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

《权力的游戏》迎来了大结局。但是对大多数粉丝来说,这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噩梦。

要问粉丝们对这部号称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美剧有多失望,咱们看看这张图就明白了。这得是有多大恨啊。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1)

实际上,《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前2集刚开播的时候大家还是很期待的。但是自从夜王莫名其妙被二丫干掉以后,观众们就开始不满了。作为第5季开始以后,全剧最大的bug一般的存在,居然这么轻巧就死在了二丫手上。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2)

这完全没有逻辑可言啊。这实在超出了观众的心理承受程度。

然而,观众们发现,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4、5、6集,权游的收尾剧情是越来越烂。当观众们看到阿囧居然一刀砍死了龙妈以后,他们彻底愤怒了。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3)

有人说,这简直就相当于金庸当年在明报连载了2年的《神雕侠侣》,让杨过杀掉了小龙女啊。

那么,观众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呢?

因为幻灭,非常的幻灭。因为他们追了10年的剧,在这个过程中,剧中的各种人物命运已经深深牵动了各位粉丝的内心,换句话说,观众对剧中人物已经有感情了。

影视剧,特别是成功的影视剧,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有很深的代入感,就是幻想自己会是剧中的某个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剧中人物的结局非常惨,非常不合理,观众就会产生极大的幻灭感。

那么,影视剧这种幻灭感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幻灭感呢?

1、编剧的手决定了虚拟人物命运

当我们谈论文学和影视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可能很多观众都忽略了。

那就是所有虚拟人物,本质上都是文学艺术以及影视艺术的加工。

换句话说,无论是文学中的孙悟空和唐僧,还是电影里的至尊宝和紫霞仙子,其实都是艺术加工,文学方面就是作家,影视方面是导演和演员一起创造出来了虚拟人物。

很多作家都说过类似的话,就是写作品就像是怀孕,小说写完就像自己的孩子。总的来说,文学作品以及其中的文学人物形象,说白了,都是作家一手创造出来。

那么,这些文学人物的命运,就是掌握在作家手中。影视剧也一样,在《权利的游戏》这部剧方面,掌握各位粉丝心心念念的龙妈和夜王命运的,就是在上文提到的2位编剧兼制片人。

关于作家和编剧如何掌控这些文学人物命运,孙渣的一个漫画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他虚构了宇宙中最厉害的超级英雄,共分为十个等级。结果第十一阶是谁呢?就是编辑,至高创造者的编辑。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4)

等等,这还没完,编辑上面还有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5)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6)

那就是主编和老板。

所以那些让很多读者看得如痴如醉的漫画故事中的超级英雄们,就算是钢铁侠也好,蜘蛛侠也罢,也无非是编辑,以及编辑背后的人操作的。

当然,编辑并不会随意瞎写。他们当然会遵循基本的逻辑,也会照顾读者和观众的心情。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复仇者联盟》系列,还是《冰与火之歌》,作为商业化的影视作品,它就是给观众造的一场梦。

2、文学和影视作品人物也有其生命力

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人物,属于文学和影视艺术加工创作。

那么,是不是说,这些人物就会完全被作者或者编剧玩弄于股掌之上呢?

也不是。

一旦一个虚拟人物被塑造出来,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尤其是,当一部小说或者电影发布及公映以后,这个作品本身就已经脱离了创作者的控制。

特别是观众会对作品进行自己的解读,他们的理解和作者的理解可能并不一样。

这个时候,虚拟人物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在观众和作者的交流之间。

咱们以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为例。当年这部电影在网络上火了以后,周星驰去北大演讲,下面的学生提问,谈起对至尊宝这个人物的理解。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7)

结果很多说法连周星驰自己都没想到。周星驰说这些大学生提出的解构主义啊,后现代主义啊,至尊宝这个人物体现出的悲剧性啊,所有的这些东西,周星驰自己在表演,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压根就没想到过。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8)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人物,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在发布之后,在公映之后,在创作者和观众进行了交流以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我们常常说,好的作品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天然存在,只不过是这个作家恰巧发掘出来了。所以咱们有一句诗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时候可能就是创作中在进入到那个境界之后,它自己就出现了。

金庸也说过,当他写了杨过和小龙女之后,当这个人物出现以后,后面要发生的故事就不是他说了算了,而是要跟着人物的性格和逻辑发展。

所以虚拟人物也会有自己的生命力。后来金庸新修版小说,很多读者并不认同,他们宁愿继续认可之前的三联版,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已经超出作者的控制范围了。

3、观众的幻灭感来自于自己的解读和创作者之间出现了巨大偏差

所以,一部优秀的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人物命运的发展,要符合其内在逻辑,更要符合观众对这些人物的认知。

《权力的游戏》之所以会让观众产生幻灭感,正是因为2个编剧后面编出来的剧情,脱离了之前人物的内在逻辑,更严重偏离了观众在前面7季的观看过程中,自己建立的认知。

观众的心目当中,龙妈应该是什么样的?雪诺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它主要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些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了。

我们看观众最大的不满,就是编剧强行让龙妈黑化,暴怒屠城,烧毁了君临。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9)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10)

观众为什么会对这一点不满?因为这部符合龙妈在之前7季建立的人物逻辑。龙妈本来是上一个王朝的公主,被自己的亲哥哥出卖用来换取王冠,龙妈靠着无法烧死的神迹,孵化了3条龙,她解救了奴隶,人民追随她,在前面7季,龙妈的形象是善良的,为奴隶们所拥护的女王。

结果在这最后一季,什么小恶魔,什么八爪蜘蛛都背叛了她,史塔克家的这些人都变成了白眼狼,龙妈辛辛苦苦带着大军去北境对抗异鬼军团,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身边的助手一个个死去,龙儿子也死了2条,最后编剧说她疯了。

龙妈的结局如此惨淡,龙妈的人物转型如此突兀,观众如何不愤怒?

这就是幻灭。

《权力的游戏》最后剧情崩塌,告诉我们,创作者虽然一手创作了文学和影视的虚拟人物,但不要以为这些人物就会任由他摆布。文学和影视人物也有其自身逻辑,也有生命力。

千万不要低估了观众对虚拟英雄的感情。

不要让观众产生幻灭感。

创作者确实有自己创作的空间和自由。我们要承认,很多时候由于剧情需要,会出现一些说不通的地方,但关键是你要自圆其说。

这方面,我们要举卡梅隆在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时候的例子。电影上映之后,很多观众为杰克的死而惋惜,后来有个访谈节目,主持人说根据科学计算,当时杰克和萝丝躺着的那块木板,完全可以承受2个人的重量,所以杰克不用死啊。

对此,卡梅隆说“不对,剧本让他死,他就得死。”

权游结局观众人数(权游剧情最终烂尾)(11)

卡梅隆是对的。

这部电影的悲剧性,有一大半都体现在杰克死去了。为了这个剧情需要,杰克必须死。

但是杰克的死,让观众感受到了悲剧美,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所以这个安排就是成功的。

你还是要让观众感受到价值,而不是感受到幻灭。

但是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啊。

《权力的游戏》为什么最后剧情崩塌了?有人说其实从第一季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果。因为前面挖的坑太大了,后面实在没法园过来了。

之前那些大名鼎鼎的美剧,似乎都难逃烂尾结果。无论是《越狱》,还是《迷失》,都是开头有多惊艳,结果就有多恶心。

正是因为前面为了吸引观众,挖的坑太大了,各种离奇的情节,让观众一直爽,一直爽,但是最后填补了坑了啊。

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为什么稀缺?正是因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