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尾的正确方法(仔猪断尾的好处及其方法)(1)

1 仔猪断尾的好处

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的尾巴的作用其实并不大,其主要的功能是在有蚊蝇侵扰时来驱赶蚊蝇,并且使用尾巴与同类嬉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每天能量的消耗却很大。有研究表明,每天仔猪尾巴摆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每天代谢能的 15%,长期下来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将这一部分能量用于仔猪的生长增重,可将日增重提高2%~3%,因此,对仔猪实施断尾后可以节省饲料的同时,还可提高日增重,进而提高育猪肥的养殖经济效益。

防止咬尾症的发生。仔猪咬尾现象时有发生,是猪的一种恶癖,而猪的尾部被咬坏,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生感染,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染一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而患有疾病,影响生产性能。另外,猪尾巴受伤后,食欲也受到影响,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而使生长发育以及增重受阻。将仔猪的尾巴剪断后可避免咬尾现象的发生。

减少仔猪死亡,母猪在分娩后在哺乳仔猪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踩压到仔猪尾巴的现象,使得仔猪无法挣脱,有时会受伤或者造成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有的母猪母性较差,有恶癖,爱咬仔猪的尾巴,使仔猪的尾巴受伤,易发生感染而患病,使仔猪的死L率升高,因此断尾工作非常必要,可有效的减少仔猪的死亡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提前出栏,改善胴体品质。有研究表明,对仔猪实施断尾,与不断尾的仔猪相比,增重率提高10%,生长速度也会提高,出栏时间提前半个月左右,另外仔猪断尾后不再频繁摆尾,利于休息与增重:另有研究表明,仔猪在断尾后,因摆尾动作消失,会使肋间的脂肪量沉积增多,肌纤维变得细腻,更易于咀嚼,适口性有所提高,屠宰率可提高4%~5%。

另外,仔猪在排泄时,粪便和尿液会黏在尾巴上,如果发生腹泻则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有时还会导致排泄物随摆尾动作也被甩到圈舍的各处,导致其他猪和猪舍环境受到污染,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不利。断尾可以解决这一现象。

2 仔猪断尾的方法

仔猪断尾的方法较多,实际的仔猪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断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剪断法,使用的工具是剪刀。在操作时需要将仔猪固定好,以免断尾时乱动。在断尾前要使用消毒药剂对剪刀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也要将断尾的部位消毒。断尾的位置要选择距离猪尾根部的 2.5 厘米处,使用已消毒过的剪刀在这一部位剪断,断尾后使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碘酒和止血剂。使用此方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在断尾后会出血,易发生感染,并且创面在结痂后还易蹭掉出血,引发其他仔猪啃食而引起感染和发炎,所以断毛后的处理工作是重点。

烧烙断尾法,使用的工具是 250 W 的弯头电烙铁。在操作时需要将仔猪横抱,使其腹部朝下,保持侧身站立,让仔猪的臀部与栏墙贴紧。操作人员将仔猪的尾根部拉直后,使用已经充分预热的电烙铁在距离尾根 2.5 cm 的地方稍用力压下,仔猪的尾巴即可被瞬间切断。

钝钳夹持法。使用的工具是钝型的钢丝钳。操作时一般选择仔猪在吃奶或者在饮水时,操作人员将仔猪的尾巴提起,然后在距离尾根部 2.5厘米处使用钝型钢丝钳连钳 2 次。以破坏仔猪的尾骨组织,5~7天后由于尾骨组织受到破坏会停止生长,最后会自行脱落,达到断尾的目的。

牛筋编紧勒法。使用的工作是浸泡数天的牛筋绳。选择在仔猪出生后的 7~14 天进行,方法是在仔猪距尾根部2.5厘米处使用处理好的牛筋绳勒紧,一般在 1~2 周仔猪的尾巴即可自行的脱落,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会发生感染。

另外,随着断尾技术在各养殖场的普遍使用,生产上发明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仔猪断尾工作的手术钳,可以达到快速断尾,消毒止血的目的。这种工具为电热断尾钳,在操作前要提前将其预热 5~10 min,操作时将仔猪的尾巴距尾根2.5厘米处放在断尾钳的半圆口中,利用高温将其钳断,尾巴脱落后使用钳子烫一下创面,可达到止血、消毒的作用。

3 仔猪断尾的注意事项

在给仔猪断尾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以成功断尾,降低损伤。断尾的时间要宜早不宜晚,如果仔猪的口龄过大,尾巴的生长过粗,断尾操作的难度较大,创面也较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在断尾时要尽量地选择仔猪在吃奶或者饮用时进行。一般选择在距尾根 2.5厘米处断尾即可,否则会导致切面过大,失血过多。切尾会引起仔猪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对于应激反应过大的仔猪要及时地进行隔离饲养,并加强管理,以缓解应激反应。在断尾操作时要尽量做到“快、准、稳”,防止仔猪在断尾时挣脱而使仔猪和工作人员受伤。另外,还要做好仔猪断尾后的护理工作,以免发生伤口感染而患其他疾病。

文章转载于董志富《畜牧兽医科技信息》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