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盛夏来临暑假期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官方回应男童游泳池挣扎后溺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官方回应男童游泳池挣扎后溺亡(深圳一儿童小区游泳池溺亡)

官方回应男童游泳池挣扎后溺亡

炎热的盛夏来临

暑假期间

不少人加入了“游泳大军”

但游泳千万别大意

溺水跟你可能只有一秒之隔

记者13日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获悉,7月5日至今,深圳共有9人因溺水而呼叫120,其中有4人为儿童。这4名儿童,3名为3岁小童,溺水地点均为小区游泳池,其中有1名溺亡。另外1名为12岁男童,溺水地点是河道。

9人因溺水而呼叫120

其中有4人为儿童

一3岁男童泳池内溺亡

7月9日

光明区马田街道某河道,1名12岁男童在河道边玩耍时溺水,约20分钟后被人救起并报120。120急救车到达时,该男童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急救人员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等,并紧急将其送入医院。在抢救室抢救后,男童恢复心跳,但仍无自主呼吸,被转入ICU继续接受治疗。

7月9日

龙华区某小区游泳池,一名3岁女童在学游泳时不慎坠入深水区,被安全员救起,立即心肺复苏后约2分钟苏醒、哭泣,经120急救车接入医院观察治疗。

7月12日

龙岗区某小区游泳池,一名3岁男童溺水,其父亲拨打120诉溺水约5分钟左右。120急救车到达时,该男童生命体征平稳,接入医院观察治疗。

7月12日

龙岗区某小区泳池,一名3岁男童溺水,约40分钟后被人发现,呼之不应,无肢体活动,现场人员随即拨打120。遗憾的是,120急救人员到达时,已回天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

7月5日至今

溺水的有3名低龄儿童

均是在小区泳池

暑期游泳安全警钟敲响,

如何及时识别儿童溺水?

发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

记者采访市急救中心专家,

了解相关急救知识。

专家提醒

家长带孩子去泳池

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情况

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

人在溺水时

是悄然无声的

很多人以为溺水的人会大喊大叫惊慌失措,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站立的样子,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头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有时候在水外,有时候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人溺水时的迹象有这么几种:

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溺水者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

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你就要及时出手去救他了。

溺水者中,尤其是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赶紧看看是怎么回事。

遇到溺水要这样救:

遇到溺水者,勇于施救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也要讲对方法,不然害人害己。

01

救溺水者上岸

首先大声呼救,让更多的人帮忙。

如施救者未受过专业救人的训练,或是不了解现场水情,切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注意自己的平衡,避免被溺水者拉下水。

下水救人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是要脱鞋。从溺水者后方进行救援,让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尽快将其救出到安全的地方。

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晰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应从后背接近。

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救护时应防止被溺水者紧紧抱住。

02

分情况进行急救

a.清醒(对呼叫有反应):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暖,原地等待专业急救人员,送入医院观察。

b.无意识(对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拨打120,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暖,并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c.无意识(对呼叫无反应,无呼吸有脉搏):拨打120,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施救者跪于溺水者一侧,托起其下颌,捏住其鼻孔,正常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0~12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d.无意识(对呼叫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者):拨打120,叫人尽快拿AED过来帮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最新的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随后每2次人工呼吸,继之30次胸外按压,即2:30反复交替进行。

胸外按压时注意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的力度是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至120次,按压的姿势是施救者两手指交叉,手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用上半身力量向下按压。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AED送达的话,立即开机、粘贴电极片,随后它怎么说,你怎么做。

溺水复苏切忌控水: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建立,控水法已被摒弃。

国际指南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浪费时间用腹部或胸部冲击法来控水,以免拖延复苏时间,加重误吸,增加死亡率。

小编再次提醒:

暑期来临

溺水事故又进入高发季

家长务必看好孩子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愿悲剧不再发生!

内容来源: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大件事、深圳急救

来源: 深圳新闻网

,