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讲究“礼尚往来”,而在现代生活中,“送礼”更是一门学问,不同的节日需要送不同的礼物,不同的对象也需要送不同的礼物。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通用的礼物,什么时候都能送呢?在清朝时期,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新型礼物,曾风靡一时,但却以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退出市场,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

清朝最后十个铜板让谁拿走了(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万能礼物)(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在清代同光时期,旧上海成为最早的开放口岸之一,西方商人大量涌入后,他们将西方文化和物件也带到了上海,当族徽、奖杯、奖牌、锦旗等物件传入后,清国商人们看到一个“新商机”。

族徽、奖杯、奖牌、锦旗等物品在国外很受欢迎,那么,商人能否将这些物件的优点,全部集中在一个物件身上呢?经过一番研究创新,商人们制作出一个全新的物件,它就是银盾。

清朝最后十个铜板让谁拿走了(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万能礼物)(2)

清朝最后十个铜板让谁拿走了(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万能礼物)(3)

银盾就是用银子做的盾牌形状的礼品,上面雕刻着传统的花纹,比如龙凤、蝙蝠、寿星等图案。相信很多读者听到小编的描述后,会想到“长寿锁”。但银盾和长寿锁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购买者在购买银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吉祥花纹,并在中间雕刻祝贺词。比如:结婚贺喜的银盾可以雕刻百年好合、工厂开业的银盾可以雕刻开业大吉、小孩过百岁的银盾可以健健康康等等。

清朝最后十个铜板让谁拿走了(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万能礼物)(4)

除了雕刻极限图案外,购买者还需留下自己与收礼物人的姓名、头衔、关系等信息,工匠会将其雕刻在银盾的左右两侧。正因为,独特性和新颖性,银盾迅速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清朝银盾流行起来后,我们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银盾有多火:“家中有事不收礼,收礼只收大银盾。”但为何如此受欢迎的物件,却逐渐失去关注度呢?

清朝最后十个铜板让谁拿走了(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万能礼物)(5)

“银盾”是用纯银制作而成的,再加上錾花刻字、红木雕花底版撑架的费用后,银盾的售价为15枚银元,平民百姓无力购买,所以,它是一种高档的贺礼。

商家为开拓市场,让更多的顾客购买,他们又推销出一种新银盾,主要原材料是“铜”,当外面镀上银后,它的外观与纯银银盾几乎没有差别。制作成本降低后,价钱直接便宜一大半,赢得了平民百姓的欢迎。没过多久,铜制银盾便占据了银盾市场的“半壁江山”。

清朝最后十个铜板让谁拿走了(精明的商人发明一种万能礼物)(6)

银盾的销售额不断攀升后,各个商家直接扩大生产规模。可是,随着生产量的替身,银盾的销量却逐渐下滑。在销售市场中,我们经常听到“物以稀为贵”。银盾成批的出现后,人们对它的关注度和需求度便会下降,这样一来,销售量必将下滑。

民国时期,银盾几乎退出历史舞台。清朝灭亡后,百姓平稳的生活环境被打破后,送礼和收礼的风气也逐渐消失。正因如此,这件万能的礼品才会被大家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