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潜伏》原著小说的应该知道,原著小说是一部短篇,只有一万多字,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却有30集,等于编剧重新写了一部中长篇小说。 电视剧中有很多场景信息量很大,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今天我们就讲讲电视剧《潜伏》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潜伏》第一集,余则成初到南京,打入伪政府的接风宴。名为接风,实际上是日伪情报部门送他的鸿门宴,堪称经典,内含多个历史事件和饭局哲学,称为教科书。

视频:重温《潜伏》里的这一部分

这一段是余则成打入日伪特务机构的重要环节,因为在场的都是老练的特务人员,所以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露出马脚,结果就是白白牺牲。所以,余则成的回答和表现,尤为重要,我们逐条分析

1. 周佛海主持饭局

周佛海,时任汪伪政权的财政部长和警政部长,掌管着伪政府的钱袋子和特务警察系统,大权在握。但事实上,他已于一年前(1943年)秘密投靠军统,为给自己留后路而悄悄替国民党做事。

而余则成原本是军统行动处策反科的外勤人员,执行的任务多为监视、监听,对外身份是军工厂的工程师。因叛徒李海丰出逃,被军统派到南京秘密执行暗杀任务。他的任务,是潜伏在南京汪伪政府的情报部门,摸清楚李海丰的行踪轨迹,执行暗杀另由他人负责。

所以,由周佛海牵头,将他安排在李海丰所在的政保总署工作。周佛海给他安排的身份是:劳文池,汪精卫安插在重庆的卧底;身份暴露后,潜回南京。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1)

《潜伏》周佛海介绍余则成

这一段,周佛海用几句话就概述了,但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巨大

首先,从座位上看,周佛海作为饭局发起人和主人,居正中;余则成作为有功之臣的回归,坐在周佛海的右手边,这也符合中国式饭局右侧为上的习惯。万里浪是政保总署处长,坐在周的另一边,其余两人依次就坐。李海丰因为不信任重庆来的人,故而坐在余则成对面,也体现了他警觉多疑的性格。

其次,在这一场给余则成接风的饭局,参与的人有周佛海、万里浪、李海丰、矢川少佐,这都是南京伪政府的情报高官,足见其对饭局的重视程度。但,这三人其实都不信任余则成。于是,他们轮番提问,验证这个卧底的真实身份。这是情报部门惯用的手法,无论是投靠还是归队的人,都要先进行一番甄别,确定没有问题后,才会给予信任。所以才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面试一样,每个问题后面信息量都很大。

2. 连续盘问,辨别真伪2.1 万里浪问:你怎么去的军令部二厅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2)

《潜伏》 万里浪发问

余则成回答:在中央干校时,康泽和蒋经国斗法,晚辈坚决跟随蒋经国,后来经他推荐去的军令部。

这里面包含的知识点有军令部、中央干校、蒋经国、康泽。我们依次来看,先说军令部,也就是原参谋本部,主要负责作战计划,万里浪的提问很有水平,因为军令部是负责作战的,任职的也多为军方背景。而历史上,汪精卫是文官出身,蒋介石是军方背景,二人政治敌对,所以汪精卫应该很少能接触到军方的人,尤其是军令部这种关键部门。同时,军令部二厅主管情报,万里浪很是怀疑,汪精卫怎么会在军方有这样一枚棋子?

余则成的回答也暗含很多信息,直接说自己在中央干校任职,后来被蒋经国推荐去的二厅。而中央干校,也就是后来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早起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等人创建的,干校还有很多“改组派”,也就是蒋介石的反对派,这部分人跟汪精卫关系比较好。所以,余则成其实是暗指自己以前在中央干校就已经是汪精卫的人。而中央干校后来基本被蒋经国控制了,成了他的政治班底,余则成则被推荐到军令部二厅,等于晋升了,万里浪知道的情报肯定有限,后续的事也就无法继续追问了。

在这里,余则成借用了康泽和蒋经国的矛盾冲突来为自己挡枪。康泽,是国民党特务元老之一,与戴笠齐名;而蒋经国是蒋介石长子,国民党接班人,太子系领军人物;两个人因为都想争夺三青团的控制权,所以发生了矛盾。最终,蒋经国胜出,康泽被迫出国考察。余则成的高明之处在于,抛出这个政治事件,对方既不能去问蒋经国,也找不到康泽,余则成在暗示自己识人眼光独到。

