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籽料是相对于山料、山流水料而产生的,是玉石界自古相沿承袭的名词。在《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将和田玉区分出籽料、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田玉在收藏界一向享有玉石至尊地位,因其价格昂贵,市场上赝品泛滥,不可不辨。山料:直接采自于原生玉矿的山岩体玉料。玉料外形、块度取决于人为因素,玉料呈棱角状,玉质好坏并不确定。山流水料:属于次生玉矿的玉料,属残坡积—洪积—洪冲积成因。玉体大小不一,外形不一,磨圆度呈棱角—次棱角状,个别状况下可见浑圆状、圆状。有撞击痕、擦痕,有裂纹,局部有皮,玉质好坏不确定。大型玉料多来自于此。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有哪些(和田玉籽料的9大特点)(1)

所谓和田玉籽料,在地质学上属于玉矿—次生玉矿中的冲积、沉积型砂矿的矿产,以单块体的形式分布于河流,包括古河流之河床至河漫滩甚至阶地的松散物中,是卵砾石形的玉块体珍宝。简单地说玉籽料就是产自河道的砾石玉。新疆产出的籽玉,主要来自于昆仑山水流量较大的玉龙喀什河(古代俗称白玉河)、喀拉喀什河(古代俗称乌玉河)、叶尔羌河、克里雅河等及这些河流的古河床至古阶地中。在辽宁省岫岩地区的一河道中也产出一种近于籽料的“河磨玉”。近年,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产出的一部分籽料玉也进入了我国市场。籽料玉存在着独属的天然特征,产于新疆地区的籽料玉性状如下: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有哪些(和田玉籽料的9大特点)(2)

(1)块度与大小:基本为中—小型玉块,并以可掌握的小块玉多见。经过数千年的采捡,籽料在河道中的块度已越来越小,中等块度(20~50cm)的籽料已经罕见。

(2)形状:鹅卵石型的椭球体—不规则椭球体为主,外形趋向于流线形,在河流中的自然状态下,玉体的长轴方向与河水的流动方向一致,且玉体的小头端指向来水的方向。

(3)磨圆度:时间和距离决定了玉石的磨圆性,籽料玉多呈圆状、浑圆状,很少次圆状。但在河流上游,玉石呈中—高度磨圆性,有时可见次棱角状与浑圆状共存的籽料玉。

(4)光洁度:籽料玉在河流中,经受粗、中、细、粉各粒级砂石的磨砺,同时被具一定动力能的泥、水经久不断的冲击、冲刷,玉石表面的突出、擦痕被磨掉、磨平,产生了抛光效果好的光洁度。磨圆度高的玉体表面只具微型凹凸,需在放大镜下才可观察到。

(5)颜色:俗称“玉皮色”,指玉体的外观颜色,是原生玉色与次生色的混合色。原生色反映玉内质,次生色是外生地质作用在原生色基础上对原生玉色的改造色。天然的玉皮色与玉质是浑然一体的,色是由内向外透出来的,不浮漂,色活、色灵、有层次感,更有浓浓的、厚重的时空感。天然皮色氤氲、美观,着色浓度、色泽变化自然、大方。次生色与内质色的过渡无论在纵向还是在横向上,二者相互交融、浑然于一体。皮色的形态、深浅、浓淡、色种变化都是有规律而非是规则的,只有具备广泛的玉石经验的人才可领会、把握。常见的籽料玉呈白、灰、褐—黄、灰绿、灰青、黑色,也有极少数量的红色。人们对玉皮色的称谓有:鸡骨白、糯米白、枣红、金黄、桔黄、秋梨、虎皮、鹿皮、虾青、韭绿、黑貂、乌鸦等等。人工皮色色形规则、色浮漂、涩滞、呆死、艳丽、色调单一,其色质是化学染料甚至是有机染料,近年也发现了矿物质染料。在玉石行家看来,人工色无论做得多么巧妙,都表现出不自然、无灵动性、无时空厚重感的共性。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有哪些(和田玉籽料的9大特点)(3)

(6)玉皮:也称作“皮壳”。人们将具有较厚玉皮的籽料玉称为“璞玉”。玉皮的形成是次生地质作用的结果。长期的、不间断的、多种次生地质作用使玉石块体的表层产生结构、构造变化及化学组分的迁移或进入,改变了物质组分,从而造成玉石体表或组分或颜色或物质结构、构造上具有与内质存在差异的客观物质体层,即玉皮。玉皮是区分籽料与非籽料的最直观因素。即籽料必有玉皮。从时间说,存在时间愈久的籽料,玉皮愈厚;从离开原生玉矿体的远近来说,搬运距离愈远,籽料玉的玉皮愈厚。一般来说,玉皮的皮质较玉内质的硬度、润度、韧度都低,即玉皮质较内质疏松些。依据玉皮矿物组分的不同分为石皮、浆皮、玉质皮3类。石皮的皮质是非透闪石—阳起石类的物质,即石质物;浆皮的皮质一部分是透闪石类,一部分是石质物;玉质皮的皮质总体仍保持着玉的组分。一般来说,石皮的皮层较厚,难以盘润,行家谓之“死皮”;玉质皮较易盘润,行家称之“活皮”;而浆皮只能部分盘活。

(7)表面的细部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籽料表面用放大镜可观察到的类如人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的微细凹坑点是籽料的“汗毛孔”。籽料玉的“汗毛孔”既包含了玉质内透闪石集合体崩断、破裂产生的细密、不规则且深入到玉内的孔点,也包含玉体在自然界外力作用后遗留下的撞击、擦击凹坑(微观)。凹坑较孔点大,常包含多个孔点。根据“汗毛孔”来鉴别和田玉籽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不至出错。人工喷砂造成的“假汗毛孔”,其喷砂坑的孔沿、孔壁、孔底都较规整,与自然形成的凹坑不同。无论多么高级的人为技能,都无法代替天然成因。

(8)裂纹:又称裂隙、裂绺等。籽料玉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天然裂纹。在裂纹中有色素沉着,呈线状分布在籽料上,看上去是明显的色线。在山流水料、山料中,即便是明显的裂纹,由于其中的色素沉着的少,其色线不明显。因此,有些情况下,可考虑用裂纹色线判别是否为籽料玉。

(9)玉质:在辨别雕琢成器的玉件是否为籽料时,可考虑玉质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籽料的玉质相对较好、油润性较好、透明度略高。但是,玉质好的状况并不绝对存在于籽料身上,只可当参考因素。在理论上掌握了和田玉籽料的特征,再加上丰富的实践感知,一个成熟的玉手就脱颖而出了,在赝品充斥的市场上也就能睁圆慧眼、捡到籽料和田玉珍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