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5977130653624579.html谣言内容:疑心不是病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疑心病太重是病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疑心病太重是病么(疑心病也是病)

疑心病太重是病么

来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5977130653624579.html

谣言内容:疑心不是病

修改意见:“疑心病”当然是病。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从根本上了解疑心病,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疑心”出现。

理由:首先,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疑心病”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疑心病”人群的家族中,存在与他病症相类似的亲属。这不是说当家庭成员患有“疑心病”时,其他家人一定会发展成为“疑心病”,更不是说“疑心病”者不能结婚及生育。当有近亲属如父母、兄弟或姐妹出现这种情况时,你的发生可能性便会相应地提高。其实被遗传的是“疑心”的倾向,有这种倾向的人,在压力下更易发展成疾病。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疑心病”者往往具有某些不健康的个性特点:主观、固执、敏感、怀有戒心、不安全、嫉妒、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对他人吹毛求疵、强词夺理、爱空想、遇事专断、不坦率、易激惹、不冷静等。尽管这些个性特点并不能构成疾病的必要因素,但当遭遇到某些社会心理应激或内心的矛盾冲突无法解决时,就将出现对人或事物长期的耿耿于怀。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育可能是“疑心病”的重要形成因素。幼年时与亲人的分离、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儿童时代受到严厉对待或遭受不幸等,都会导致成年后与他人在感情上慢慢疏远,性情敏感,对他人不信任,对自己缺乏信心,并发展为“疑心病”。

在此,作为一名心理科的大夫,我必须澄清两点,而这两点恰恰是我们老百姓在“疑心病”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疑心病”就是“怀疑”。现在我要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疑心病”与我们寻常说的“怀疑”是不同的,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上。 “怀疑”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会符合客观事实,而这些想法不会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人们也不会过分地关注。而“疑心病”则是 “怀疑”的极度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产生的。“疑心病”者怀疑的对象很泛化,怀疑的内容一般不符合事实,是一种心理失衡的表现。而且这些“疑心”状态会占据人们大部分的生活时间,使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于是“疑心”就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活模式,他人的劝说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二:“疑心病”是性格不好,不需要治疗,也无法治好。正如前文提到,“疑心病”人群常常伴有敏感、多疑、固执等性格特点,而人的性格在18岁以后基本定型,因此很多人会说:“要根本改变性格是不可能的。”固然性格不能完全被改变,但是性格中一些不好的方面是可以进行调整的,因为这些不好的方面有可能已经是心理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催化剂,如果进行适当的学习和调整,是可以克服“疑心”的。而对于那些本身就已经达到精神疾病程度的“疑心病”就更需要治疗了,因为他们会给患者本人和身边的人造成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就是“疑心病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 “疑心病”一定要治疗! 面对“疑心病”该怎么办?

话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提出问题:那当我们面对“疑心病”时该怎么办呢?有人说,“疑心病”者很可怜,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自编自导自演的悲剧。所以,无论是十多岁的花季,还是二十多岁的青葱岁月;无论是三十多岁的而立之年,还是四十多岁的中流砥柱之时,“疑心病”如若不治疗或延误治疗,都会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甚至家庭希望的幻灭。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产生,应及时地、尽早地进行心理、家庭、社会综合康复措施。 就“疑心病”者本人来讲,应当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和情绪行为,努力进行调适。这里提供一些方法和窍门给大伙儿支支招。

1)了解自己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猜疑之火往往和消极的暗示有关,敏感人群在一些“好事者”的煽动下,火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剧。因此,当听到有人传播流言时,千万要冷静,三思而后行,谨防受骗上当。

2)认识无端疑心的危害及不良后果,加强自身修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法国作家莫洛亚说:“多疑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好朋友。”多疑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认识多疑的危害,用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品质的干扰。在这里,建议大家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些世代传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只要我们虚怀若谷,就不会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无端猜疑了。

3)自我暗示,厌恶猜疑。心理学家认为,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能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所以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在背后说你坏话或对你撒谎时,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猜疑他”,“我不喜欢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达到自我暗示的作用,克服多疑的毛病。

4)改变固化的“他可能是在……我”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疑心病”者会不自主地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人或事,所以当自己意识到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时候,有意识地停止思考。这时你需要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如来上一杯绿茶或咖啡,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有时,真的只要一分钟,你就可以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5)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疑心的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我们常说,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与其你自己反复地猜疑、不停地抱怨,还不如开诚布公地与其他人交流,或加入他们的谈话。也许刚开始你会觉得不习惯,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也许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误解。所以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

6)完善自己的个性。你要做的是心胸宽广,努力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拥有一份自己觉得充实的工作,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要多与朋友和亲人交流,培养幽默感,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努力摆脱“疑心”的困扰。说实在的,我觉得看一些心理书籍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是心理学者们的经验积累。在此推荐两本我喜欢的书:《对错都是为了爱》、《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7)放慢情绪发泄的速度。当你意识到自己出现怀疑时,请先不要把这种想法投射到你的情绪上。这时,你需要做的是问问自己“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会不会太武断了呢?”,“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也许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事情不是我想的那么糟糕。

8)尝试给别人一些赞美。说实话,没有人会喜欢你总是小心谨慎、虎视眈眈、疑神疑鬼的样子。所以你可以尝试找一些“借口”赞美别人,这样你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这时你会觉得原来大家对你是友善的。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那我们家人和朋友可以为“疑心病”者做点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真诚地接纳他们,循序渐进地陪伴他们度过每个时期。你需要做的是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适时表达关心、理解和同情,让他们产生信任感。同时你可以给予他们解释、指导、疏通,使他们直面自己的负性想法,了解真实的状况,放下沉重的思想负担。

在很多时候,你需要鼓励他们,使他们建立自信和优势感,为他们营造轻松、温馨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当然,这也许是一项令人感到疲惫而又耗时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与“疑心病”者一起生活和交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正因为难能所以才可贵。

要记住,有时你小小的支持,就是给他们的大大的帮助。 如果“疑心病”症状况非常严重,如伴有明显的无法自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时,则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医生们会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心理和药物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家庭治疗、认知治疗、森田治疗、催眠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药物治疗(某些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情绪稳定剂等)。

也许要让社会大众彻底认识和接纳“疑心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实际上,并不是脑子有病才要看心理科,很多找不到原因的身体症状,可能就是心理疾病在躯体功能上的体现。所以当其它科室的医生建议您前往心理科就诊时,请感谢他们,这并不是侮辱,这是在帮助我们对症治疗。

最后,我还要将爱默生的另一句名言送给所有“疑心病”者:一个积极思考者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的愉悦。你期望快乐,便会得到快乐。你寻找什么,便会发现什么,这是人生的基本法则。

好了,这就是“疑心病”,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所以就让我们一起去做好三件事吧:直面它、接纳它、改变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