都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家族,然而古人却说“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你知道是为啥吗?

五代另起坟

说到中国古代的许多大族人家,都是传承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大家族,唐文宗李昂曾说“吾家二百年天子,竟不如崔卢耶”,古代的那些大族人家,能够传承多年,在社会上形成的强大影响力,不单单是靠祖辈的余荫就能办到的,每一代都需要有领军的人物,带领家族不停的前进才行。

人死后为什么选山头(人过五代另起坟)(1)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祖辈辛辛苦苦打拼下的事业,延续五代以后,影响力或许就要慢慢地消退了,春秋时期讲究宗法制血缘关系,天子的嫡长子继承天子的位置,其他的儿子被封为诸侯,依此类推下去,到了几代人以后,那些许多的庶出贵族子女,慢慢的就变成和老百姓一样,没有什么特权可以享受了。

汉武帝的推恩令,其实也是这样的,刘备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却干着织席贩履的营生,就是因为传了几代以后,子孙越多,能继承的东西越少,到后来也就和平民百姓一样了,如果想让自己重新获得祖辈那样的光芒,就需要自己再另外的奋斗了。

人死后为什么选山头(人过五代另起坟)(2)

《左传》里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里的坟字说得是典籍的意思,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说你靠着学问和知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后来的科举制,许多的大族人家,都能靠着知识,让自己家族从新走上巅峰。

杨修家族在三国时和袁绍家族一样,都是四世三公的大豪门,但是在曹操时期都被打败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和杨修一样,同出弘农杨氏,可谓是让杨家再次辉煌;宋朝的司马光,是西晋司马氏的后代,靠着科举考试,最后配享宋哲宗的太庙,让家族再次走上巅峰,他们的成就,就是“五代另起坟”的典范。

人死后为什么选山头(人过五代另起坟)(3)

三代必走人

房子是大家用来居住的屋子,古人修房子的时候,讲究“天圆地方”,很多家族都是几代人一起居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共同建设,让这个家可以成为大家安稳人心的地方。

人死后为什么选山头(人过五代另起坟)(4)

《汉书》里说“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这里的“三代”说的是从祖父到孙子这一代,《宋史》里说“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录”,这里的“三代”是说从曾祖到父亲这一代,无论从哪一辈算起,三代人的时间都很长,一旦过了三代,家里肯定是会有人离去的,毕竟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是自然的规律而已。

人死后为什么选山头(人过五代另起坟)(5)

然而三代还有其他的意思,相传有人曾说武则天是“唐三代后,女主武王”,这里的“三代”说的是三十年的意思,古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的河床比较高,下游泥沙淤积,经常会改道,一个曾经叫河西岸的村子,变到东岸了,也就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后来的人们把这句话作世事无常交替变化的一个意思。

人死后为什么选山头(人过五代另起坟)(6)

人们搬家或者是离开曾经居住的地方,本就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事情,而过了“三代”的时间,根据情况做出一些改变也是正常的现象。

结语

人们不论是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现代,大多数人都是努力拼搏奋斗一生,只是期望生活能够善待自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家前进的步伐,可是奋斗而来的事业,或许只能安稳的传承几代,要想自己家族能够长久的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培养下一代。

没有什么竞争是会停止的,这是自然的规律而已,停下来就意味着不进则退,这是社会的现状,靠人力是无法改变的,总之,不论你家族曾经多么辉煌,只要你不努力,就有可能败光,而如果想要保持这样的生活,就需要自己好好拼搏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