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那个难忘的同桌吗(当年那些同桌的你)(1)

昨(2020年10月17)日在深圳参加西北政法大学的深圳校友会。

多才多艺的西北政法深圳校友竟然硬生生搞出了一台晚会,自编自导自演,网上观看人数超过10万,真让人为我西北政法而骄傲。

晚会上有一些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游戏中奖环节,这些自然与我们这些资深校友无缘,因为我们已经眼花手抖,玩手机游戏根本就不是我们的菜。

但组织者精心为我们预留了首怀旧歌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这首由高晓松作曲、老狼演唱的校园民谣曾经风行一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说来,高晓松不过只比我大三岁,但我是听着人家的歌度过了四年校园生活,真的是羡慕他的成名之早。

想来,人就是这样不同,看到许多当年如雷贯耳的名字,现在才知道他们不过比我们大几岁。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确实让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

你还记得你那个难忘的同桌吗(当年那些同桌的你)(2)

一晃30年过去,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熟悉这首歌。我身边一位年轻的师妹看我跟唱的很忘情,于是很吃惊的望了我几眼。哎,没办法,人老了,我们开始回味青春时光了。

突然间想起一个问题,我的那些“同桌的你”,现在都到哪儿去了?她嫁给了谁?她现在过的好不好?她在生活奔波忙碌之余是否还想起和我同桌的岁月和故事?

怕是不会,因为我都想不起那些同桌是谁谁了。

说来,前些天还真想起了一位“同桌的你”。

2020年国庆假期回老家,到表弟家经营的药房,正巧遇到一位小学女同学,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一一问起我们班同学的情况。尽管一时没有想起她的名字,但立即判断出她老家(现在是娘家)的位置,并根据她娘家的情况迅速对号入座,得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基本信息。

她说:你当年学习特别好,也不爱说话(这与我自己的印象不太一样,因为我自己从小就是个多嘴多舌的孩子),只知道一个劲地学习,不像我们就知道玩儿,我们当时都知道你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她还说:我们班的XX,她当时学习也特别好,好像还和你同桌过,我们都觉得你们俩郎才女貌,如果能一起考上大学然后能成一家人,那该是多么好,可惜她没有考上高中。

她这一说,我还真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位女同学,学习不错,在小学长期和我争夺班级前几名,人长的也不错(至少比我长的好看多了),而且好像真的和我同桌过。

好像当时有调皮的同学还给我们俩起了个绰号,分别是:皇帝和皇后。

她考上初中后,不知道怎么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后来没有读完初中就更不用说上高中了,然后就回家务农了。

再后来,听说她出嫁了,因为嫁的村比较远,我也就多年没见过她。

一晃现在想来应该三十四五年没有见这位“同桌的你”,但愿她过的好。

不禁想,如果当年真的一道考上大学,然后顺理成章,现在的我们会不会如当年的人设,会不会白头到老?谁能假设出这个结局?

你还记得你那个难忘的同桌吗(当年那些同桌的你)(3)

说来,我上初中也有几位女同学,可惜我年龄小开窍晚,初中毕业有位女同学送我一本彩色大玉照(当时流行的是送黑白三寸小照片),那可是位大美女同学。我竟然木讷到不知道给人家张好看点的照片,印象中给她也是送的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小照片。

也难怪我到27岁才结婚,而且几乎在小县城差点找不上对象(当年城乡差别大,尽管是大学毕业生,但城里人都不愿意选择农村出身的人为婚恋对象),这都怨我不懂事啊!

我的这些“同桌的你”现在大都在我老家的小城工作或居住。我当年在小城工作时,大家都处于结婚、生子、为事业打拼的年龄,因此少有联系。后来我离开小城到南方漂泊,有时回老家又怕麻烦同学们,也怕应酬,于是也就更疏于联系了。

好在有微信,但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分裂的厉害,大都是一条横杠,有些内容可见也更多是养生内容,同学群几乎长期处于静音状态,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进入了中老年。

读高中时有没有“同桌的你”,我想了半天也实在没有想清楚,因为那时男女比例失调,女生不是太多,再说那时推行应试教育,为了考大学、为了跳出农门,人人都在拼命地学,于是忽视了身边的朋友。

到了大学,“同桌的你”就更不用谈了,都是男的。因为那时往往是女生爱学习,坐在前排,我们这些男生比较懒惰,像我更是喜欢睡懒觉,人称“卧龙先生”,于是往往在上课踏着钟点进教室,坐在后排,“同桌的你”都是和我一样的纯老爷们。

想了好久,只想起了一位“同桌的你”,而且已经失却了联系,这让我很伤感。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致我们30年前的青春。

你还记得你那个难忘的同桌吗(当年那些同桌的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