万里浪没有继续问下去,说明他暂时减少了怀疑。

2.2 日本宪兵队矢川少佐问:是否收到过电台?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3)

《潜伏》 矢川少佐发问

余则成回答:派过,但没收到。因为联络员江轮被部队征用,于是把电台沉江。

对话中提到的李士群(剧中李世群),是汪伪特工总部(俗称76号)的副主任,也是实际控制人,后来被日本人暗杀。余则成在这一问题回答的很干脆,派过但没收到;原因是,联络人乘坐的船,在汉口被二十军征用,所以联络人为防止暴露,便将电台被沉江。这一些列回答,时间、地点、征兵部队都说的很具体;二十军是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1937年抗战爆发后,二十军出川抗日,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余则成又是一番神回答,因为李士群已死,二十军在几次大的会战中被重创,幸存者七零八落,当时联络员也不见了;这番话的真伪已经死无对证,因为能证明的人都找不到了。

这部分,万里浪和矢川听的很认真,但是李海丰一直在吃饭喝酒,说明他知道,这两个问题都难不倒余则成。因为李海丰,长期供职于军统,接触的人和事物太多了,连戴笠都摸不透李海丰的水有多深,这一套说辞应该是情报特工训练过的,身为资深特务的李海丰很熟悉。

2.3 李海丰的三连问

第一问:军令部在南京的秘密电台,你知道吗?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4)

《潜伏》 李海丰第一问

上来就给一个痛击,李海丰的意图很明显,既然你是军令部二厅负责情报的,那你肯定跟潜伏在南京的秘密电台联络过,说出电台位置,算作你的投名状。

余则成回答:知道,有两部,一定转移了。

其实,余则成多半不知道电台位置,所以更要装的一清二楚,不告诉你位置,而是告诉你电台已经转移;同时还要紧扣自己的身份--二厅情报人员,军令部知道他的叛逃,肯定把电台转移了。

第二问:你是怎么暴露的?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5)

《潜伏》 李海丰第二问

余则成答:日本梅机关的组织被破获,被人出卖。

这一点,符合事实,又无法查证。因为日本的梅机关,本身就是最初对汪精卫的策反、监视工作的部门,余则成既然是汪精卫的人,那一定也跟梅机关有接触。问题是,跟他接触的人,现在叛变国民党了,无法查证。

李海丰在听到这一番回答的表情,怀疑又吃惊。吃惊是因为他没想到这个余则成居然认识这么多人,同时他说自己是被人出卖,李海丰的反应也说明了他对自己叛逃、出卖组织的事仍然耿耿于怀、心有余悸,所以他才会对重庆方面来的人,如此多疑。

余则成的话里话外,暗指他当年与汪精卫和周佛海交情不浅,事实上,日本梅机关当初策反汪精卫时,周佛海确实出力不少。现在汪精卫已死,无从查证;周佛海虽在,但这几人也不敢调查周佛海,所以余则成是在利用汪精卫和周佛海做挡箭牌。

第三问:军统熟悉吗?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6)

《潜伏》 李海丰第三问

这一问才暗藏杀机,因为余则成既然认识这么多人,又是情报线上的,肯定跟势力正大的军统能沾上关系,只要说一点军统的事,李海丰马上就能分辨真伪。

余则成回答:不熟,熊长官跟戴笠水火不容。

这回答也符合事实,因为军令部二厅的长官是熊世辉,这是一个国民党“政学系”的人物,与“CC系”“黄埔系”并列的政治派系,因多为政界精英,所以一向与特务出身的中统、军统不合。而李海丰,作为军统内部的资深人员,自然也不受军令部待见。同时,直呼戴笠其名,也说明余则成深受军令部的影响,看不起军统老板戴笠。

综上,在这一段2分钟的对话,余则成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涵盖了许多历史事件,也能具体的指出很多细节,表情上诚恳认真,举止小心翼翼,完美的演绎了一个常年卧底于国民党机关内的不起眼小人物。

另外几人的表情也十分到位,万里浪的冷眼相待,李海丰的多疑,矢川少佐的谨慎,周佛海的事不关己。

潜伏余则成把黑材料都烧了(潜伏里的这一段)(7)

剧中 万里浪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很多观众在看到这时,都会想想剧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将如此众多的信息量糅合到一段对话中,可见编剧的功力之强。

自此之后,余则成算成功打入政保总署,可以开始跟踪李海丰行踪,为暗杀做准备计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