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到《史记·周本纪》关于周人始祖后稷活动年代有问题,不可能从五帝时期一直生活到夏朝,进而指出周人真正有记忆的先祖是不窋,后稷的原始形象来自于农业神。但我们仔细读《周本纪》的话,会发现虽然不窋到周武王的世系完整,但仍然存在疏漏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看《周本纪》中的先周世系: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公季—文王—武王。

周武王之前的先君一共十五位,与《国语·周语》说的“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是能对应上的。但是,这里的先君都是清一色父死子继,就不得不怀疑其中有猫腻了。我们知道,虽然在西周时期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历朝历代却基本没有严格的父死子继,更不要说先周时期这样的制度未必能确定下来。因为在同时代的商朝,就有很多兄终弟及的情况存在。而且,如果以商朝六百年来算,先周君王每人在位长达四十年,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推断,先周世系一定有遗漏之处。

翻开《山海经》,就发现后稷到不窋之间还有先祖,这就是台玺和叔均。台玺和叔均有何事迹?《大荒西经》说,有一个姬姓的西周国,有个叫叔均的人在种田。帝俊生后稷,后稷播五谷,后稷的弟弟是台玺,台玺生下叔均。不过在《海内经》却说,叔均是后稷的孙子,他发明了牛耕。

史记中的山海经(史记中先周世系可能存在错误)(1)

最有意思的还是《大荒北经》的记载,里面记载了黄帝与蚩尤在冀州之野作战,黄帝派应龙积蓄大水进攻,但斗不过蚩尤这边的风伯雨师。之后黄帝又派神女女魃带来旱灾,风伯雨师立时无效了。最终黄帝战胜蚩尤,但女魃却不能返回天界,所到之处都是大旱。这时叔均就建议黄帝把她安置在赤水以北,而叔均就成了田神。但女魃并不安分,到处乱窜。人们为了驱逐她,就设下咒语说:“神北行!”清除水道,疏通沟渠。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一段自然神话,应龙代表江河,风伯雨师代表风雨,旱魃代表干旱,叔均代表农田。所以应龙被风雨克制,风雨被旱魃克制,而叔均也颇忌惮旱魃。其中关于叔均未必是信史,比如西周的称呼与牛耕的发明。但也提示我们,在其它文献中,或许有脱落的周人先祖存在。而太史公在编《史记》的时候,认为这些属于“不雅驯”的内容而予以舍弃,坚持“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但后人发现先周世系存在问题,所以有一些解释和补正。

从不窋到公非之间,或许是史料太少,这一段世系没有商榷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诗经》有一篇《大雅·公刘》,专门记录了先君公刘的事迹。为什么对于公刘要特别记上一笔?原因在于公刘时周人迁徙到豳。据《周本纪》,不窋因为失去后稷一职,窜至戎狄之间,而公刘却能复兴后稷的农业生产,以致周人渐渐生产稳定,并且在豳地定都。值得注意的是公刘是周人先君中第一个被称“公”的。

史记中的山海经(史记中先周世系可能存在错误)(2)

在《周本纪》的先君里称“公”有公刘、公非、公叔祖类、公亶父、公季,而到文王时开始称王。大概周人认为,“王”是天子的称呼,而“公”只能是一方君长,所以在周代,天子的执政称“公”,而诸侯也可以通称“公”。不过在商朝甲骨文中,“公”却多指商王的旁系先祖,与“王”用来指直系先祖有区别。所以,“公”这个称呼应当来自周人的追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周人认为从公刘开始进入了“国家”阶段。

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之间的世系,不同文献记载有所不同。在《世本》中,公非又作“公非辟方”,《汉书·古今人表》以辟方为公非子、高圉父;《世本》中高圉作“高圉侯侔”,《古今人表》以“夷竢”为高圉子、亚圉弟;《世本》中亚圉作“亚圉云都”,《古今人表》以云都为亚圉弟,这又多了一位先君。《世本》中公叔祖类作“太公组绀诸盩”,《古今人表》作“公祖”。那么“公叔祖类”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在今本《竹书纪年》里,商王祖乙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商王盘庚十九年命“邠侯亚圉”,说的是邠(豳)国国君高圉、亚圉先后被商王册封。一般认为,今本《竹书纪年》是宋代以后的伪作,未必反映了历史事实,但从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高圉、亚圉、公叔祖类、亶父并非延续四代,中间存在较多被遗漏的先王。《国语·鲁语》说“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左传·昭公七年》说“余敢忘高圉、亚圉”。

史记中的山海经(史记中先周世系可能存在错误)(3)

王玉哲先生作《先周世系的新构拟》,采信了《古今人表》中的辟方、夷竢、云都三系,并且把公叔祖类、太公、组绀、诸盩、公祖列为五人、古公和太王亶父也列为两人。这样的构拟,具体到每个人未必是正确的;但整体来看,周人世系中遗忘不少直系、旁系先君,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像高圉、亚圉这种先王,应该都是功业比较大,所以才被记录了下来,但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事,除了迁豳建国的公刘外,其他人全部无载。

为什么这些先君没有记载?除了被自然遗忘外,还可能经过人为剪裁。以商朝作为参考,可以发现在前、中期有较多的兄终弟及,而在商王祖甲以后却基本都是父子相继。但商王武丁之后却有一种只祭祀直系先王的“特祭”。那么周人很可能也经过不少兄终弟及,但随着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也拿出类似“特祭”的谱系,来证明周人从开始就是父子相继的。那么,其中有不少旁系先君,应该就此被遗忘了。

那么我们可以说,一直到太王亶父,才是周人真正的信史时期。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06)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